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昭通鲁甸卯家湾安置区:建一座新城 安万千百姓!
精确定位
以“两架构”牵头建设管理一气呵成
党员干部用推动发展“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责任担当,实现卯家湾安置区从“一片玉米地”到“一个新城区”的蜕变。
1个项目指挥部抓工程建设。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指挥长,下设1个办公室和规划设计、项目工作、征地拆迁、工程推进、资金筹备管理、产业发展、施工环境保障、效能监察8个职能组,常驻工区开展施工保障协调。实行“每天一巡查、每周一例会、每旬一约谈、每月一调度”“日报”“周报”的工作机制。
每天一巡查,由120名干部职工分组分片负责工区,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存在问题,确保天天有记录、问题不过夜。每周一例会,先后72次集中跟踪上周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计划。每旬一约谈,对存在进度慢、未完成计划等问题的部门、片区、楼栋、班组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高工作效率。每月一调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真永等领导牵头,每月到安置区开展分析研判,针对问题组织召集一次指挥部调度会议,协调解决了资金短缺、征地拆迁难、施工组织不力等突出问题。切实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20天完成3000亩土地征迁,445座坟墓搬迁,1.2万平方米房屋拆迁,项目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高效完成。每个项目实行“县级分管领导任组长、部门领导任点长、部门班子领导任栋长”的“三长”责任制,如期新建标准化安置房66栋8866套,同步规划完善市政道路、教育卫生、行政文化及商业等各类综合配套,打造高水平城市综合体。1个临时党工委(管委会)抓组织推进。成立卯家湾安置区临时党工委(管委会),协调5个迁出县抽调人员60余人,组建1个办公室、5个迁出工作组和为民服务、产业就业、警务、教育卫生、党群5个工作站的“一办五组五站”工作机构,全面统筹推进安置区各项工作。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状况中,全员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市委书记杨亚林、市长郭大进等领导在除夕前夜到访安置区,看望搬迁群众、动员防疫干部、做实工作部署,实现疫病感染零发生,扎实推动复工复产。安置区临时党工委(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砚池党工委书记罗昌武,因公身受重伤,康复后便立即投入到安置区的工程推进及群众工作中,第一时间站到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用温暖行动和及时落实,示范着危难之刻挺身而出的“贴心人”和“主心骨”模样。带领53名党员干部组成防疫先锋突击队,24小时轮值坚守阵地,突击重点难点问题,发现问题就地解决;组建科学指挥体系,以楼栋为单元,挂钩工作组、警员、社区工作者、网格长、楼栋长、物业、医务人员、中建人员等全部下沉一线;划分29个网格,实现“格格有管理、栋栋有监测、户户有排查”,对辖区内市外到鲁、返鲁的172名人员持续跟踪随访、开展居家观察、做细隔离服务;以人户为核心,设置6个卡点,严格监测登记并体检,创新运用“一日一标签”把好入口关。通过减少人员流动、严格进出监测、实施包保管控、无死角全消毒、实行健康申报等落实管控措施。精密统筹以“三确保”实现组织引领一呼百应
坚持“双统领”、“双保障”、“双推进”要求,通过组织更有力,引领干部更有为,实现落实工作更有效。
“四个一”确保“我愿搬”。通过动员摸底、协议初定、交款确认,同步精准锁定卡户与同迁户两类易迁对象。针对意愿摇摆群体,采取召开一轮群众座谈会讲政策、组织一次户代表到安置区实地看房换思想、邀请一帮搬迁群众现身说法谈感想、自荐一批干部入户动员话真情,打消群众顾虑、做实群众工作,实现群众思想由“要我搬”向“我要搬”的转变。梭山镇密所村蚂蟥沟村民小组的苗族群众一度不愿搬、不敢搬,县委书记夏维勇带队到组开展群众座谈,分析搬迁优势;镇村干部30余次反复上门,算清搬迁账单;县政协副主席朱文华主动请缨,带领苗族干部用本民族语言交流动员;村民小组长张有权率先垂范,搬迁从我做起、拆旧从我开始。带动18户村民如期搬迁入住,旧房全部拆除。“两统一”确保“搬得来”。2019年11月20日,在鲁甸县体育馆设主会场、3000余名搬迁群众现场监督,在迁出县设县乡村三级71个分会场,通过视频直播方式,实现搬迁对象户户参与,圆满完成统一摇号分房工作。以查房验收、准备交房、分发资料、组织抵达、引导到户、搬家入住、帮助融入、开展遍访“八步走”统一搬家流程,用100余天时间,分批次引导群众实现统一搬迁入住。5个搬迁县通过警力投入指挥交通、统一规划行车路线、统一租赁运输车辆、干部及医生随队护送群众等方式,保障大规模、跨区域、长距离、多货量的搬家队伍安全抵达。实现分房过程零上访、搬迁过程零事故。(周振兴摄)(郭家龙摄)(周振兴摄)“一队伍”确保“不愁搬”。号召以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工青妇团体、返乡大学生、驻村扶贫队员等力量为重点的2060人参与,提前组建了一支安置区志愿服务队伍,辖20个连、47个服务排、237个服务班,围绕群众所需、志愿所助,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志愿服务。搬迁前,重点做好宣传动员、消除顾虑,稳定搬迁意愿。搬迁中,重点做好帮助搬迁,扶弱助困。开展“6个1”工作,即引进1家物管公司打基础、保障1日搬迁就餐解难题、规范1类农贸集市供便利、开办1条商品街道储物资、购送1份平安保险安民心、书写1副喜庆对联营氛围。搬迁后,围绕就学就医、就业培训、安全出行、环境融入等群众需求抓落实。
精细管理用“两平台”推动基层治理一网到边
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人才、资源“三个”优势,集中开展矛盾化解、规范管理、依法治理“三项行动”,做到基层治理“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事不出格、化解在格”。
建好社区治理“网格平台”。全面建立“133454”模式,构建四级组织网保驾护航、五级干部网履职担当,确保安置区管理有机构、队伍有人带、工作有人抓。“1”即党建引领,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服务、治理工作落实。“3”即实行“党组织+社区+网格+楼栋”楼宇党建模式,党总支建在社区、党支部建在网格、党小组建在楼栋。成立1个砚池党工委,下设6个社区党总支、18个党支部,分为36个网格、76栋楼栋,从5个迁出县推荐的114名社区干部后备力量中,考察配齐配强社区党总支和工作站干部队伍。从搬迁群众中素质好、热心公益服务的党员或群众中选拔培养担任楼栋长等职务。“3”即社区治理模式。在党的领导下,实行社区居委会自治+业主委员会共治+物业管理公司服务模式。“4”即挂联包帮机制。领导挂社区,砚池党工委9名委员分挂6个社区任工作组组长,负挂钩督促指导和引领责任;党员联万家,安置区590名党员联系千家万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部门包楼栋,35家县直部门分挂社区,牵头部门派出6名同志驻任第一书记,组建“大党委”从人、财、物各方面协同参与社区治理;干部帮群众,实行党工委干部职工、各迁出县原帮扶干部“双向帮扶”责任制。“5”即坚持初心、爱心、热心、耐心、细心“五心”理念服务群众。“4”即实现搬得来、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四个目标。从鲁甸县乐红镇乐红村搬来的罗富燕,入住安置区后积极参与到社区工作、工青妇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以及缝纫、烹饪、烘培、操家理务等培训中。从大年初二就返岗,坚持每天入户走访,用实际行动帮助其他搬迁群众解决困难问题,并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包的楼栋不漏一人,不漏一户,每家每户有几口人?从哪儿务工回来?回来几天了?一清二楚,台账就在她的心里。搭好城市管理“智慧平台”。用信息跑路,提高办事效率“满意度”。探索“智慧社区”基层治理新路径,由县委政法委牵头高规格研发筹备智慧综治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智能化调度、监管等手段,填补对重点人员、特殊人群跟踪服务管理中易出现空档和脱节的社会治理短板。组织部门牵头砚池党工委,通过5个月的深度调查、精准分析,开发上线“幸福卯家湾”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实行搬迁群众人员、人才的“标签化”管理;群众通过平台更便捷及时反映需求,对干部和物业进行即时评价。实现工作效率更高、服务态度更好、问题解决更快、城市管理更优、居民反响更好的“五更”目标。用数据分析,算清管理服务“明白账”。通过智慧平台助力,全面盘清群众家底,用精准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管理体系搭建,做到分类管理、因人施策。针对特困人员,不折不扣落实救助政策;针对独居老人,无微不至落实关爱措施;针对困境儿童和孤儿,无一遗漏落实帮扶措施;针对残疾、智障人员,根据意愿落实关怀措施;针对精神病患者,协同配合落实集中收治;针对艾滋病患者和吸毒人员,健全机制落实救治管理;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矫人员,完善机制落实管控措施。着重解决1589名特殊群体及家庭困难问题,实行“双包保、日随访”服务管控,将基本生活物资、基本生活照料、就医需求、就学需求和日常安全的“五保障”关爱机制落实到位。针对有生产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的群众,实行“一换思想,二带发展”帮带机制。精准施策以“八举措”助力持续发展一业富民
“既要建起新房子,还要鼓起钱袋子”,安置区以强化“基础配套和产业、就业支撑”的“一配套、两支撑”为重点,按照“一步登顶、跨越发展;产城融合、三产联动;龙头带动、品牌引领;因地制宜、规模经营;科技支撑、绿色高效”五大原则,建立高度组织化、专业化的产业就业创业服务长效体系,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
盘活“三块地”。因地制宜发展香椿等作物,以退耕还林政策覆盖为主、以规模化流转经营为辅、以代耕代管为补充的方式,实现易迁“三块地”不闲置、资源不浪费、群众稳增收、产业得发展。
建设扶贫车间。建设扶贫车间标准化厂房10万平米,引进箱包、皮具、藤编、电子加工等11户企业入驻。配合理世实业集团、昊龙集团等本土企业用工,可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周振兴摄)(郭家龙摄)配套产业基地。在安置区周边建成高标准苹果示范基地1万亩;蔬菜基地1万亩;食用菌大棚1000个,配套建设占地220亩的食用菌菌棒生产及深加工厂房,可提供就业岗位1100余个;恒大援建蔬菜基地建成蔬菜大棚1041个,同时积极盘活周边现有蔬菜大棚800个。开辟创业平台。规划建设3.2万平方米商铺、集中商业区7.6万平方米,积极开辟规范化经营创业街区等商业摊位运营,为群众提供创业增收平台。
(周振兴摄)(蔡勇摄)(周振兴摄)组织转移就业。分级建立劳务微信群,发动致富带头人、劳务经济人等社会力量成立劳务输出协会,以社区为单位组建劳务输出工作队,搭建互联网掌上“就业平台”,将未就业人员与就业岗位精准衔接,做到人岗精准匹配。疫情期间,开通258辆返岗务工直通车,鼓励8073人劳动力有序组织输出;合理建立流动党支部推动实现务工群众自我协调、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安置区贫困劳动力搬迁入住的两个月内,就业人数达到17016人,就业率近92.08%。拓展公益岗位。着力推动普通物业“初级版”向红色物业“高级版”的转变,开发保洁、治安员等公益公服岗位托底安置易迁劳动力779人就业。覆盖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订单、定向、定岗活动,采取长短结合、定储结合等方式,进行有就业意愿群体的全覆盖实用技能培训,多渠道提高劳动力就业水平。落实政策保障。做好低保、医保、社保跨区域衔接,确保弱势群体全面提高保障能力。
(周振兴摄)(罗选恩摄)精心引导
用“三步法”落实服务群众一心一意
以“全方位统筹、高效率工作、精细化管理、保姆式服务”工作理念,通过“13110”工作举措,切实做到群众搬到哪里、基层组织就建到哪里、服务群众就延伸到哪里。
讲给群众听。围绕“搬进新家园、融入新生活、争做新市民、弘扬新风尚”1个主题。着力破解“困难群众自立自强精神塑造难、迁入人口融入发展难、社会和谐稳定治理难”3大难题。充分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活动阵地,把“自强、诚信、感恩”贯穿易迁工作全过程,每周开展文明大讲堂活动,组建由巾帼志愿者、楼栋长、搬迁群众组成的志愿培训队,常态化长期性组织分类培训教育活动,为搬迁群众讲脱贫政策、致富技能,讲法律常识、家风家训、安全卫生。并同步开展文明楼栋、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传播正能量,以好家风构筑好社风。做给群众看。实行由党工委(管委会)+物业服务、就业服务、房屋服务3个中心+5个迁出县工作组构成的易迁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卯家湾安置区志愿服务队”1支队伍作用。开展“政策理论我们讲、搬迁入住我们领、适应生活我们带、群众愿望我们帮、产业就业我们管、家园平安我们护、幼有所教我们兴、文明新风我们树、文体娱乐我们抓、群众心声我们听”10项文明实践活动。建立多层力量服务机制,对搬迁群众在物质生活上帮、在思想认识上帮、在致富能力上帮、在适应新家园上帮。春熙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福来,已是当外公的人,每天被搬迁老人们叫“小伙子”。他总是微笑着小跑过去,走访在需要他的群众之间。陪老人聊天解心结、带劳动力观摩促就业,并跟踪落实岗位。带着群众干。安置区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在带领带动群众“在关怀与自强中活出精彩人生”上做足准备、下足功夫。制定安置区居民公约,开展“共建平安卯家湾、同享幸福新家园“、“科普大篷车”等各类寓教于乐主题活动,引导群众感知自身既得利益、感受党和国家关爱、看到干部真情付出、掌握自力更生技能、珍惜扶贫实在成果。鲁甸县乐红镇利外村搬迁户黄慈文,女儿黄慈婷听力一级残疾,每年需支出较大量人工耳蜗更换费用,妻子患尾椎疾核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搬迁后,夫妻二人在党组织帮助下承包了2个食用菌大棚,还计划在农贸市场租个蔬菜摊位再增收。巧家县红山乡搬迁到景新社区的何顺平,家中有3个孩子在读书,入住后重拾理发的老手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自强榜样。许多搬迁群众逐渐熟悉社区干部,在任何地方遇到,总会很热情地上前问好:“走,去我家吃饭。”一面面党旗构筑成易迁建设的坚强堡垒,一枚枚党徽凝聚成易迁建设的时代先锋,一名名干部汇集成易迁建设的钢铁脊梁。易地扶贫搬迁,既要打赢硬件建设完善、保障群众搬得来的“攻坚战”,又要同步打好引导群众有发展、稳得住的“今日推荐
来源/鲁甸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昭通鲁甸卯家湾安置区:建一座新城 安万千百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