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情之下|在加纳的中国企业:一面抗疫,一面生产
3月12日,加纳通报了最早确认的两例新冠肺炎感染者,是分别从挪威和土耳其返回的加纳人,随后的一段时间内,确诊的感染人数不断的增长。3月27日,加纳总统在电视上发表讲话,关闭大阿克拉都会区和卡索阿以及大库马西大都会去及其邻近地区进行至少两周的行动限制(封城)。随后在4月9日,总统发布第六次电视演讲,宣布继续封锁这些区域一周,在情势得到控制以前不能开放边境。4月19号,总统在第七次讲话中觉得,从4月20日星期一凌晨1时起,取消对大阿克拉都会区和卡索阿以及大库马西大都会去及其邻近地区的3周行动限制。
据不完全统计,在加纳工作生活的中国人3万人左右,是西非国家中华人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在加纳的中国企业主要工作和居住在阿克拉,特马以及库马西这三大区域,中国企业也大部分都位于这些区域,新冠疫情无疑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也影响了这些企业的日常运行和中国员工的日常生活。
中国人之所以愿意来加纳投资做生意,一方面因为加纳地理位置优越,南临几内亚湾,海岸线长达562公里,拥有像特马和塔克拉底这样的优良港口,且国内道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和先进,因为加纳成为西非地区进出口货物重要的集散中心。另一方面则因为自加纳独立以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治安环境较好的国家,民风淳朴,与周边国家无明显利害冲突,政局稳定,投资的风险就相对小。
作为西非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加纳的经济以4.4%-6.3%的速度增长,而加纳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市场对进口产品依赖性大。据加纳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加纳市场上74%的商品来源于进口。
过去十几年间,中加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一直呈高速增长状态,从几乎无足轻重变成了加纳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从几乎无足轻重变成加纳最大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不到1亿美元飙升至2019年的75亿美元。中加合作新项目不断启动,在加纳实施的援助、融资、投资、工程承包项目不胜枚举。其中,天然气基础设施、电信骨干网、远程教育项目、深能安所固电厂、非洲世界航空公司以及多条公路项目,均为加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生产的小商品和日常用品已经在加纳占据了大量的份额。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另一方面,中国生产的小商品和日常用品已经在加纳占据了大量的份额,据了解,加纳主要工业制成品和大部分日常生活用品都从亚洲国家进口,其中中国小商品占据了大部分摊位。“放眼整个阿克拉市场,日用品几乎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小到牙签,家具厨卫清洁用品,大到锅碗瓢盆。例如白猫的洗洁精,立白的洗衣粉,中国产的牙膏,附近黄岩生产的塑料饭盒,中国产的收音机,音箱等。在加纳的购物中心和市场,中低端的服装、鞋类、箱包、日用百货大都来自于中国、南非等地。” 加纳同时也是西非的互联网创新试验田,是西非重要的资本市场,除了华为,传音这些在手机、通信等传统高新领域的企业,还有Opay这些试图在非洲的互联网领域有所突破的企业。
一面抗疫,一面生产
面对封锁,深能安所固电厂所采取的策略是一方面保证电厂的顺利运行,另一方面将整个公司尽量隔离起来,切断一切有可能的跟外界的关系。公司停止了正在建设的B院、D院(本地员工宿舍区)及太阳能安装工程,但是在疫情期间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在电厂区的联络变工程,这项工程的完成会大大提高加纳主电网的稳定性,增强加纳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安全性,保证在疫情期间加纳居民的电力供应充足。
跟外界的主要接触主要在于日常生活物资采购和一些对外交流上,公司留下保证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员工,安排在公司宿舍,然后实施全封闭的管理,尽量隔绝跟外界有可能的接触。从3月末加纳封城开始,公司也实行了封锁,而在总统于4月19号宣布封锁解除后,公司的封锁仍在持续中,并且会无限期的继续下去。
燃气电厂的特殊性在于只要有足够的天然气供应,有足够的电力输出,就不会影响正常运营,所以在员工隔离上遇到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同在特马工业园区的利丰番茄酱厂所面临的挑战就更加严峻,在加纳封城的三周时间内,工厂彻底停止了运营,所有本地员工都回家休息,这三周都处于停产状态。而由于学校、饭店这期间都关门,对于大型号的产品的需求降低了30%-40,而人们都隔离在家,对小型号产品的需求会加强,他们需要在后面一段时间内快速进行产品线的更换,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变化。
在总统宣布封锁结束后,他们试图将所有员工都召回公司,在公司宿舍居住,进行封闭式管理,但是也面临一个问题,因为这三周他们在家隔离时,不清楚员工是否接触过感染源,所以需要等国内的检测试剂运送过来,确认员工没有感染之后,再进行下一步安排。但是这其中也有担心,很多员工都不愿留厂工作,如果将他们召回,需要跟他们签订承诺书,否则有可能面临外部公会带来的麻烦。
活下去才最重要
但是公司也在采取策略尝试减轻损失,虽然五家门店关掉了,他们采取了分销配送的形式,在封城期间主要出售一些口罩,消毒液之类的防疫物资,用来即时弥补损失。他们也在尝试去寻找新的服务方式,比如推广公司的线上商城,互联网购物在加纳年轻人当中也是一种趋势,刚开始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现在有些本地人会担心网购物品的质量,也没有形成网购的习惯,所以一切都是在初步阶段,但是搞不好这也是一个突破口,能够给网上商城带来新的发展,”Banana负责人之一这么跟我说。
同样是新零售公司的Miniso同样面对相似的情况,公司采取了给本地员工减薪30%三个月的措施,并且同样积极的同当地的线上零售平台合作。而他们原本计划六月初在阿克拉开第二家新店,但是因为疫情原因推迟到了七月份。
MOOVED公司是几个中国年轻人合伙创办的创业公司,他们2017年到加纳,一开始是创维的代理,去年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与中国的很多知名电器生产商建立合作关系,生产自有MOOVED品牌的各类家电包括电视、冰箱、音响和空调等,然后通过海运到加纳进行销售。
他们的销售模式主要是通过渠道进行批发,聘请的十个本地销售员在封城期间都安排在家休息,而且工资也是照常发放。在封城期间,该公司的订单量也急剧减少。此外,为降低放账风险,他们在售货时也做了一个付款方式上的调整,以前一般采取的付款方式是定金加尾款,但是现在95%都收现金。“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当前对于一些无法现金出售的订单,我们宁愿不做。”公司负责人说。
疫情期间,除了给员工配好口罩和消毒液,他们也会给找的临时搬运工配口罩,公司每周的发货时间会尽量在一周内集中二、三次发送完成,而且在发送完之后马上就离开仓库,尽量不在里面逗留过久。
MOOVED公司负责人对疫情有着很深的担忧,他认为封城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而这个疫情说不好可能还要延续半年,“所以我们在这段解封的时间尽量快的清库存,保证现金流的健康,现在的目标就是尽量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保证不亏损,因为疫情肯定会导致市场需求萎缩。”至于为什么总统选择在感染人数还在增长的时间段选择解封,他认为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对于本地普通人来说,再封城下去,很多家庭连一日三餐都保证不了,饿死跟感染病毒是两颗同样致命的毒药,二是涉及到加纳国内的政治局势,因为今年有总统大选,他想通过这种方式赢得一些选票。“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怎么样活下去才最重要。这个解封可以说是解决了公司当下的燃眉之急。”
对于在阿克拉的中国餐馆来说,同样遇到了寒冬,疫情期间所有的中餐馆都关门无法营业,蓝房子是在阿克拉一家有名的中国烧烤火锅店,老板王金五年前到阿克拉,本来生意还不错,可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只能关门,每个月的租金,水电等等都是支出。现在解封后,王老板决定暂时不开店,但是开启了烧烤外卖的业务,微信下单后打包自取,希望能度过这一段艰难的时期。
离不开的非洲,回不去的中国
在非洲工作生活三年以上的中国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离不开的非洲,回不去的中国”,是指在非洲生活工作时间久了之后,会逐渐的习惯非洲的气候,风俗和文化,以至于有些割舍不下。可是不曾想到,因为疫情,中国和非洲成为了两片割裂的大陆,回不去也过不来。
林良良是浪潮集团的销售经理,主要负责公司在非洲的软件业务和集成类业务如数据中心建设等工作。他在今年春节之前回到中国,原本计划三月回加纳,因签证到期,而在国内由于疫情影响,加纳大使馆一直处于闭馆状态,他的签证一直没法更新。而到了三月国内疫情缓和之后,加纳境内的疫情开始爆发,机场关闭,他也没有办法来到加纳。
他现在主要通过微信和电话跟以前的客户联系,也寻找合适的项目机会,但是因为相隔万里,只能先联系着,看以后有没有机会,很难达成合作协议,今年的项目提成肯定很少了,他有些无可奈何。
想来的人来不了,想回去的人同样也没有办法回去,安所固电厂的老员工一般一年能有两次年假回国休假时间,有一部分员工计划二三月份回国休假,因疫情原因只能一再推迟。公司也因为疫情无法进行正常的人员流动和交替,有一名员工本来三月份劳动合同已经到期,本来准备离职回国,公司也在国内找好了接替工作的新员工,但是由于疫情原因,老员工无法走,新员工此时也无法过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尴尬的局面。
同样受困的还有做外贸生意的林海,他去年来加纳创业,代理了一家中国品牌的灯具,但是因为来的时间晚,加纳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他很难再进入这个市场,他本来计划今年三月结束公司后就回国,但是现在也回不去了。“就是一种煎熬吧,现在就是坐吃山空,”他也寄希望于中国大使馆能够出面解决一些问题,“如果加纳的疫情越来越严重,大使馆能够组织想回去的中国人包机就好了。”
加纳疫情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截止4月26日,人数已经增长到1550人,社区传播率高达82%,解封带来的效果可能是极具破坏性而且完全无法预估的。对在加纳生活的中国人和在加纳的中国企业来说,将要面对什么样的挑战,一切都是未知。-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