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arbara Crane用宝丽来呈现私人视角
春熙照相馆
“我珍视这些照片所描绘的普遍的生活经验。同时它们也记录了时代中特殊的一刻。这是古旧的宝丽来相机与独一无二的当下世界的一次对话。——Barbara Crane
摄影师 Barbara Cranehttp://www.barbaracranephotography.net
1928年出生于芝加哥的女摄影师Barbara Crane的早期生活或许可以比作美国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电影《爸爸知道最好》的故事情节,有着传统的婚姻,生儿育女这样一种规范而平常的生活,尽管看上去很完美,她却不停地唠叨着需要在常规的生活之上有些新的变革。
Barbara的好奇心和她对实验性拍摄的迷恋驱动了她的摄影生涯,作品被多处机构收藏。她对摄影的态度是试图颠覆之前传统的观看和思考方式,不断地寻找视觉上新的刺激,同时希望找到一种形式与内容的融合。年迈80岁的她仍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
作品“私人视角Private Views”Barbara的这组名为“私人视角”的系列照片主要拍摄于1980年到1984年间芝加哥的许多大型公共节日现场。
Barbara Crane手持超级格拉非(supergraphic)4×5相机、宝丽来后背以及无数盒宝丽来底片奋战在炎热的夏日,与被拍摄者零距离接触。这些照片是热情与爱的辛苦结晶。
在炎热、沉闷、潮湿的夏日午后,太阳灼烧着袒露的肩膀和脸庞,T恤浸透了汗水,粘在身上。吵闹声,大笑声,还有小孩子们发出刺耳的哭声,各式各样的发声玩具在拥挤的人群中不断碰撞。空气里弥漫着烤香肠、披萨、爆米花和热狗的香味。人群拥挤在海军码头和格兰特公园里庆祝着节日,享用着各种美食。在这样一个充满着美食、音乐、娱乐、社交的下午,多种不同的风俗融合在了一起。夏季让这个传统而自律的风之城显露出它节日狂欢的一面。
Barbara艰难地去接近那些狂欢者们,老人、年轻人、黑人、白人、拉丁美洲人、亚洲人,然后拍下他们身上的细节以及他们的姿态,这所散发出的一种力量带领 着观者进入到快乐而拥挤的吃喝玩乐的盛宴之中,就像是见证了一场公共场所里的私密姿态的大盘点。她的目的并不是辨识或者描述单个的个体,而是将他们的精神面貌当作一种视觉成分构成她所设计的图像。在削弱个体性的影像下,描述了人类普遍意义上的行为与姿态。
基于Barbara为何会选择这样并不讨好的角度,她这样回答“我的很多拍摄想法不管是视觉上或者技术上的都来源于偶然和意外,或者是被拍摄者本身的资质。我期待着技术上的意外,比如快门速度的变化,我自身的失误等等这些因素混合在一起,而得出一种无法解释的奇特的效果。幸运的是,这种工作方式拓展了我的想法并不断地革新我的视觉体验。一个想法成为了下一个新想法的培养皿。”
这组影像有着浓烈的阳光甜腻感,融合了社会纪实摄影与超近距离的拍摄方式,紧凑的裁切,闪光灯混合着自然光,突出前景的细节,遮蔽并暗淡了后边的细节,强调了那个时代所流行的宝丽来底片的原本颜色。这种效果迷人而激烈,在照片之间创作出声色犬马之乐,在这样难以捉摸的记录快照下,不仅是对单一的事件或者人性的记录,而更是对一种集体的享乐情绪与百媚众生的呈现。
茱莉亚·玛格丽特·卡梅隆多萝西娅·兰格
伊莫金·坎宁安
莎莉·曼
贝歇夫妇
伊尔塞·宾
海伦·凡·梅尼
埃利诺·卡卢奇
李俊金
扎内勒·穆霍利
木村光纪
古贺绘里子
海伦·莱维特
艾琳·谢里夫
伊芙·阿诺德
伊琳娜·罗佐夫斯基
埃里克·索斯
乔尔·斯坦菲尔德
史蒂芬·肖尔
盖里·温诺格兰德
宫崎泉美
安娜·阿特金斯
凯蒂·格兰纳
彼得·亨利·爱默生
芭芭拉·普罗布斯特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
莱涅克·迪克斯特拉
莱尔·阿什顿·哈里斯
朱莉·布莱克蒙
甜腻腻的,夏天
↘↘↘
原标题:《Barbara Crane用宝丽来呈现私人视角》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