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浦发银行 vs 兴业银行:开放银行哪家强?

2020-05-09 11: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移动支付网 作者 薛小易: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应用程序接口安全管理规范》(JR/T 0185-2020),对开放银行提出技术方面的标准;同时,受国内外疫情影响,金融服务线上化进程大大加速,银行服务与场景融合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开放银行不仅可行,而且必须。

再看今年的银行财报,对疫情影响下如何开展业务的具体路径探讨大同小异,开放银行是很重要的方面。

股份制银行中,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对开放银行的探索相对成熟,两者表现如何?

整体篇:浦发全面推进,兴业以点带面

浦发银行以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为基础,这是连接底层基础金融服务和上层商业行业场景的“接口”,可以将底层的账户管理、支付、融资等基础金融服务进行组装,方便上层商业行业场景调用。

由此,浦发银行可以用API连接技术与业务:对内,将技术融入底层金融服务,提升平台支撑能力;对外,通过接口连接多种业务场景,构建数字生态圈。

截至2019年底,浦发银行投产400个API、接入210家合作方,API交易数量超过16000万笔,涉及账户管理、贷款融资、投资理财等九大类业务领域。

兴业银行的优势集中在同业与金融市场领域(F端),其从F端开始探索开放银行,并转接到政府端(G端)、企业端(B端),不断推进G、B、C端场景拓展和生态互联,从而实现金融服务触达用户(C端),形成开放生态。

兴业银行F端服务触角包括非银(金融机构)资金管理云平台、数金云等。

截至2019年底,兴业银行旗下兴业数金开放平台已推出252项金融服务和API接口服务,涵盖用户、账户、消息、支付、安全、社交、理财、检索、感知等领域。开放平台交易规模4016.28亿元,同比增长160.12%。

同时,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均重视账户体系的开放:浦发银行账户开放同时布局内、外,兴业银行的账户开放则更加侧重于集团内部的联动。

浦发银行推出手机智能App 10.0,建立开放用户体系,吸引行外客户,并上线智能账本服务、理财产品数字化改造、资讯频道一期建设等,重点再造APP财富管理体验。

兴业银行建成集团网络金融统一用户体系,用户一次注册即可登录使用集团多个网络金融应用。

总的来说,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选择了不同的开放路径,浦发银行全面铺进,API Bank连接多种场景,同时,账户体系也开放至集团外部;兴业银行则以F端为始,将优势拓展到B端、G端,进而提升对C端的服务版图,目前,兴业银行的账户开放主要还是在集团内部。

架构篇:浦发重外部合作,兴业集团内部各司其职

开放银行是科技在银行业应用的重要部分,科技投入是开放银行架构重要的衡量指标。

2019年,浦发银行在信息科技方面投入41.2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2%。截至2019年末,总行信息科技人员共3898人;兴业银行信息科技员工1910人,信息科技投入35.65亿元,同比增长24.66%,占营收比为1.97%。

浦发银行科技投入略高于兴业银行,科技员工数远高于兴业银行,是兴业银行的2倍多。

同时,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都在传统架构之外进行尝试,有所不同。

浦发银行研发上重视对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布局,应用上则强调“科技合作共同体”。

2018年2月,浦发银行创新实验室揭牌,与上清所、华为、百度和科大讯飞合作,成立“浦发·华为开源技术创新实验室”、“浦发·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浦发·科大讯飞智能交互实验室”,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多个前沿技术和金融领域开展创新合作。

此后,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Temenos、360企业等企业合作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在5G、数字银行、网络金融安全等领域展开合作。

至2019年5月,浦发银行与IBM、Teradata、Cloudera三大企业合作成立三个创新实验室:“浦发-IBM开放银行联合实验室”、“浦发-Teradata数据智能联合实验室”、“浦发-Cloudera数据驱动联合实验室”,浦发银行一共成立了9个联合创新实验室。

目前,浦发银行联合创新实验室的已经涵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物联网、网络金融安全、开放银行等方面。

“科技合作共同体”是浦发银行发起成立,由银行、科技公司、科研机构等多方机构共同组成的“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平台。通过技术与金融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科技合作共同体”发挥可以实现实现能力共享、成果共享、收益共享。

2018年9月,浦发银行与16家科技公司在北京成立“科技合作共同体(SFTC)”,首批合作企业包括微软(中国)有限公司、IBM(中国)有限公司、SAS公司、天睿信科技术(北京)有限公司、Temenos公司、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等。

2019年5月,“科技合作共同体”扩容至22家。

兴业银行则以子公司作为布局触角。

兴业数金是兴业银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其主要经营范围即为金融云服务和开放银行服务,是兴业银行布局金融科技的先行军:兴业数金一方面专注研发,同时也着力于应用布局。

除了兴业数金外,在开放银行和场景布设上,兴业消金也是兴业银行的重要触角。据兴业银行2019年半年报披露,兴业消金自开业至2019年6月底,已累计为兴业银行输送借记卡客户43万名。

总的来看,浦发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架构布局有两个关键词:“研发”和“应用”,结合这两个关键,要衡量架构优劣,就要看哪一个可以更好将研发积累用于业务需要。

在研发布局上,浦发银行与多家科技企业合作,借鉴科技企业在擅长科技领域的优势及浦发银行的金融优势,探讨科技如何应用于金融;尽管兴业银行也与小米集团等科技企业合作,但整体上来看,兴业银行的科技研发主要还是集中在兴业数金。

而科技企业各有其擅长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深耕多年,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说,浦发银行合作式的研发布局在研发广度和深度上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在应用上,兴业银行集团内部各司其职,兴业数金参与市场化的竞争、兴业消金加大对C端用户的布局,公司化的运行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兴业银行科技应用的灵活性,但是母行传统架构、决策方式等依旧会影响其灵活性;浦发银行的“合作共同体”寻求合作共赢发展,通过合作共同体的课题、论坛、大赛等等,组建一个个敏捷作战团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速创意项目落地,不断迭代研发,这种合作方式灵活性更强,但是,具有不同的合作主体,合作中可能需要面对其他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归根结底,科技影响下,银行的传统架构遭到冲击,敏捷型调整是大趋势,具体执行或许没有固定选项。

业务篇:浦发C端增速、体量均占优,兴业F端、B端优势明显

在业务表现上,两行也不同。

浦发银行2019年报显示,报告期间,浦发银行公司、零售、金融市场三大业务营业净收入占比分别为38%、43%和19%。

零售金融业务不仅在绝对值上占据优势,增速表现也相当值得关注:过去三年时间,零售金融业务负债、营收和客户数基本实现翻番,连续两年成为浦发银行第一大收入来源,至2019年底,个人金融资产余额超过2万亿元。

兴业银行2019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实现零售银行业务营业净收入543.67亿元,同比增长28.30%,尽管增速明显,但是,占营收比仅为30%,与浦发银行相比,差距明显;兴业银行并没有在年报披露公司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净收入情况,从零售业务情况可以看到,公司、金融市场业务净收入占比之和为70%,占收入大头。

同业市场一直是兴业银行的传统优势领域,兴业银行的开放银行道路是从F端逐步将优势扩建至C端,B端可以说是中间环节。2019年,兴业银行在B端成效颇丰(9月,升级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兴享”供应链金融平台首期应收账款线上融资模块上线,加快供应链金融产品生态圈建设。报告期内,供应链融资达标余额2494.61亿元,增长115.24%;票据池业务入池量1704.99亿元,增长125.64%;票据池融资业务量1434.20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F端优势影响初见成效。

总结

浦发银行在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的基础上打造开放银行,可以直接连接场景端,开放银行的发展与场景端的布设直接相关。近两年,浦发银行零售业务增速表现优秀,连续两年为浦发银行收入第一大来源,2019年已为营收占比TOP 1。

浦发银行开放银行架构以“科技合作共同体”和“联合创新实验室”为特点,注重外部合作,合作广度、深度较为可观,组织敏捷型强,合作成效尚无完整数据披露。

兴业银行在传统的同业市场优势(F端)基础上,将优势转接到G端、B端等,从而更好服务C端客户。F端对B端的影响更加直接,2019年兴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进步明显,C端支付场景表现下滑,加快通过“好兴动”平台完成零售场景布设。

兴业数金是兴业银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在开放银行方面也是排头兵,研发、应用并进,同时,兴业集团内部,也通过兴业消金等为兴业银行输送客户,加大内部联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