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比较优势中的川渝人才合作:进一步双向流动双向互补

2020-05-02 17: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者按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部署共同落实建设重点工作,启动了很多合作。如何唱好双城记,建设经济圈?数据也是反映两地合作机遇的一个切口。

日前,川渝携手签署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本期说画算数,就聚焦人才这一话题,从高校数量及类别、两地人才去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维度数据入手,邀请专家解读,探讨“双城记”人才合作的机遇和抓手。

——点评人:陈光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1.四川和重庆两地高校及重点实验室情况

从上面的这些图能看出,川渝两地的科技人力资源在全国都非常富集。实际上仅仅成都重庆两地高校合在一块儿,大概在全国就占到4%以上。而科研重要平台,如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而言也是非常重量级的聚集地,甚至数量多于粤港澳地区。还有一个代表这个科技最尖端水平的基础研究的数据,国家重大在建的和已经建好的国家重大科学装置,成渝两地大概已经有9个,在全国可以排到前三名。可以说,是科技资源非常富集的地区。

2.四川和重庆两地毕业生去向

两地各自是双方毕业生最爱去的地区之一,可见两地有人才双向流动双向互补的基础。

成都和重庆由于在历史上发展的原因,科技资源的储备和现状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来讲,成都的科技人才,具有多学科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多学科包括理工农医,学科很全面,理论性也比较强,综合性大学相对多一些,四川高校在综合性上实力比较强一点。

 

而重庆积淀出了特定的学科优势,具有应用性的特点,比如工科较强,和电子装备、汽车制造相联系的比较多,也包括农业现在也比较多。当然四川高校应用型也很强,但是重庆高校学科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性相对更强些。可以这样说,在新的一轮的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当中,两地在学科特点上呈现一定差异性,也有一定人才双向互补的条件。

3.四川和重庆两地研发投入情况

当然,川渝在科技和人才领域也有一些弱点。

比如说R&D的投入,上图显示,两地R&D占GDP的比例比较也都是在1.8%-1.9%的范围,但全国这个数据现在平均已经超过2%。所以说R&D的投入本身,不管是投入的总量还是投入强度都比全国要低一些,这是两地在科技创新上要加强的。

另外,我们从投入和投资和产出效率上来讲,实际上特别的成果转化方面上,两地是低于沿海地区的。从科技资源在两地的转化效率讲的话,总体来讲成都的科技产量要高于重庆,但是重庆科技的运行环境,包括市场化率要高于高于成都,所以转化率相对更高。

>>>建议

川渝两地这种科技人才合作当中,要把两地放到全国上去看比较优势,克服地域局限,更好发挥市场的因素来配置资源,配置市场资源和人才资源,放活效率。如在公共服务方面,优化公共服务在成渝两地的合理配置,探索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互认、能出能进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

解读人: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光

川报评论理论部 刘志杰 张舟

川报全媒体集群MORE大数据工作室

黄爱林 何涛 宋卓欣(实习)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