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广西作协原副主席包玉堂病逝,去世前还在修改《刘三姐》剧本

北京头条客户端
2020-04-30 16:52
逝者 >
字号

北京头条客户端4月30日消息,广西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仫佬族第一位书面文学作家、剧本《刘三姐》执笔者之一包玉堂先生,于4月28日在南宁逝世,享年86岁。包老的儿子包晓泉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家父包玉堂是因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综合症而引发的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去世。新冠疫情下,包老的丧事从简,遗体告别式将在5月3日上午10时50分,在南宁市殡仪馆举行。

遗憾:《刘三姐》的剧本完成了,却未来得及拍成电视剧

包玉堂的公开履历显示,他生于1934年,广西罗城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作为仫佬族的第一位诗人,他为仫佬族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包玉堂出版了诗集《歌唱我的民族》《凤凰山下百花开》《回音壁》《清清的泉水》《春歌不歇》《红水河畔三月三》等,散文集《山花寄语》,长篇小说《走出深圳》,电视连续剧《红水河传奇》《歌仙刘三姐》《走出深渊》等。还出版有个人专集《包玉堂作品选集》共十卷。

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5月,柳州市《刘三姐》创作组成立,小分队在下乡采风途中,专程找到包玉堂了解情况。因为包玉堂的家乡就在传说中刘三姐的故乡——罗城,他对刘三姐的传说和故事非常熟悉。1957年,他在罗城县四把乡的下里中心小学当过校长。传说中刘三姐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过的蓝靛村就在这小学对面几百米处,每天晚饭后和周末,包玉堂都到那里散步。

1960年,包玉堂被抽到柳州地委宣传部搜集民歌故事,同时参加彩调剧《刘三姐》的集体创作。他与曾昭文、龚邦榕、邓凡平、牛秀、黄勇刹一起,成为该剧六位执笔者。他长期跟创作组的其他成员与《刘三姐》演出团泡在一起,到南宁、广州等地边演出,边修改剧本。也由此开始,他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人,经历了刘三姐多种艺术形式的变迁。

“我父亲的性格很淳朴憨厚。他写了一辈子刘三姐。前年他和广西一家影视文化公司合作筹拍电视剧《刘三姐》,我父亲将剧本完成了,但是该公司筹拍资金一直未到位。直到现在我父亲去世了,这部电视剧还未开拍。这成为我父亲生前最大的遗憾。”包晓泉说道,就在今年1月,父亲病重时,仍在半夜里爬起来修改《刘三姐》剧本,他让助理将他写的手稿在电脑上打印出来,再见打印稿上一遍遍地勾画修改。

追忆:如果没有彩调剧剧本的挖掘与创作,就没有电影《刘三姐》广泛深入的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在《民族文学》担任诗歌编辑的老编审、蒙古族诗人查干听闻包玉堂去世的噩耗,发文悼念称,“玉堂,是我多年的好友和作者。他这人憨厚,有情,他写的短诗《回音壁》很有名。1981年我和王文平去广西,他陪同前往桂林、柳州。和我们一起参观了当年的油田钢厂等。那时,艾青老人特别关照我们这几个少数民族诗人。如今诗友玉堂走了,愿他安息。”

《民族文学》杂志编辑石彦伟至今还记得,十二年前他初为编辑时,就曾收到包老的信件。包老的手发抖,握不住笔,写出的字一笔一划都是颤抖着的样子,可他就这样坚持写了很长。

2019年2月,石彦伟去南宁领取《广西文学》奖期间,专门择空去文联大院,在包玉堂那个老旧而寒凉,堆满书的家中,看望了他。作了口述历史影像拍摄,并得到包老捐赠的手稿资料。“在包老先生和其创作组同伴之前,刘三姐不是没有,但仅限于地方流传的传说,是创作组的前辈使之变成了光彩照人、泽被至今的舞台形象。歌仙只是刘三姐的外表,她的本质是正义勇敢、不畏强暴、为民立言的民间品质。”石彦伟评述道。

为了塑造刘三姐,包老用他颤抖的手倾尽了毕生心血。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最初彩调剧剧本的挖掘与创作,也就不会有后来电影《刘三姐》产生如此广泛深入的影响。每一位曾在刘三姐歌声中感受到力量与鼓舞的读者,都不应遗忘最初缔造这一形象的先行者。刘三姐的歌能唱到多远,包玉堂先生的回赐就有多远。

包晓泉则回忆,父亲这一生,最开心的事,就是谈刘三姐。“他常常在家里跟我讲刘三姐的故事,以及他到广西各地搜集民歌,和对那些民间歌手的采风经历。每每讲到刘三姐,他的脸上就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睛里有泪光在闪烁。他把这一生都奉献给了对刘三姐的创作故事。”

很多人觉得包玉堂写“刘三姐”写上瘾了。对此,他曾说,“如果有来生,还要写刘三姐”。

(原题为:写了一辈子刘三姐的包玉堂走了 去世前还在修改《刘三姐》电视剧本)

    责任编辑:柴敏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