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流动妈妈|在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家政女工

澎湃新闻记者 吴英燕
2020-05-10 08:4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八位家政女工和子女的母亲节告白。策划:吴英燕 梅若 拍摄:八位家政女工和她们的孩子 剪辑:黄喜悦(02:44)
这是澎湃研究所“中国家庭”专栏母亲节特别策划。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截至2018年,中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超过3000万。

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2017年在天津做过一次小规模的家政服务从业者调查。调查发现,家政从业者中超过九成为女性,而这些女性中绝大多数为母亲,年龄以40岁-55岁为主。

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有预测认为,2025年,中国家政服务从业者将增长至5000万人。

从业人员扩张的同时,制度保障却陷入停滞。

目前,针对家政服务业的最高级别专项条例是来自2012年由商务部颁布的《家庭服务业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在颁布后,多年未进行修订。而面对家政工在劳动中遭受的意外伤害,向雇主要求赔偿时,目前适用的是涉及《侵权责任法》第35条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这两项法例无法解决家政工,特别是女性在现实中遇到的困难。

此外,给予家政女工的社会支持系统单一。同样是上述调研,大多数受访者反映,一旦遇到困难,只能自己扛。

2017年11月5日,月嫂王远香在这个家庭已经日夜工作,连续待在家中31天。摄影:周娜。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 供图

无论是50后第一代的家政女工,还是70年后目前的家政女工主力,又或者是80后的新生代家政女工,她们都有各自的担忧。

作为第一代家政女工,年纪已经不允许她们继续从事家政服务工作,而返乡的她们面临着养老和没有收入双重困难。

70后家政女工中,有相当一部分离异,她们“上有老,下有小”,但凡事只能靠自己,并且面临专业技能不足的困境。

80后家政女工,与第一代家政女工最大的不同是,她们希望这份工作能得到尊重,是一份有尊严,可以获得信任的情感劳动。但大多数时候,家政工给人的依旧是“保洁、保姆、护理”等刻板印象。

事实上,家政服务职业化已经整整20年。

2000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将“家政服务员”正式列为“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工种(职业)”。这被看成是家政服务职业化的开端。

今天是母亲节,我们邀请八位家政女工和她们的孩子相互表白祝福。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主任梅若说,“在她们的人生中很少有这样的母亲节。希望此刻,世界能记得她们”。

    责任编辑:沈关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