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专访“王胖子”姜超 | 武林梦过,无需破局
原创 毒眸编辑部 毒眸
文| 张娜
编辑| 何润萱
这是“毒家专访”的第十二篇文章。
提到姜超,可能更多人的第一印象都还停留在《武林外传》里的“李大嘴”上。由于他在作品中将一个爱贪便宜、却憨厚老实的厨子塑造得深入人心,外界一度以为他只拍喜剧时,他却带着《龙岭迷窟》里的王凯旋(王胖子),再次重新走进了观众的视野,也一点点褪去了“李大嘴”的痕迹。
接受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采访的当天,姜超和剧组的原班人马已经紧锣密鼓地拍摄下一部的《云南虫谷》。此时《龙岭迷窟》已经如火如荼的进入超前点播大结局的阶段,很多观众看完后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分享“ 感觉还没看够”、“期待下一部”等评价。
这部改编自《鬼吹灯》系列同名小说的作品,自从4月1日开播后,根据云合数据显示,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多次榜居第一,目前豆瓣评分8.3分。观众在追剧的同时,也对剧中的特效、台词、演员都给予了一些肯定——“剧情很紧凑,情节也忠于原著,鬼吹灯系列的这一部没叫我失望”。
原本对自己演绎的“王胖子”一角还有些担心的姜超,才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由于小说中的王胖子,有着太多典型的特征,早已成为了书迷心中无所不能的经典人物。而小说的经典形象影视化,本身也会存在一些争议。
《龙岭迷窟》王胖子角色照在饰演者姜超看来,王胖子不是一个符号化的存在,他鲜活立体、有血有肉,他不是武林英雄,而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如今来看,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调整,姜超不仅演绎出了王胖子身上的义气,也增添了可爱和风趣的特征。在潘粤明嘴里,王胖子成为了一个“善良鲁莽的无产阶级大贫嘴”。而姜超也被不少网友称作,是系列里最贴近自己心中的王胖子形象。
其实在此之前,姜超在《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等剧里,塑造过“小姜”和“李大嘴”等人物角色备受欢迎,让很多人会无意识将他与喜剧直接画上等号,“但我不觉得这是一种束缚和标签。”姜超认为,正是通过这两部经典的作品才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他,也才有了后面接触其他角色和作品的机会,包括这次《龙岭迷窟》的王胖子。
在这一点上,《龙岭迷窟》的导演费振翔在豆瓣的自述中强调,选择姜超绝不只是因为他的喜感,“最让我感动的是,姜超恐高,基本属于三米哆嗦、五米晕倒、七米玩命,但戏中有大量的动作戏需要吊威亚,他为了塑造角色克服了恐高。”
演员姜超正因如此,在和毒眸聊起《龙岭迷窟》的拍摄过程时,“累”成为了最频繁提及的一个字眼。但他认为这次拍摄打破了很多自身的极限。“我从未想过,自己到了这个年龄还有机会去吊威亚、去在悬崖上拍戏、去拍和群众斗殴的戏份”。
作为剧组的一份子,对他而言,创作的过程虽然很累,但真的是快乐着。在97天的拍摄周期里,他将自己比为一个机器的零件,“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使出劲,把作品呈现的能再好一点,能再完美一些。”
“其实我和王胖子有一些相似”毒眸:您当时在接到王胖子这个角色时,会有压力吗? 因为在《鬼吹灯》的系列里,已经先后由其他演员塑造过王胖子这一角色了?
姜超:刚开始其实没想的那么多。因为我以前在看《鬼吹灯》的原著时,就觉得王胖子这个人物很可爱,接到剧本后,我很惊喜,我觉得编剧把王胖子这个人物改的更立体化、更影视化了,非常有情有义,贴近现实。我特别喜欢这次的版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诠释,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他身上不仅有豪横,也有可爱、纯粹的一面。剧中一些观众认为他可爱的地方,并不是当初刻意为了搞笑,而是导演对喜剧节奏的把控比较准确,再加上我也演了多年喜剧的基础,所以在现场就会把一个小点放大。
毒眸:您觉得除了可爱,王胖子身上还有哪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姜超:其实小说里对王胖子的形象描写的特别丰富,这点我非常佩服原著作者。所以对于书迷而言,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王胖子”,比如是一个武力值超强、表现力更加厉害的角色啊等等。但其实小说和电视剧在表现手法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这部中,我们可能拍得更加写实一些,一开始就没想把王胖子演绎成一个武林英雄,我觉得放大他身上的一些小瑕疵吧,令他更触手可及一些。
《龙岭迷窟》剧照毒眸:您在塑造这一人物特性时,会和自己的成长环境产生一些联系吗?
姜超:其实我和王胖子有一点比较相似,就是都受过长辈们的军人身份和环境的熏陶,我从小生在部队医院,长在部队大院,到后来入伍开始当兵,我当了二十多年的兵。这么多年,无论是在拍戏还是生活中,说实话军人的气质对我影响深远。
我觉得王胖子也是这样的。他对朋友忠诚,可以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做派;涉及生死的时候,他的那种无畏、勇敢和刚猛,和他对当兵的那份渴望,应该也有些耳濡目染的成分在。
《龙岭迷窟》剧照毒眸:二十四年前您和潘粤明在《校园先锋》里曾有过一次合作,这次再度合作后感觉有什么变化吗?
姜超:二十四年前我和潘老师在合作《校园先锋》时,都还是小鲜肉,我也算是一个小鲜的五花肉(笑)。从那会儿开始我们哥俩也开始熟悉,这么多年中间也一直保持着联系,直到这次我们都人到中年后的再度合作,其实也挺感慨的。首先是我很享受这次的创作过程,因为我们哥俩合作时默契依旧,交流完全无障碍。
其次他身上有了越来越多的成熟感,给人感觉是他的内心也更加平静了。我觉得其实有了一些人生阅历和经验的人,在饰演这一角色上反而会更容易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深厚。比如剧中的胡八一,他经历过生死,也参加过战争,王胖子也是一个很有生活经验的人时,到了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演员,可能在人物的情感表达上,更希望能通过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细微的眼神交流,就能将人物的感受深刻地传递出来。
《龙岭迷窟》中的姜超与潘粤明毒眸:您平常会关注现在外界对这部剧的评价吗?
姜超:当我们看到大家对这部戏还挺认可时,确实是长舒了一口气。因为连拍了97天,每天10多个小时的连轴转,拍摄地点从黄土高坡的陕西榆林再到北京的棚里后,整个《龙岭迷窟》剧组都希望能收获到一个不错的成绩。
当然也会有一些很中肯的建议,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希望自己能够汲取这些评论里的养分,及时改变和完善自己,对后面的人物演绎上有所帮助。
毒眸:让您印象深刻的拍摄片段有哪些?
姜超:比如在第六集,我和“金爷”一起掉到沙堆里。当时实景拍摄的地点是在一个悬崖上,高度也比较高,然后场务给我和佟磊老师一人半身挖了一个窟窿,拍的时候身上几乎没有什么干净的地方,每天洗澡的时候身上洗掉的泥土能把下水道堵住(笑)。
还有第二集里与铁头龙王的打斗戏,因为后期要做特效,所以都是在水棚里拍摄的,也挺遭罪的,以及这场戏几乎全部都是夜戏,每天晚上九点以后开始拿水浇到我们身上,其实真的很冷。
《龙岭迷窟》第六集剧照毒眸:您还记得最后一场杀青戏在哪里?当时有什么感受吗?
姜超:我记得好像是在水牢的戏份拍完后,我就杀青了。其实挺不适应的,因为有时候一直都是高强度的工作,突然间松下来了,脑子反而有些木,没有什么太多的感受,只是想着结束了,可以等待下一场戏继续开始拍摄。
“喜剧是标签也是机会”毒眸:您觉得《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这两部情景喜剧作品在您的演艺生涯中分别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
姜超:首先我觉得很幸运,因为这两部剧都为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对于我而言,《炊事班的故事》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开始接触了喜剧,有着启蒙的作用;而《武林外传》作为一部现象级的情景喜剧作品,让我对喜剧有了初步的个人理解和认识,可以说是让我“开窍”了。因为既让我找到了自身特点,也为后面其他的喜剧作品打了很深的基础。
毒眸:您在演绎演情景喜剧和其他类型剧时,在表演方法上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吗?
姜超:情景喜剧其实更接近于小品、短剧的表达方式,可以夸张或者搞笑一些;而其他类型剧,比如在面对像《龙岭迷窟》这种剧时,不能完全复制喜剧的表演方式和张力去演绎角色,而是要以电影表演的标准来准确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喜怒哀乐。
毒眸:随着李大嘴、小姜等角色的深入人心,现在喜剧也成为了您的标签之一了,您会因此担心成为一种对戏路的束缚吗?
姜超饰演的小姜、李大嘴角色照姜超:不会。我觉得能成为标签已经挺不容易的,因为有多少人这辈子都在努力成为标签。我运气很好,能遇到这两部作品被人熟知。在现在行业竞争环境加剧的现实下,如果有人通过喜剧标签认识到我,如果有其他喜剧作品能想到我,对于我而言,这就是一个能接触到更多角色和作品的机遇。
毒眸:您什么时候对演员这个行业开始感兴趣?
姜超:其实我刚入行时就想演戏,但一直没有机会,就只能从场工干起了,最早在剧组里抬轨道车、送盒饭、打开水等杂活。为了能在北京生存下去,我几乎把剧组行当里所有的工作都尝试了一遍,后来也去干了十年的配音工作,直到1999年我演绎了话剧《和平之翼》后,才开始有了一次接触演戏的机会。
毒眸:您经历过的,对现在影响最大节点是什么?
姜超:有很多,比如1999年拍摄的《和平之翼》是我跟尚敬导演的第一次合作,那部戏让我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演员;之后遇到了《炊事班的故事》,也让我更加了解到了喜剧人物该如何表现;到了《武林外传》时,不得不承认,虽然拍完这部剧后,我也演了很多其他的作品和人物,但迄今为止,大家最喜欢的可能还是李大嘴(笑)。
毒眸:您在剧本选择上会有哪些标准呢?
姜超:比如角色是否有成长性,其次剧组是否有一个好的创作氛围。这一点我感受颇深,是因为这次和费导进行《龙岭迷窟》的合作时,我已经提前知道他们有一个专业的制作团队, 而在拍摄过程中,他们不仅专业而且拍摄氛围很好,让我有了大家有力一起使的集体意识。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你就像一个零件一样,想使出自己最大的力量,让整个作品在最后的呈现上能够再好一点。
《龙岭迷窟》剧照原标题:《专访“王胖子”姜超 | 武林梦过,无需破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