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还在谈论“逃离北上广深”?这届年轻人早就不这么想了
原创 鸿键 深响
©深响原创 · 作者|鸿键核 心 要 点
“北漂的生活也可能是一眼望得到头的。”
“谁规定说只能在大城市努力?”
“离开不是因为压力,我和这座城市气质合不来。”
“我从没想过离开深圳是妥协。”
“为什么安稳的工作就等于望得到头的生活呢?”
离开北上广,还是继续留下?疫情之下,“逃离北上广”这个老话题又一次引发了广泛讨论。
引发当下讨论的特殊背景是无法忽视的疫情,在疫情发展最揪人心的阶段,部分大城市出现了租客无法返回小区的情况,而疫情之下,许多公司选择压缩成本渡过难关,一些行业整体处境艰难,为部分职场人带来生存上的压力。在新的变量作用下,部分人选择离开,话题随之发酵。
但对于多数人而言,疫情带来的影响只是一时的,离开或者留下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涉及人生选择的重要决定,需要考量的因素会更加复杂。多位接受了「深响」采访的北上广年轻人也表示,疫情并未改变其对北上广的态度,无论离开还是留下,疫情只是放大了此前的考虑或者倾向,并非决定因素。
那么,在“逃离北上广”这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背后,人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对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这个问题肯定已经想过无数次。过年回家时,这份纠结会更加强烈:父母亲戚轮番询问“什么时候回来”;那些在老家生活的朋友们不用挤早晚高峰,双亲在侧,岁月静好。
很多人开始有些动摇,存在类似纠结的人并不少见。
在大城市工作常常被描述成为理想拼搏,离开是因为工作和生活压力太大,是妥协,去小城市或者回老家等于选择“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
不过,情况似乎已经变了。
「深响」找了几位正在或曾在北上广深工作的人聊了聊,发现有关“北上广深”的选择不再那么简单。离开不一定是因为压力,可能是“和这座城市气质不合”;而留下的原因,也没想象中那么高大上;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对于生活、职业的选择和考虑,被容纳进更多因素,比如互联网对社会经济差距的拉平效应。
生活很复杂,每个人做选择时考虑的都不一样,下面的自述观点各异,但都打动了我们,如果你有共鸣,或者有故事想分享,欢迎你来告诉我们。
北漂的生活
也可能是一眼望得到头的
姜南:北京工作4年,考虑离开
我2015年毕业就来北京工作,换了三份工作,工作经历都在互联网大厂。
北漂那些东西我基本都经历过,地下室没住过,但第一个租房也没好到哪去,是在客厅里打出来的隔断,放一张床和书桌就满了,三室一厅的房子里住了12个人,当然这种群租房是违规的,后来查的很严。
最开始是来实习的,工资一天80块。虽然穷,但每天都很有精神,实习公司平台很不错,那段时间我接触了些行业里的牛人,去了高大上的活动,很开眼界,觉得来北京来对了。
当时确实觉得自己来北京是追求理想,过上丰富的人生,而不是和一些同龄人一样选择安逸,不过后来就不这么觉得了。
5号线要排好几次才上得去,天通苑是北漂的大本营
正式工作后,新鲜感边际效应递减,而工作中的糟心事越来越多。职场免不了有人际问题,同事间有利益纠葛,八面玲珑是必修课。互联网企业听起来好像更自由、更尊重个性,其实在媚上迎合、使小动作、党同伐异这些事上,跟其他地方没什么两样。
最困扰我的不是职场关系,毕竟这些事到哪都会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嘛。开始怀疑自己到北京的价值,是因为在大企业“螺丝钉感”越来越强。
名企的头衔很光鲜,但很多人的工作其实都是机械重复,每天看似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技术含量并不高。说实话,很多人的能力配不上他拿的工资,为什么担心裁员,因为离开这家公司他们很难拿到同等水平的薪水。
升上去当个小领导,其实也只是一个执行者,为KPI殚精竭虑。至于为什么做,从长远来看方向对不对,那是次要的,先把数据弄起来,个人考核和晋升比较重要。
我认识不少北漂多年的人,除去少数自己创业当老板的,大部分都是在大厂当个小中层,他们的生活也没什么差别:早上被领导cue醒、工作出了岔子被骂、开车在五环堵半天、早出晚归努力还房贷、担心自己被裁员。
他们在同龄人里已经算混出一些名堂的了,但这样的日子就不是“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了吗?
不出意外的话,我的未来也会和他们差不多,但我不想过那样的日子。既然都是望得到头的生活,我想换个惬意的地方,江南烟雨朦胧,我很喜欢,那里是我的第一选择。
谁规定说只能在大城市努力
林冰:北京工作10年,已在北京买房
大学的时候我来北京实习,实习完准备回去的时候,领导问我要不要留下,我想这家公司平台高,机会挺不错的,就接受了offer。
之所以一直待在北京,充满可能性和机遇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我一直挺顺的,换了两份工作都有人介绍,生活和收入也不错,没什么很强的契机让我想离开。
我几个好朋友都在北京,在北京的交往圈子也让我挺舒适的,我喜欢四季分明的地方,北京的秋天真的很美。选择一个城市,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圈子和生活。
北京西山大觉寺,秋天的时候特别美
不是没想过换个城市,但我是北方人,说话比较直,说话声音也大,北京的气质和我很合得来。南方有很多很舒服的城市,我都去过也很喜欢,但我可能还是没法过那种精致的生活。
逃离北上广,这种这么大的话题在我看来都是伪命题,在大城市工作就是为了理想拼搏?离开就是压力太大了?这种观点在我这讲不通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我有个朋友,曾经在某大厂干到中层,但在内部斗争里被整得很惨,被迫离开了那家公司。他背着房贷,两个孩子等着他养,他是河南农村出来的,家里没法提供支持,离开北京回家也不可能,只能一直在北京熬。
去小城市就是选择安逸我也不认同,努力当然是需要的,但谁规定说只能在大城市努力?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和很多KOL和MCN机构很熟,有个做的很不错的MCN机构就在安徽,他们就是在现在的平台里发现机会,然后去实践。
我有个朋友,他和他老婆在苏州也做了个MCN机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收入很不错。还有个朋友是影评人,平时就在东北小城研究电影,有活动才去北京上海露个面站站台。他们不努力吗?
很多东西学起来门槛并不高,只要你会上网,诸如运营之类的东西都可以自己学,也可以直接去实践。机会是很多的,只要你有心做这个事。
每个地方情况和资源不一样,说白了,只要你想做,在哪里不是最重要的。
离开不是因为压力
我和这座城市气质合不来
秦欣:上海工作2年,准备离开
因为学习和工作的经历,我在北京、上海、香港都待过,上海是我刚到的时候就很喜欢的城市。
和很多人一样,我对上海的第一印象是精致、洋气,我很享受这样的氛围。来上海工作前,我曾在上海短居,当时觉得这里能给我想要的生活,充满可能性,不是那种两点一线的单调日子。
愚园路一家西餐厅户外,人们坐在草坪上聊天
到上海工作了几个月,每天出门前要认真打扮,着装得体,参加各种活动,和有头有脸的人接触聊天,这是以前我向往的生活,也符合我对上海的印象。直到有一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说他很爱上海,很享受上海的生活,我开始静下来回想这几个月我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突然发现除了各种浮华,什么也没想起来。
以前的我会因为花开而雀跃,会因为偶尔遇到的烟火气而感动,但现在的我对生活失去了原有的感受力。
认识的人同质化严重,喜欢名流、喜欢网红店、喜欢人造景观,我来之前所期待的多样性并不存在,这种生活带给不了我有生命力的感觉。
我的同事是典型的上海女孩,追求品牌,谈吐间会显现出名流范。她的家境很好,经常发在外滩的party或者酒店的照片,打扮得很精致妥帖。我和她关系不错,但我感受不到她个性化的一面,觉得她完全是被上海的景观塑造出来的女生。
我和其他同事的关系也不错,偶尔会有观念上的冲突。有次我们想吃一家平价但很有名的老馆子,一个同事说:“就吃这个?我的工作餐最低配都是Wagas。”
有次我去跳操课,那个健身房在的地段比较繁华,来的都是附近的女性白领,她们像是约好了一样穿着现在很红的某国外品牌的瑜伽裤,课程开始前都在对着外景自拍,然后发到朋友圈,非常典型的沪上精英作风。当时我特别想离开那个环境,那不是我待的地方。
身边有不少朋友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她们对在上海社会规范中生活感到疲惫和无趣。
工作方面其实都还OK,但我和上海的气质确实合不太来,现在我在找另一个心仪的城市,找到了就会离开了。
我从没想过离开深圳是妥协
毛戈:曾在深圳工作3年,现居重庆
我毕业后去了深圳工作,深圳做海外电商的企业很多,我的专业也对口,所以就去了。
第一份工作在一家电商公司,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差不多,9点上班,下班会晚一些,一般是晚上7点多,那种很夸张的加班比较少。虽然算不上太忙,但会有压力很大的时候,有时会整夜睡不着。这份工作比较机械重复,觉得自己没什么成长,所以做了一段时间就跳槽了。
第二份工作在一个软件公司,老板是香港人,业务上经常有要去香港工作的时候,这家公司加班很严重,有时运维和开发的同事12点多了还在香港工作,弄完过关回到深圳,都已经两点多了。
第二份工作加班下班时拍的,路上车还是很多
我做的是销售,相对技术的同事要好一点,没有那么忙,但也比第一份工作要累挺多。晚上一般8点下班,回到家和室友一起做饭、吃完饭收拾,也就10点多了。洗洗澡刷刷手机,一天就过去了。
这份工作一开始觉得还不错,但待久了也遇到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上的。最难受的一次是转正的时候,老板拿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难我,那天我和他沟通到了晚上10点,离开公司的时候天有些冷了,我走在天桥底下,风吹过来,觉得很无助。
之后还发生了很多事,其实很难说有什么事让我下定决心离开深圳,这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有一天我突然下定决心要回重庆,然后就开始做计划。
我本身是重庆人,回去后确实感觉重庆比深圳慢很多。就说我在重庆的工作吧,早上9点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没有人会加班。我有几次5点50的时候走,就是办公室里最后一个人了,得把灯都关了。
差别还是挺大的,深圳机会多,重庆大公司很少,工资也低,同样的岗位只能拿到深圳的一半多一点,但生活压力不大,月薪6000只要不买大件过得都还可以。同事和朋友租了个三室一厅,一个月1500,好一点的小区也就两千出头。
在重庆我的空闲时间挺多,夏天下了班就去游泳,前阵子报了个班学跳舞。之前在深圳下班会在外面跑步,但不会有时间报班学东西。
没想过会有同辈压力,我好几个朋友在深圳很好的企业,也会经常跟我吐槽。她们的生活其实没你想的那么好,大家面临的问题都差不多。
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回深圳,当时离开不是因为累或者生活成本高,是没有遇到能说服我、让我全心投入的工作。当这样的机遇没有出现时,回重庆是我最好的选择;当它出现了,我可能会再去深圳,或者任何一个忙碌的城市。
为什么安稳的工作
就等于望得到头的生活呢
西蒙:曾在北京上学,毕业就回了家,一个三线城市
我本科四年是在北京过的,北京是个好地方,有机会我会回去玩,但工作和长居就算了。
大三暑假我在后厂村某大厂实习过,那段时间挺开心的,公司的食堂出了名的好吃,但工作的技术含量不高,我不想一直干那个。至于其他厉害的工作,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在北京也找不到太好的。北京人才辈出,我在大学里都不算拔尖的,我的大学也不算拔尖。
大城市的交通让人崩溃,有一次我从六道口回学校,路上堵了一个多小时,大夏天我站在满载乘客的公交车上,跳车的心都有了。另外,北京的住宿和餐饮也很难让我舒服。
小城市很小,打车去哪基本都是10几块钱,北京完全不是这样
我现在是公务员,工作方向偏研究型,跟你想的可能不一样,这份工作挺忙的。之前有人问我在单位会不会给领导端茶倒水,说实话很多时候一天忙下来,我自己一口水都喝不上,领导想喝水还是自己倒比较快。
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课其实讲得一般,但喜欢judge别人,说挤破头考公务员没出息,鼓励大家要在大城市拼搏,不要过“望得到头的生活”。我觉得挺有意思,为什么选择一份安稳的工作就一定是选择“望得到头的生活”呢?生活不可能让你望得到头的,生活永远充满了意外和不确定。工作也是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今天的工作会出什么岔子。
再说了,也不是每一个在大城市的人都在拼搏,这个思路不对。就像这个老师,她之前是公务员,觉得没意思,重新考研然后到大学当老师,她对她的经历很自豪,但在我和同学看来,也不过是换个地方混日子罢了,她自己没有意识到。
至于年轻人该不该去拼,年轻人分很多种,有的精力旺盛、理想远大,有的懒散度日,有的安于现状,愿意拼的就去拼,不愿意拼的就别拼,能养活自己就可以。
我没什么同辈压力,说实话,在这个小城市里我的收入还可以,也不是庸碌度日,不要脸地说,我觉得我在普通人里已经是忙碌光鲜的了。当然了,我有不少真正在拼搏、真正耀眼的朋友,我打心底里敬佩他们,但毕竟能上舞台的还是少数人,认清这点有益无害。
没想过如果在大城市会怎样,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的就是朋友比较少,大部分聊得来的朋友都在外地,只能靠网络联系。不过我也想过了,就算我当初留在北京,或者去广州深圳,又有多少时间留给我和朋友来往呢?周末约个饭出门搭一小时地铁?算了吧,大城市真的太大了。
(文中姜南、林冰、秦欣、毛戈、西蒙皆为化名)
原标题:《还在谈论“逃离北上广深”?这届年轻人早就不这么想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