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婴儿因“趴睡训练”窒息,佛洛依德说的也未必是全对的
原创 奕斐 奕斐有话说
最近,一条新闻让无数人揪心。
一位妈妈因参加了一个自媒体的付费课程,在训练三个月大的婴儿“趴睡”时导致婴儿窒息死亡。
通过聊天记录我们看到在进行该训练时虽然有摄像头监视,但这位妈妈是独立让孩子在房间里睡觉的,孩子哭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之后才逐渐没有声音。中间这位妈妈也非常担心孩子会出问题,提出是否应该进去查看。可惜的是群里的其他人阻止了她,告知她不用干预,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我一直都不太理解为什么需要对婴儿进行训练,今天就来谈谈这件事背后的误区。大家都说“对” 不代表真的对
近几年对婴儿时期的训练变得非常流行。而这次的独立睡眠训练、包括前两年流行的“哭声免疫”训练等等,其实都流露出同一种逻辑:父母能够在最初几年里对孩子施加一种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会持续一生并且不会被后来的经历消除。这一理论也得到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的支持。
这一观念的极端形式是JB.沃特森(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1952年所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保证随便挑选一个孩子,就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希望的任何一种类型的专门人才。
可实际上这个理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已经遭到了批评,人们在那个时代就提出: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特定的婴儿照料将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一成不变的影响,并在以后的岁月中不断地显示出来。所以你会发现,即使是在当下被大众所认可的一些观念,其实在后面的研究中也可能会被认证为并不是那么正确。
单一的要素不会对孩子造成长远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是需要环节持续、综合影响的,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往往复杂得多,当你在给予孩子一些具有塑性作用的特殊事件时,这些事件几乎不会单单在他们自身之内发生影响。比如,父亲去世对于孩子的刺激绝不仅限于一点。因为父亲去世,母亲可能出于经济压力不得不出去工作、组建新的家庭,总之她一定会采取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这新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孩子的生活状态,从而改变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这样,这个事件产生众多的影响,这个影响反复出现并且持续多年,长此以往才会让孩子形成特定的性格。
如果把孩子后来出现的所有反常都归结为单独一个事件,会形成错误的导向。因为那只是创伤链上的一环,任何一个事件,确切地说所有事件的总体都与孩子的状况有关。
所以无论是多大、多早的经历,如果它是孤立的,很难在孩子身上留下什么持久的印记。同时后期确实也有不少研究告诉我们:只对某一阶段特别注重,然后不再继续努力使之与个人的一生相结合,就能够改变整个发展过程,这种希望是多么不切实际。
妈妈的直觉有时比科学更值得依靠育儿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实际生活中由于它还涉及母亲、孩子两个个体,就更增加了它的难度。新手妈妈往往更容易陷入焦虑和不安,急于寻求某种方法改进孩子生命之初被抚养的状况,从而打下更好的基础为其将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为了迎合这样的市场需求,新兴的育儿产业已经悄悄兴起。随着网络和技术发展,现在妈妈们很容易就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育儿知识和指导。然而,我们往往很难考证这些内容到底是建立在确定的事实还是个人的经验。同时,也有一些确实能为新手妈妈们提供帮助的声音,因其理念尚不能被大众所接受而被淹没。
承担大部分婴儿照料的新手妈妈,在焦虑和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学习科学的育儿经验看似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在无法辨别自己所面对的指导是否真正科学时,依靠母亲的直觉和现场的关注反而更有效果。比如此次的事件中,如果这位妈妈在担心孩子是否会窒息时就选择进入房间查看,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人和人之间个体的差异性本身就非常大,所以任何对于婴儿时期照料的指导都应该建立在对婴儿状况的足够了解之上。新手妈妈们不用那么着急寻找科学的方法,而是更多地密切关注孩子,你要去关心孩子。外部的指导固然能起到帮助,而孩子真正的需求才应该摆在第一位。当妈妈们足够了解了孩子,这时候相信自己的直觉往往更正确。
即使作为育儿方面的专家,我也很少给到某位家长一套完整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某种四海之内皆有效的育儿方法。妈妈们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更多的时候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感受。孩子哭闹时,如果你觉得应该抱起安慰你就去抱起,当你觉得这是他在闹腾时就可以不予理睬。真正教育孩子的方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婴儿的孕育也不仅仅是母亲一个人的工作,这背后需要社会的支持、父亲角色的进入,等等等等。希望通过这次的事件,能有更多的角色进入到婴儿孕育这件事来。而孩子的教育,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给他们足够的爱和关注,他们自己就会茁壮成长。相信你孩子的真正需求,孩子才是教育我们怎么做他好妈妈的引领人。我们的孩子,是他在教育我们怎么做他的妈妈,而不是做所有孩子的妈妈。本文参考文献:《母亲的使命》,鲁道夫.谢弗(Rudolph Schaffer) 著 高延延 译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