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恐惧景观的权衡机制:为什么门禁社区内仍然安装防盗窗?

2020-04-29 09: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孙贵博 定量群学

作者

孙贵博

孙贵博,博士,助理教授,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主要从事城市建成环境的自然实验研究,利用城市规划设计引致的建成环境变化,探索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机制与影响强度。

个人主页:https://www.arch.hku.hk/staff/faculty-office-staff/sun-guibo/

摘 要

封闭社区的防护机制(门禁、高墙、防盗网)可以减少犯罪率,提升居民安全感。而在中国,即使居住在封闭式社区内,大部分居民还是会选择安装防盗窗,而此现象并未在过往研究中得到充分讨论。由此,本研究对南昌市46个社区的2404名受访者进行调查,探究中国门禁社区内普遍安装防盗窗的成因及背后的权衡机制。结果显示,虽然封闭式社区的犯罪率相对较低,但是84%的居民仍认为小区大门无法完全阻止非居民进入,出于对2D安全防护(社区大门及保安)效用的不信任感,转而选择增加3D安全防护(即在自己的窗外、阳台上安装防盗窗)。居民普遍安装防盗窗行为代表了恐惧景观占主导模式的一个阶段性变化,也促使重新思考中国社区规划所提出的“打开门禁”等政策导向。

研究背景

门禁社区,即由限制性出入口、封闭式墙壁以及进出管控构成的居住区域,意在限制非居民进入、减少社区内犯罪及提升居民安全感 。而在中国的门禁社区,即使内部多数居民楼为安全性较高的高层建筑,居民仍自发而广泛地安装防盗窗的现象值得探究。门禁社区内安装3D安全防护(防盗窗)是作为2D安全防护(门禁及保安)的补充,亦或是替代?防盗窗是一种私人物品,可提高家庭单位的安全感。但是,居民楼全楼层覆盖防盗窗则反映出一种普遍性的恐惧心理,极大可能增加社会成本,对整个社区造成负面影响,并对当地经济、房价及个人财富产生冲击。

我国城市门禁社区演变于单位制度,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 成为了城市建设中的普遍的社区建设形式。近年来,与之相伴的负面影响及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政府亦出台相关政策,呼吁放开门禁,打造开放社区。探讨门禁社区内2D及3D安全防护的研究将加深对门禁社区演变机制的理解,为未来城市规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来源

研究团队于2016年11月开始,与南昌市政府统计部门联合开展为期1.5月的入户调查。共收集问卷2404份, 其中,1049人居住于商品房,343人居住于单位楼,385人居住于城中村/自建住房,另有627人居住于公共住房。受访者平均年龄39岁,50%为女性,月收入在2000至4000人民币之间。

Questionnaire items used in the household survey:

研究发现

01

社区安全维度

在社区安全感方面,出入管控的严格程度对居民的影响最大。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对于2D安全防控无效(对非居民的进出控制)的主观感受增加时,增加3D安全防护(个人公寓防盗窗)的可能性会增加18%。现代封闭式社区通常仅是半封闭的,有46%的被调查社区在技术上完备,但事实上却允许非本社区居民进出。而且,居民的主观封闭感比实际封闭性要低:只有16%的受访者认为所居住社区有进行严格的进出管控。受访者普遍质疑社区的安全防控措施,认为所居住社区出入管控不严格是促使其安装防盗窗的重要因素。

02

社会环境维度

邻里互动是提高安全感、降低犯罪率的有效途径。居民的社区参与度或归属感(以熟人数量衡量)越强,安装防盗窗的可能性就越小。但是,邻居遭遇盗窃或其他犯罪时,社区居民安装防盗窗的可能性会提高。由于相关案件信息不公开,居民对犯罪分布等信息的空白加剧了其不安全感。当得知邻居或朋友成为受害者后,恐惧感会迅速在社区内蔓延。这两项指标对安装3D安全防护有相反的影响: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受访者社区内社交网络规模增加一个单位时,安装3D安全防护的可能性降低19%;而受访者邻里遭遇入室盗窃的数量增加时,安装3D安全防护的可能性则增加26%。

03

个人维度

研究发现,个体因素对是否安装防盗窗有一定影响。首先,年龄与增加3D安全防护呈负相关,老年居民安装防护窗的比例较小。而性别及居住时间对安装防护窗行为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其次,收入较高的受访者安装防护窗的可能性较小。高收入人群通常居住在2D安全防护系数较高的社区,犯罪者实施犯罪行为的成本较高,因此降低了此类社区居民安装3D防护的可能性。最后,受害者经历与安装防盗窗行为的关联性最为密切。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经历过入室盗窃的受访者与未经历的受访者相比,安装3D安全防护的可能性提高了165%。

Factors explaining security grill installing behaviour (N=1992, after deleting missing values):

结 论

本研究中通过入户调查来探究安装防护窗行为的成因,及量化(社区层面)2D安全防护与(个体公寓层面)3D安全防护的平衡转化机制。“打开社区门禁”的新政策本意是消除未经规划或不符合标准的防护窗所带来的潜在风险,以提升城市美观度、减少被害恐惧、维护社区稳定。但为免适得其反,还需对相关政策进行广泛探讨。首先,若门禁社区的居民普遍认为非居民可以自由出入本社区,其本身的不安全感会使得解开门禁所带来的社会价值远低于期待。另外,居民对社区内2D安全防护持正面态度但缺乏信心时,更易导致由2D到3D安全防护的转变。当拆除2D安全防护后,更可能的情形是,社区内安装防盗窗的行为更为泛滥,居民的不安全感增加,影响社区稳定。

原文:

Guibo Sun, and Chris Webster. "The security grills on apartments in gated communities: Trading-off 3D and 2D landscapes of fear in China." Cities 90 (2019): 113-121.

编辑:徐荣婧 许子妍

原标题:《恐惧景观的权衡机制:为什么门禁社区内仍然安装防盗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