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荣彪专栏】村史馆,致敬历史就是为了面向未来

2020-04-29 12: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作者:陈荣彪﹝华南城市研究会(智库)副会长,乡村振兴实践者和思考者﹞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其中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而在文化振兴中,乡村根据自身历史、文化、生态、产业等创建村史馆,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我的实践中看到,村史馆的建成,村里的人心也更凝聚了。

过去,只有博物馆、展览馆,村史馆则是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鲜事,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土文化传承的新创举。在广东,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的乡镇,其村史馆创建在省内领先了一步。有幸我们赶上了这个好时代,有幸参与了众多村史馆的创建,因为实践与思考,亦积累了不少经验。

村史馆,故名思义,就是村庄的历史馆,包含着这个村庄的民间故事、非遗项目、传统技艺、传统节庆、风味小吃、历史人物、族规家训、遗址遗迹等诸多乡土文化中的人、事、物及内涵,这对乡村文化的整(梳)理、展示、传承,体现其原生态的文化特征很有帮助,对记住乡愁、回望来路、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等作用甚大。因此,无论对本乡本土的农民,还是身居都市的居民来说,村史馆的陈列内容和表现形式只要梳理得好、主题突出、展现得好,都非常具有吸引力,定会成为现今乡亲们把根留住的极好载体、乡村游中轻人的打卡地。

村史馆,作为乡村文化的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上所述,亦由此可见,乡村文化振兴是由农村发展本质规律所决定的合乎逻辑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工程。

我们都知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振兴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一般的意义上是对的,但如果我们的认识到此为止,那是很不够的。从根本上看,乡村文化建设在整个乡村振兴战略中属于灵魂工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在广大农村,乡村文化是其灵魂和精神家园所在。若文化不兴,“魂”系何处?习近平总书记讲要“记住乡愁”,我的理解就是,这里的“乡愁”,就是“魂”之所系、“魄”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也就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更具体的载体,村史馆便是之一。即便不是一个农村出生的人,其父辈和祖辈的肉体和灵魂仍留在乡村,这样一种由血脉相连所自然生发的“乡愁”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灵的牵挂。乡愁与牵挂,最可以集中承载的地方,便是村史馆。

在精神本体上,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潜藏着一种“寻根”的意识。从表面上看,“寻根”是寻找自己家族遥远的生息之地,但本质上却反映了人之为人的对于生命本体和本源一种探求,它反映了人类对于生命的无限延续和不朽价值的一种信仰。尤其对于中国人来说,不管信奉宗教与否,几乎都具有祖宗崇拜意识,因而对于出生之地和祖先的安寝之地,都有一种割舍不掉的“乡愁”。可见,透过“乡愁”和“寻根”意识,我们看到了乡村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中国人心灵世界的重要性,可以说,她就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之乡、灵魂之所。能担此重任的,除了祠堂就是村史馆,或是祠堂+村史馆。

当然,我们说振兴乡村文化是“灵魂工程”,还在于其对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乡村文化建设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而且为其定位导航,使其沿着持续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这是我们认识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村史馆、“祠堂+”地位的根本所在。

乡村史、乡村貌、族姓、乡贤、村风、村俗等内容,是现今不可多得的乡愁教育载体。我们在佛山市内各村创建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和构筑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通过上述的元素作有机的梳理与整合、创意与展陈,润物无声地让村民和年轻人,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同时,亦因村史馆所体现的在地农耕文化特色与亮点,让广大的乡村更加有温度和人文情怀。如果说村史馆在保存了当地人过去和现在的记忆纽带的同时,能与乡村振兴中其他相关公共文化服务联系在一起的话,便能更好地塑造乡风、传承乡韵、留住乡愁,让在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保护、利用,得以与生态、创新、幸福有机地融合,塑造出独具地域人文特色的文化品牌。因此,我们所创建的记录乡愁保存形态、乡土文化、乡村历史和乡韵乡风的村史馆,完全可以在更多的地方复制、推广和借鉴。如是,我们的付出便有了更高的价值。

一个乡村,一部史书。村史馆所陈列的物件、展示的内容,都应该对乡村的地理、历史、经济、风俗、物产、人物等进行详细记载,这不仅理顺了村域发展轨迹,也承载了村庄“看得见的乡愁”。在村史馆里,一段段历史被重新挖掘,一个个即将消失的风俗也被记录下来,丰富了本土文化历史内涵,通过收录反映乡村农业生产和生活趣事、民间谚语、婚丧习俗、民间传说和历代人物等,将极大地丰富了在地乡村本土文化的历史内涵,也详细记录了农村的文化变迁。村史馆能做到这样,便能让曾经的历史与故事重新走进当地村民的生活,并转换为一种能量,成为留住乡愁、弘扬民风和保持传统的有益载体。

时代的迅猛发展,推动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可以这样说,创建村史馆是传统文化与新农村建设对接的重要渠道与途径,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完整记录乡村历史、记录新型城镇化历程、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

文化是现代的,又是历史的。一个城市一个村庄的文化品格,是历史的,也是人文的。把乡村这个最基层一级组织的历史和物件,当地人的文化习俗和特色民风,通过村史馆的形式和载体,给后人留下共同记忆,无疑是保留城市最初文脉、乡村血脉和传承乡土文化的有效做法,也是对当代城乡文化、文博事业发展的全新推动和支撑根基。

那么,创建村史馆意味着什么呢?古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乡村振兴在于“人和”,村史馆的作用就相当于连接村落空间与人的纽带。而“人和”,就在于以地缘或血缘为纽带的村落,“人和”也是一种凝聚力,凝聚人心之后的乡村,振兴的力量是强大的。正是因为如此,村史馆创建的核心也是在于“人和”。

君不见,一些老照片,便能唤起集体回忆。村庄里更古老的那些记忆,我们该如何去寻找呢?村史馆的功能与作用之一,在于记住历史,记住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共同的记忆。能留住这记忆,就是有了让记忆转变为乡村凝聚力、前行力的内生动力,能够唤起乡村每个人心中的归属感与使命感,链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一次公共参与的精神振兴、文化振兴和凝聚力振兴。人是乡村发展的关键,而村史馆的创建则是连接村民,凝聚乡贤的重要节点。前路漫漫,任重道远,我们一直在努力与探索,致敬历史,面向未来。

目标: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型智库。

理论: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定位:深入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与落地实践。

服务:以大数据为依托,深耕大湾区“9+2”城市和100多个市属区,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决策、投资和招商引资提供咨询。

业务:主办或承接各级政府和企业各类粵港澳大湾区相关 课题研究与成果输出、高端论坛与专业沙龙,教育培训与校企合作 等活动业务。商务合作请致电:13676264787 13318851730

原标题:《【陈荣彪专栏】村史馆,致敬历史就是为了面向未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