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哮喘日,数一数关于哮喘的那些坑

2020-05-05 07: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呼吸天使

世界哮喘日

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是由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一个纪念活动,定于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由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GINA)与健康护理小组及哮喘教育者一起组织,旨在加强人们对哮喘疾病现状的了解,提高哮喘患者及公众对于该疾病的防治和管理意识。,自首个世界哮喘日于1998年在35个国家同时举办后,每年世界哮喘日的参与者越来越多,现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哮喘认识和教育活动之一。

每年GINA都会推出一个主题,今年的5月5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哮喘日,今年哮喘日的主题是“控制哮喘,珍爱生命(Enough Asthma Deaths)”,很多家长本身在哮喘的认识上存在片面误区,常导致孩子哮喘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如今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更是造成了哮喘患儿的或未规范随访,或未规范用药,故借此跟大家来数一数关于哮喘的那些坑,你中了多少?

1

第1坑:喘喘不要紧,发育了就带掉了!

儿童哮喘多发生于学龄期前,随着年龄的增长,生长发育和自身免疫系统的成熟,确实有些哮喘儿童的症状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哮喘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甚至不发作,容易让家长们误以为哮喘已经自愈。但是,哮喘本身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重。它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在未来接触到某些过敏原或诱发因素时,仍然可能出现哮喘发作,如果听之任之,只会错失治疗时机,影响孩子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质量。

2

第2坑:哮喘反正治不好的,治不治都一样!

虽然哮喘是一种难缠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目前还无法根治。家长往往担心哮喘会伴随孩子,影响以后的生活,但又因为哮喘的反复发作,很多家长产生消极情绪,动摇治疗的信心。但事实上,儿童哮喘患儿其症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好转,不必过分忧虑与绝望,但一定要到规范的医院,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科学的管理,坚持执行医生的用药方案并配合一定的哮喘管理,长期监测,避免过敏原等相关的诱发因素,这样就可以避免急性发作导致死亡,也可以避免长期的炎症导致肺部结构发生不可逆改变,从而损伤肺功能。

3

第3坑:治疗哮喘吸的都是激素,万万吸不得!

目前很多家长谈激素色变,一听说激素就十分排斥,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太大。但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是国际公认的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吸入糖皮质激素直接作用于呼吸道,每次吸入的剂量非常小,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量更是微乎其微,引起全身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小于口服或注射激素。如果日常不用吸入激素好好控制哮喘,等到严重住院时,将不得不使用口服或注射激素,更是得不偿失。当然,药品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较常见的副作用是喉咙痛、声音嘶哑及鹅口疮,通过吸入后漱口或洗脸可以有效的减少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

4

第4坑:我们祖上三代都没有哮喘,怎么可能会得!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和家中的长辈都没有哮喘和其他一些过敏的疾病,孩子就不会患哮喘。其实哮喘的发病因素和诱发因素多种多样,没有遗传或过敏家族史,并不是说孩子就一定不会得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气候气温因素、剧烈运动、情绪等因素同样可能导致哮喘发作。当然家中有哮喘等一些过敏性疾病或其他遗传倾向的家族史,孩子患哮喘的几率会更高,但有过敏性疾病的宝爸宝妈们也不用过分担心,您的孩子也不一定就会得哮喘。虽然哮喘的发生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但遗传只决定其的子女可能有过敏体质,属于哮喘易感人群,是否发病还与环境因素和后天因素相关。总之,哮喘是一种与多种因素有关的疾病,内因和外因同样重要。

5

第5坑:我的哮喘宝贝,体育运动万万要不得!

运动可能会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很多家长会因为担心哮喘发作而不敢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其实,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孩子的肺功能和机体抵抗力。美国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的哮喘诊治指南(专家组报告3)和《全球哮喘防治倡议》均鼓励哮喘患者进行常规体育锻炼,以期获得总体健康益处。对哮喘患者来说,进行常规体育锻炼很重要,可以维持体重,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改善心肺功能和与哮喘有关的生活质量。在具体运动项目,可能需要避免短距离快速跑、骑自行车和篮球等可能会在运动中引起哮喘症状的活动,可能选择棒球、散步、慢跑和游泳等哮喘患儿可以更好地耐受的训练和活动。

6

第6坑:肺功能正常一次就好了,多做没必要!

有的家长认为肺功能检查是多余的,或者认为做一次正常的话就不需要再重复做了,但肺功能检查在哮喘的诊断中是最有价值的指标,也是金标准,它不仅对于哮喘的诊断与评估很有价值,也是医生在治疗时判断疾病严重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药物剂量等。哮喘儿童 一般推荐1-3月复诊一次,有条件的话,每次复诊都可以进行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便于评估哮喘控制程度,如果患儿药物吸入方法不正确,影响小气道的恢复,医生也能通过肺功能检查的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孩子用药,有利于哮喘儿童康复。

7

第7坑:哮喘都会喘,没有喘就不是哮喘!

不少家长以为,哮喘是时刻都有喘息,不喘息就不是哮喘。其实哮喘只在急性发作时才会有明显的喘息症状,缓解期和正常人并无多大区别,甚至有些儿童的哮喘属于非典型哮喘,他们可能不像常见哮喘患者出现剧烈的喘、咳现象,这种哮喘以夜间、晨间咳嗽为主要的症状,持续时间长,而没有气喘,容易漏诊。在临床上定义为这种哮喘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而且其发生率并不低,是门诊因慢性咳嗽就诊的主要病因,具有与典型哮喘同样的发病原因和危害,并且在未来的若干年,可能会转为典型的哮喘。同样这种哮喘以变态反应疾病主导,所以在疾病的整个长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相应的过敏原等诱发咳嗽发作的原因,使用止咳或是抗生素消炎治疗通常没有效果,需要进一步做相关的检查及治疗以明确诊断。

8

第8坑:都不喘了,还用药干什么!

大部分家长在哮喘急性发作时会特别紧张,都能积极配合治疗。而一旦胸闷、喘息、气急或咳嗽等症状得到了控制,就立马放松警惕,甚至认为只要“不喘”或“不咳”,病就好了,就没必要再用药了。

其实,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所致。在急性发作期使用药物后,虽然症状消失了,但是气道炎症仍然持续存在,如果擅自停药,炎症会进一步加重,气道和肺功能会进一步受到损害。因此,哮喘急性期发作症状一旦被控制住,还需要规范长期的维持治疗。在维持期更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复查时医生会根据当前哮喘控制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切勿自行停药。

9

第9坑:现在非常时期,还敢去医院复诊?

2020年的新冠肺炎爆发,惊动全国,病毒肆虐,影响了每一个人生活,随着疫情的发展,不断出现的儿童病例让家长们紧张不已,虽然窝在家中可以有效地减少病毒的侵扰,但是3个月一次的复诊时间又到了,该不该带娃去医院呢?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哮喘全球防治创议(GINA)专门发文,在COVID-19大流行中增加了关于哮喘管理的关键建议,建议哮喘患者继续使用其正在使用的处方药物,尤其是要继续照常规范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糖皮质激素等。突然停止治疗会导致潜在风险,包括哮喘加重、恶化等;因此,按时进行随访非常重要。

目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哮喘专科门诊已经全面开诊,肺功能检测、激发试验和相关的化验评估等也均已正常开展,所有患儿及陪同家长在我院就诊前均须准确填写“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流行病学承诺书”,并在入口进行红外体温检测,在我院就诊的所有患儿及陪同家属均需佩戴口罩,候诊时要求隔座椅而坐,排队时要求与其他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真正做到了放心、安全的就诊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 [J] .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3).

2. 2.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20. Available from: www.ginasthma.org.

3.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编写组.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医药导报

.2019 .38(2).

4. 申昆玲,邓力,李云珠,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年修订版)[J].临床儿科杂志,2018, 36(2):

作者简介

邬宇芬 主治医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主治医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儿童肺功能协作组秘书,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学组秘书,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肺功能协作组秘书,全国儿童肺功能规范化(smile)培训工作小组成员。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肺功能损害相关疾病的诊治。从事儿童哮喘、慢性咳嗽等慢性肺部疾病的随访。完成了大量全国儿童肺功能相关的现状调查,发表了多篇呼吸系统、尤其是肺功能相关的论著,共同参与制定了全国儿童肺功能专家功能及相关的指南。

门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