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数据 | 实现教育公平,“公民同招”政策有效吗?
作者:chenqin
背景介绍:“公民同招”是指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同步注册学籍。不允许民办学校另行一套,比如通过各种测试挑选学生,变相提前招生等等,而必须和公办学校统一在统筹安排下进行招生,不准测试。若报名不足招生计划,全部录取,若报名超过招生计划,需要抽签决定。
先把我的主要观点整理一下,主要是这样的逻辑:
1,民办学校若可自由选择生源,最后必然是马太效应,好生源——好成绩——更好的生源——更好的成绩。一开始可能还算均衡,一点偏离后就开始正反馈,最后就成了少数超级初中和普遍的菜场中学。所以此时不存在「锄强扶弱」,每每要“扶弱”,最后永远是弱者更弱,资源全部被“强”吸走了——这是分层教育。
解决方案就是入学摇号,打乱生源;毕业名额到校,打破正反馈。此时好的生源看到目标学校的生源好,在名额给定的情况下,反而担心会有更强的竞争,因此会反过来选择稍差一些的中学,进入「差成绩——好生源——好成绩——差生源——差成绩——好生源」的负反馈,师资和其他资源也会根据这一根新的指挥棒慢慢重新分配。此时义务教育才能均衡——这是平均教育。
2,义务教育阶段,如果走前面的分层教育,对不同学生搞区别对待,结果就是两极分化——原本就很优秀的初中生集结在一起,加上最好的老师,培养出一群「超级初中生」;同时,那群被小升初和幼升小淘汰下来的「后进」学生,到了一群同样是「淘汰者」的学校,早早贴上「被遗弃」的标签,成为「超级淘汰者」。
这有意义吗?「超级初中生」,能超级到哪里去?你家孩子初中阶段放松点,多锻炼身体,多出去玩,不要那么超级,到了高中和大学再超级起来,会碍着他吗?你要是觉得实在想要超级,请跳级,相信可以变得更超级。
但「超级淘汰者」,可就问题大了。这不仅仅是学习能不能赶上去,更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否能健康成长,能否自食其力,能否不走上歧路的问题。
简而言之,义务教育阶段的分层,坏处远远多于好处。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坏处多于好处?你有什么证据吗?
比如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
差学生在哪里都是差生,给他们放在好学生堆里,差生一样学不好。
但好学生只能和好学生一起学习,把好学生放在差生那里,好学生也会被带坏。
如果上一句话是对的,那显然我们就应该继续搞分层了,因为差生已经没救了,就让他们自生自灭;但要把好学生保护起来,所以好学生也只能集中在一块。
真的是这样吗?
用PISA数据[1],我们可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分层教学或者平均教学,对学生的表现影响如何?
PISA数据的简介可以看这个回答。
他是OECD测试每个国家初三学生的标准测试,且根据学生报告的家庭变量构建了每个学生的经济社会地位指数(ESCS)。我们把其中上海的数据拿出来,将每个学生的ESCS指数划分为100个百分位,取出其中两组样本:
1,分层样本。在这群样本中的同学,其家庭的ESCS指数和所在学校的ESCS指数差距在3个百分位之内。也就是说,在平均家庭地位在90分的学校,我们取出ESCS指数在87分93分之间的学生;在平均家庭地位在10分的学校,我们取出ESCS指数在7到13分之间的学生。
2,平均样本。在这群样本中的同学,其学校的ESCS指数在47分到53分之间,也就是一个非常平均的学校。
我们将这两组样本的学生根据其ESCS指数和综合测试分数可以画出下图:
上图中的蓝色点和绿色线,代表了分层组学生的情况。在这一组学生中,好的家庭社会地位明显有着更好的测试得分。
上图中的红色点和黄色线,代表了平均组学生的情况。在这一组学生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家庭社会地位和学生的测试分数没有什么关系。
更重要的是两条线的左右两边,我们接下来要计算几个数字。
第一,我们将家庭情况更好的学生从现在的学校拿出来,放进分层组,也就是放进一个层次和他们更接近的都是好学生的学校——比如华二初中——计算他们能获得的分数增量,
第二,我们把家庭情况更糟的学生从现在的学校拿出来,放进分层组,也就是放进一个所有学生的经济社会地位都比较差的学校,计算他们的分数减少值。
为了结果可比,我们将分数标准化,也就是减去平均分再除以标准差。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将家庭背景最差的20%学生放进分层组,让他们和家庭背景一样差的学生待在一起,那么他的分数会下降0.94个标准差。将家庭背景最好的20%学生放进分层组,让他们和家庭背景一样好的学生待在一起,他的分数会上升0.8个标准差。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20%-40%的学生和60%-80%的学生这里,前者放入分层组会损失0.49个标准差,后者只会增加0.4个标准差。
很显然,分层对于家庭背景更好的学生的好处,比对家庭背景更差的学生的坏处要更小。
如果将他们放进平均组呢?结果也支持我们的看法:最差的20%学生得到了0.55个标准差的增量,最好的20%学生只损失了0.35个标准差的增量。
我们将整个上海的学生都做这样的处理,可以得到下面的结果:
如果当前的平均情况是基准,那么将所有的学生都放入分层组,上海的平均测试成绩会降低0.05个标准差。若是将所有学生放入平进组,则上海的平均测试成绩会提高0.07个标准差。
一来一回,打乱生源平均教学的结果,比集中同类生源分层教育的结果,要好0.12个标准差。
更重要的是,这0.12个标准差仅仅是学习成绩的变化,若是考虑整个社会影响,将背景更差的学生教好,让他不走上歧路,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可以自食其力的人,其意义要远大于将一个背景已经很好的学生培养成超级初中生。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其实说到底,再分配的不是教师,不是硬件设备,而是学生。好的学生,才是一个学校最大的资源。正如华二初中的文章所说,这些学生的家长,他们的家庭,为学校支撑了大量资源。
现在我们就是要让这样的资源被平均分配到所有学校,而不是集中在一所学校了。
对于这些背景优秀的学生,我想说,很抱歉,没有能让你和一群和你一样的好学生在一起学习,没有能让你获得更高的分数,而是把你放到了一个平均化的学校,把你当做其他同学的教育资源了。
但我相信,没能在初中就变成「超级初中生」,只是让你的成功之路稍微走缓几步,而你今天的发光发热,将使得你能够在十年后生活在一个更好、更安全的中国。
参考
^可以在这里下载到PISA数据 https://www.oecd.org/pisa/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