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两位为36次南极科考规划“冰上之路”的同济学者搭乘“雪龙2”号凯旋!
同济团队助力“冰上之路”
乔刚和郝彤在内陆队出发前合影中山站卸货期间,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遥感团队实时为考察队提供中山站固定冰冰情影像分析资料,规划船舶破冰航线和车队冰面运输路线,规避密集冰山和冰裂隙,确保了快速打通“冰上之路”。
同时,乔刚和郝彤作为考察队员,在南极通过无人机和冰雷达现场观测,提供高分辨率的现场实景冰图和冰厚信息,为考察队现场决策和作业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为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第一场“硬仗”作出了重要贡献。卸货工作结束后,考察队专门致函感谢同济大学的支持。
冰盖上布设卫星定标用的棱镜同济技术作出突出贡献
本次考察任务主要是在中山站和泰山站开展南极冰盖物质平衡与海平面上升贡献研究的极地地空观测,其中内陆考察路线物质平衡和中山站卫星冰盖物质平衡表面协同观测、遥感产品检核等任务尤为重要。
乔刚老师在中山站进行了周边冰盖物质平衡关键参数观测、达尔克冰川前缘无人机测图与表面微地形观测、极地卫星精度验证评估等工作。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被考察队授予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优秀党员”称号。本次考察也是乔刚老师代表同济大学第2次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
乔刚在海冰上进行无人机航测(远处为雪龙2号破冰)
郝彤老师在泰山站铺设了新型单光子极地测高卫星的光子检测靶标;开展了新型无人机载探冰雷达南极飞行测试,为海冰厚度测量、冰下浅层结构及冰裂隙探查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安装并维护了角反射器和目前我国在南极安装的最大深度的可连续观测、能提供雪面下20米深的连续温度观测数据的温度链;采集了多条车载冰雷达测线;获取了泰山站区3x3公里的无人机正射影像及数字高程数据,积累了泰山站区的影像数据。
乔刚(左)、郝彤在中山站
同济力量支撑极地研究
据悉,本次考察获得的观测数据将有助于构建覆盖海洋和极地等不同类型区域的地、空和天基观测体系,实现对极地关键要素的动态监测;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极地全要素数据产品集系列、检验其模式支撑能力、降低全球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以及展示数据产品对跨极关键变化过程和耦合响应机制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固定翼飞机雪鹰
同济大学长期以来承担我国极地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参与了多次南北极科考,获得了重要研究成果,持续为我国极地科学研究贡献同济力量。
原标题:《这两位为36次南极科考规划“冰上之路”的同济学者搭乘“雪龙2”号凯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