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摄影师|何以止伤:许海峰的2008汶川地震纪实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2020-05-12 20:34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摄影师许海峰写在“5·12”汶川地震12周年的话:

望着桌上的一堆黑乎乎照片,想起12年前的今天——中国汶川发生8.0级地震,近7万人遇难。

灾难总是突然而至,伤痛却久久难以抹平。

十二年,不算短的时间,对有些事有些人的记忆开始模糊,而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却惊人地深入骨髓——腾起的那股黑烟,无风,就那么直直地上升,与天上的白云相接。这一瞬间不仅仅留在相机的底片上,更印刻在脑海里。

当天,确切地说是2008年7月19日,一名中年女子在震后的北川老城一块空地上架设木料,点上汽油焚烧已经死去的父亲。512大地震后,她一直与父亲失联,找遍了各处废墟总也寻不着,心焦但不死心,一心想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老天有眼,终于在震后两个月里,在两幢倾斜的楼房夹缝中她找到了亲人。

她的父亲已经被架在木料上,我瞥见老人穿着一条黑色的裤子,脚上没有鞋子,套着一双白色的布袜,袜子特别的白。

没有遗体告别仪式,也没有哭泣声传来,女子机械地搜集木料,浇上汽油,点上火柴,腾地燃起一阵黑烟,火势渐大,黑烟直直腾空盘旋。现场寂静无声,只有飞鸟掠过。我和一同进入北川城的绵阳日报记者杨卫华(拍摄敬礼娃娃的作者)站在废墟上呆呆地望过去,四周的空气像凝固了一般压向胸口。

我不曾留下那名女子的联系方式,之后,我也没有计划返回北川去进一步触碰那一道道记忆的伤口,就像很多人不愿意再重返回望被动迁了老宅一样。面对破败的老宅,拆毁的不仅仅家,还有美好。

曾经听杨卫华的儿子杨博在电话那头讲起,他与当地人聊起那场地震,却发觉很多人并不乐意回望过去,谈及的话题多是当下的新北川,新生活,以川人特有的勤勉乐观豁达积极的心态表示:“一切要向前看”。向前看就是希望之所在,向前看也是不得已,将悲情深压在心底,无以言说,唯有好好活着默默抵抗。

2008年6月,北川。

2008年6月,北川。

2008年6月,北川。

2008年6月,北川。

2008年6月,北川。

2008年6月,北川。

2008年6月,北川。

2008年6月,北川。

2008年6月,北川。

2008年6月,北川。

2008年6月,安县。

2008年6月,北川。

2008年6月,北川。

2008年6月,北川。

(左)2008年6月,安县(右)2008年6月,安县

2008年6月,通往北川的路上。

2008年6月,通往北川的路上。

2008年6月,映秀。

2008年6月,安县。

2008年6月,安县。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

    责任编辑:梁嫣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