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周裕锴:研究的本质是什么?
阐释学是有关理解和解释的学问,这是西方对阐释学的定义。理解就是understanding,解释就是interpretation。
其实在中国和西方都有源远流长的文本解释的传统。曾经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中国古今文学国际学术会议上,有位中国学者写的是中国阐释学方面的文章,一位名叫白马的德国汉学家就说,阐释学是他们德国的传统,中国人怎么能够研究阐释学。另外有一位美国的华裔汉学家反驳他说:“阐释学虽然是发源于德国,但是理解和解释的学问是所有国家和民族都可以用的。”就是说这门学问不能够被德国所垄断。
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人类学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地对经典文本理解和解释的过程,也就是阐释的过程。比如说西方的阐释学是源于对《圣经》的解释,中国的阐释学最经典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对经学的解释,现代也有学者研究经学阐释学。除了经学以外,中国还有大量的有关文学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文学阐释学。西方的《圣经》阐释就不用说了,它是一种正宗的阐释学的传统,但是其他的文化现象,比如说欧洲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对古希腊传统的一种全新的诠释。
在中国其实也是这样。从传统学术来看,儒家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的考据学,都与文本的阐释密切相关。也是各个时代,不同的学者对经典进行重新阐释,开创了自己一代新的学问。
比如以经学阐释学来说,在汉代就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这样两个不同的解释传统,到了后来魏晋时期对经学的解释又有新的发展,变成了玄学的一种解释。魏晋玄学大多还是讲解儒家经典《论语》《周易》等,用玄学观点重新解释儒家经典。当然唐代的经学解释主要继承了汉代。不过到了宋代,学者们就对汉唐的经学产生了全面的质疑,这种全面的质疑从北宋欧阳修等人开始,一直到南宋的朱熹讲《诗经》都有很多新的发现、发明,也就是说宋代的经学传统又是一种对经典文本的重新解释、重新认识的过程。
欧阳修《诗本义》对“毛传”、“郑笺”提出怀疑,提出回到“本义”。《周易》在宋代有好几家著名的“传”。宋人对《诗经》翻案最多,南宋王质《诗总闻》、朱熹《诗集传》,对毛诗序进行质疑,从义理方面推断其是否符合人情常理。欧阳修《诗本义》核心是“人情”,即合不合理,是否符合常理。
南宋朱熹更注重义理。朱熹用“四书”取代“五经”,因为“四书”是儒家最经典的读物。儒家的“四书”可能是仿照佛教“四书”,在之前儒家没有“四书”的说法。佛教“四书”《金刚经》《圆觉经》《维摩经》《楞严经》都易于阅读,是宋代士大夫最爱阅读的四部佛经。佛家这几部书就是对“心性”的解答,受到士大夫的欢迎。朱熹为了响应佛家“四书”的挑战,找出儒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蕴含心性讨论的书,编为儒家“四书”。佛教“四书”的说法见于北宋徽宗时期郭印《云溪集》,儒家“四书”的编者朱熹生活在南宋孝宗时代,比前者晚了几十年。清代的乾嘉学派继承了汉代的古文经学的传统,但是同时也有与乾嘉学派对立的学派,就是宋学学派。宋学学派继承了宋代经学研究的传统。因此在中国来说,学术的发展,都是对儒家经典文本的重新的、不断的解释,形成了各个时代的学术风格和新的思想。
隋唐佛学也是如此。汉译佛经最早的解释方法“格义”,把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比对,有点像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比如把佛教的“空”和老子的“无”进行格义。隋唐对佛经进行解释,形成不同的佛教宗派,比如天台宗主要对《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进行解读,建构了自己的佛学体系。华严宗对《华严经》进行解释。玄奘的法相宗,编译《成唯识论》。玄奘翻译更注重文义的可靠性,翻译得最好,但是阅读的人比较少,太学者化。
我们要讲的是文学阐释。在中国古代,有各种各样的诗文选本、评点本,有各种各样的诗话,有各种各样的笔记,对中国文学有很多精彩的解释。我们这门课就是希望大家从现代学术的立场,用现代学术的眼光去重新观照中国古典文学,重新观照中国古代的文学阐释传统。
在中国,经学、玄学、佛学、理学、考据学等无一不与文本阐释密切相关。可以说各个时代各种学术思潮就是在对经典的不同阐释中诞生。当今我们写论文、从事学术研究其实也就是对我们课题所涉及的古典文本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因此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阐释学理论对于我们如何选择一种学术的方法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这不仅对于古代文学专业,而且对于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汉语史、文献学等专业的同学都会有所助益。就我个人的治学经验来说,我把它总结为五个字:研究即阐释。当然我们不要说建立什么学派,但是我自己的一种学术风格就是对文本进行细读,提出自己的一些新的见解。
周裕锴 著
定价:86 元
ISBN:978-7-309-14501-4
2020年1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