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明明爱得好辛苦,却舍不得离开 | 为何 “主动分手” 这么难?

2020-05-02 07: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时差少女S 心理0时差

“会在一起的人,不需要太过用力就可以在一起。”

我是在分手之后才明白这句话的意义的。是的,我是主动分手的一方,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是爱得好辛苦,看不到未来,只剩下失望……

上周末我们在后台发起了一个话题征集——“主动分手”,这是@小草莓 给我们留下的故事引言。

说起 “分手” 这个话题,我们更多时候关注的是 “被分手” 一方,会在意他们是否陷入自卑式单身,是否能从过去的伤害中走出来?

而我们往往忽略了,爱得深却 “主动分手” 的一方,经历的悲痛可能更长、更深。

因为他们是更早发现问题的那个人,在分手以前,已经看透了感情的千疮百孔,经过了漫长的挣扎和痛苦,才从失望到死心。最后 “主动分手”,内心却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害怕后悔,害怕过失,害怕给对方造成伤害……

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些故事,来看看每个主动分手者所经历的心理挣扎,以及最后的领悟。

01

分手就意味着放弃整个青春,怎么舍得?

@甜甜

从十七岁到二十四岁,七年四个月。

高二时我追的他,用了三个月,终于在一起了。高三毕业我去了成都上大学,他补习了一年,这一年是我们最难熬的日子,我只能每个周天下午等着他给我打电话和发信息,终于熬完一年。

结果他说为了我们的以后,去了东北上大学,就这样异地恋4年。

等到都毕业了,我说我们一起回老家工作结婚吧!结果他签了重庆的公司以后才和我说,他找到了重庆的工作,他说他会回老家的。

我又等了一年,问他要不要回来了,他说会的,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他说不知道。

终于去年12月,我再次问他,他还是说不知道。我和他说我不想等了,他说他知道了。就这样我主动提了分手,他也就这样回复了我。

所有人都觉得我们会结婚,我也这样觉得。后面他没有挽留,只说了一句,谢谢我等他那么多年。也是这一句,让我彻底放下。

不知道的人从不问我们怎么了,只说我怎么舍得?懂的人都说我这样是对的。现在他找到新的女朋友,我也不会再打扰。各自安好吧。

@都可以

我没有主动分手过。

我只有一段感情,深爱!曾经对方提过分手,理由很简单,只是为了我好。不知道是冠冕堂皇还是真心实意,我不知道对方是不是经过挣扎才狠心做的决定。不过莫名其妙的又和好了。

至今在一起八年。别看日子长,却也是没有未来。即使这样,终究我不会主动离开,只是爱得太深。

看完这两个故事,少女想起心理学上一个概念,叫 “沉没成本效应”。

它指的是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

该效应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举个例子,你在公交站站了15分钟,公交车就是迟迟不来,此时完全可以打个车回去,但是你会想:都等了15分钟了,还是再等一会吧。

同样的困扰也会出现在恋爱里,当你已经在一段感情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时间,甚至是金钱时,就会舍不得分手。[1]

虽然知道没有未来,可是你心疼的,是过去的付出 —— 恋爱中的沉没成本效应,让大部分年轻人面对分手时踌躇不定。

虽然从理性上讲,我们都知道过去的投入不能代表未来的幸福,但是面对自己逝去的青春,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潇潇洒洒呢?

02

过去那么多承诺,如何兑现?

@HG

他不是我初恋,但是我第一个想过有以后的人。一开始的剧情很青春浪漫,一起做过许多有趣的事情,一起看过我最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互相爱护分担过,承诺过永远在一起……

然而性格不合慢慢显现,一点小事需要一场竭尽全力的解释安慰来暂时冷静。各种方法我都尝试和争取过,但越了解彼此,观念差异越来越大,感情裂缝越来越不可修补。

可是,当初的诺言还犹在耳边,那是对他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承诺。曾经那么喜欢爱惜彼此,觉得爱可以战胜一切。如今这些问题,真的不能用爱解决吗?

后来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 “思维死局”。那些承诺那些付出那些记忆,就要成为我继续忍受煎熬痛苦的枷锁吗?

爱情不应该如此。这不是爱情,爱情已死。

HG 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承诺对感情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彼此在一段感情中承诺越多、计划的未来越长远,越难分手。[2]

因为承诺会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如果分手了,我的所有计划就失败了!

这种错觉会带来对于未来的失重感、不可控制感,并由此让人望而生畏。就好像买房子已经交了首付、还了好几期房贷,后面哪怕再难,也得咬咬牙坚持下去。

上面故事的主人公意识到了这一点,她选择了挣脱这层认知的枷锁,选择了主动分手。

如今回过头想,她说:

当初如果没有果断地再见,我真的会更加痛苦不能自拔。因为再继续沉沦下去,就真的不一定有能力抽身而出了。曾经把那忠贞美好的感情当成了信仰一般的存在,通过彻底的否定自己,我获得了重生。

03

习惯了一个人,就像难以戒掉的瘾

@每天都要立不熬夜的flag

和他在一起有6年了,上个月提的。

习惯了一个人在身边这么多年了,习惯了那种有亲密的人倾诉的感觉,跟其他朋友不一样的是,跟他谈话分享日常,会有一种安心。还是忍不住会把他当做一个亲密朋友跟他分享日常。

我知道我还没有放下,我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放下。

@睡不着的喵

去年主动结束了七年的恋爱,当时一个人在国外,几乎过着游离身体的日子:不和任何人交谈,每天躺在床上发呆,无法吃下任何东西,整夜不睡觉,脑中只是一幕幕闪回之前的每一个镜头,看到任何东西都可能突然流泪。

时间太久,任何一件物品、一件日常小事都带着对方的痕迹和记忆,主动放弃好像在割除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经历过分手的人都知道,那种痛,确实像割除自己的肉。

这种感受也是有心理学研究印证的:美国心理学家曾经把半年内刚分手的人请来了实验室,让他们一边看前任的照片,并回想 “你前任是怎么和你提分手、不要你的、说 ta 不再喜欢你的”……

同时用核磁共振仪器扫描参与者的大脑,结果发现:当人们在想起前任和分手经历的时候,大脑的 “疼痛” 区域会被激活,这跟身体受到切割时激活的部位是一样的。[3]

另外,当人们想念前任和旧情的时候,还有一个部位被激活:那些毒品上瘾、毒瘾发作时脑子里最活跃的部位![4]

可见,分手真的是一种难以割舍的疼痛和瘾,这也就难怪 “主动分手” 会这么难了,毕竟谁也不想主动遭这份罪。

04

分手,意味着过去的一切都是错误?

@小俊

这段感情是我主动追的她,我很爱很爱她,以前总是跟别人说她的好,周围的朋友都觉得我很幸运,找到这么优秀的另一半。

直到后来发生一些事,让我彻底死了心,我明白,她不爱我,一点也不,我没有必要再自欺欺人。

但是,我就是很难做出分手的决定。毕竟是自己主动追求的,毕竟是自己引以为豪的感情,分手就好像意味着,过去的付出都是错误的,我在别人面前也成了傻子,觉得自己无比不堪……

@喵喵大人

是我首先提出的分手,结束了两个人近三年的感情。

以前的那个他那么体贴那么善良,现在的他是别人口中的渣男。心碎了一地。哭了一晚上,那时候就会觉得没有他天都会塌下来。

现在想想,其实并不能否定他所有的好,以前好也是真的,只不过可能人就是这样慢慢变了。

研究发现,当人们用心经营的一段感情没有结果时,往往会觉得是自己犯了错:

一方面,你会觉得是当初选错了人;另一方面,你会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才没能让感情继续下去。

心理学家认为,没人愿意承认做了错误选择,及自己不如想象的那样好。因此宁愿选择继续走向去,也不敢主动分手。[5]

如果你也正在经历这种挣扎和逃避,或许这段话可以给你力量:

虽然结局是分开,但是过去的美好也是真的,我们确确实实拥有过这些日子里的快乐,我不需要否定自己,也不需要否定你。

无论如何,谢谢你给过我生命里无与伦比的美丽。

写在最后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挣扎,那些主动分手的人,现在又过得如何呢?关于这段感情,他们有什么要说的?

@鹿咩咩

分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自己再也不会被人爱了。但时间过去了快两年,我遇到现任,没有太迟,一切刚好。

感谢当时自己的及时止损。

@wuli池鱼、

分手后很后悔,但是回不去了。试过求复合,她拒绝我了。

后来冷静了,觉得确实也是,我还需要去好好学习怎样爱一个人。

@树洞下的小松鼠

都过去了,没有不甘,没有遗憾。感悟到的是永远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人,太累。

很多人在留言中问我,到底该不该提分手?

我想,或许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段感情都有自己的辛酸,也都有自己的甜美,最后的选择,只有自己能下决定。

希望通过这些故事以及心理学知识,让我们更加看清自己的感情,不要让沉没成本变成自己思维的枷锁,未来的路如何走,才是更重要的抉择。

相信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少女参考的文献资料:

[1]Rego, S. , Arantes, J. , & MagalhEs, P. (2016). Is there a sunk cost effect in committed relationships?.Current Psychology.

[2]Goodfriend, W., & Agnew, C. R. (2008). Sunken Costs and Desired Plans: Examining Different Types of Investment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4(12), 1639-1652.

[3] Kross, E., Berman, M. G., Mischel, W., Smith, E. E., & Wager, T. D. (2011). Social rejection shares somatosensory representations with physical pa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8(15), 6270-6275.

[4] Fisher, H. E., Brown, L. L., Aron, A., Strong, G., & Mashek, D. (2010). Reward, addiction, and emotion regulation systems associated with rejection in love.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104(1), 51-60.

[5] Steve Calechman (2018). Why It’s So Hard to Leave an Unhappy RelationshipIt's all about effort and time. Mostly time.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