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行业丨南极凯旋的测绘人

2020-05-05 02: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可快速关注我们

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我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和“雪龙2”于4月23日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

视频来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公众号@雪龙探极)

此次南极考察队由394人组成,于2019年10月9日出发,历时198天,两船行程共7万余海里,完成南极陆地科学考察与工程技术维护以及相关海域调查等62项既定任务。

图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公众号@雪龙探极)

那么,在此次南极考察任务中,都有哪些测绘人的身影呢?我们这就来看一下吧。

同济测绘团队助力规划“冰上之路”

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乔刚副教授、郝彤教授参加了此次南极考察。

据悉,在中山站卸货期间,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遥感团队实时为考察队提供中山站固定冰冰情影像分析资料,规划船舶破冰航线和车队冰面运输路线,规避密集冰山和冰裂隙,确保了快速打通“冰上之路”。

乔刚和郝彤在内陆队出发前合影 图源:同济大学新闻网

同时,乔刚和郝彤作为考察队员,在南极通过无人机和冰雷达现场观测,提供高分辨率的现场实景冰图和冰厚信息,为考察队现场决策和作业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为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第一场“硬仗”作出了重要贡献。

冰盖上布设卫星定标用的棱镜 图源:同济大学新闻网

本次考察任务主要是在中山站和泰山站开展南极冰盖物质平衡与海平面上升贡献研究的极地地空观测,其中内陆考察路线物质平衡和中山站卫星冰盖物质平衡表面协同观测、遥感产品检核等任务尤为重要。

乔刚老师在中山站进行了周边冰盖物质平衡关键参数观测、达尔克冰川前缘无人机测图与表面微地形观测、极地卫星精度验证评估等工作。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被考察队授予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优秀党员”称号。本次考察也是乔刚老师代表同济大学第2次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

乔刚在海冰上进行无人机航测远处为雪龙2号破冰 图源:同济大学新闻网

郝彤老师在泰山站铺设了新型单光子极地测高卫星的光子检测靶标;开展了新型无人机载探冰雷达南极飞行测试,为海冰厚度测量、冰下浅层结构及冰裂隙探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安装并维护了角反射器和目前我国在南极安装的最大深度的可连续观测、能提供雪面下20米深的连续温度观测数据的温度链;采集了多条车载冰雷达测线;获取了泰山站区3x3公里的无人机正射影像及数字高程数据,积累了泰山站区的影像数据。

乔刚(左)、郝彤在中山站 图源:同济大学新闻网

据悉,本次考察获得的观测数据将有助于构建覆盖海洋和极地等不同类型区域的地、空和天基观测体系,实现对极地关键要素的动态监测;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极地全要素数据产品集系列、检验其模式支撑能力、降低全球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以及展示数据产品对跨极关键变化过程和耦合响应机制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武大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队员坐着飞机观测南极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赵羲副教授作为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近日随队回国。

赵義图源:武汉大学新闻网

赵羲参加的是此次南极科学考察固定翼飞机队的航空调查任务。固定翼飞机队本次考察期间共执行了15架次的科研飞行观测,包括:中山站地区科考观测10架次,国际合作科研观测3架次和转场飞行科研观测2架次,总计飞行约130小时,近两万海里。

据悉,赵羲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冰雪环境遥感、极地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在15架次科研飞行观测中,赵羲上机执行一次,其他时间主要在地面负责数据处理。

此外,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博士生曾昭亮还将继续留守南极中山站执行越冬任务,负责高空物理观测、GNSS和地磁观测。

赵羲在飞机上 图源:荆楚网

赵羲在中山站工作 图源:荆楚网

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完成多项南极测绘任务

由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派出执行长城站测绘任务的刘沼辉近日随船返国,此前,科考队员韩惠军、唐铸已随“雪龙2”号经澳大利亚乘坐国际航班返回国内。

据悉,本次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共选派3名测绘队员参与南极科学考察,他们经受了南极极端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充分发扬“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圆满完成南极罗斯海新建站周边区域地形图测绘、GNSS大地控制网测量和长城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运行维护等多项测绘任务。

视频来源: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在罗斯海新建站,测绘队员韩惠军、唐铸为了抓住恩克斯堡岛仅有的二十余天有利天气,他们采用野外宿营的方式风餐露宿地开展工作。期间,他们背负着沉重的仪器设备穿越碎石密集区,跨过泥泞冰雪覆盖面,登上难言岛最高点,爬下300米高差60多度的滑坡,连续开展超长时间的野外作业。

在难言岛的崇山峻岭间留下了他们坚实的脚步和辛勤的汗水,成功完成大地控制点布测9点,像片控制测量20点,双基准站连续运行观测2个时段各816小时,预选基准站选址、连续观测48小时,已有大地控制点复测12点,背包式钻机钻孔18孔等大量的测绘任务。

图源: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在长城站,测绘队员刘沼辉上站即投入到抢修运输过程中损坏的北斗基准站接收机工作中,他历经2天不眠不休抢修基准站接收机,顺利开展长城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维护和双机改造,并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联测长城站已有的6个大地控制点任务。他克服恶劣天气环境影响,用双脚丈量了菲尔德斯半岛,最长日行距离41公里,开展了预选大地控制点14点的选址任务;期间,他还协助乌拉圭阿尔蒂加斯站进行GNSS常年运行基准站卫星信号测试和选址工作。

在长城站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基准站数据观测 图源: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截止目前,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已先后参与了17次南极科学考察和1次北极科考,共派出54人次执行现场考察任务,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优质的测绘保障。

来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武汉大学新闻网、同济大学新闻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

原标题:《行业丨南极凯旋的测绘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