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吃药不节食不运动,中医揭秘埋线减肥法

2020-04-24 10:2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长生果健康 长生果健康

长生果健康:

天气逐渐热起来了,又到了露肉的季节了,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季节啊!

想想都能理解,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肥肉突然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多尴尬啊!怎么办?

小编今天就请教了我们直播间常驻嘉宾:陈春燕医生,和大家聊聊关于肥胖和减肥的那些事。

肥胖症是指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多余的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使体重过度增加的营养失衡性疾病。临床可表现为体重增加,体态异常,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不均匀,可伴随多汗、乏力、易倦等自身感觉。

单纯性肥胖症是由于能量摄入大于消耗所致而无明确原发疾病引起的肥胖,此类肥胖是最常见的肥胖类型,约占肥胖者的95%。

参照1997年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标准,将单纯性肥胖症分为以下5型,分别为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脾肾两虚(脾肾阳虚)型、阴虚内热型。

什么是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以中医经络、气血、脏腑等理论为基础架构,运用传统针灸概念,搭配现代医疗器械,发展出来的综合性治疗方法,是针灸学的现代发展,是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

其所用的手段与方法却是与古代的针灸疗法一脉相承。主要表现在:治疗的原理是辨证论治,治疗的方式是对穴位的刺激,选择的部位是经络腧穴,疗效的关键是“气至有效”。

穴位埋线是一种既实用、操作又简单的治疗方法,是埋针法与毫针刺法相结合的疗法,能够对人体产生综合性的效应。

穴位埋线的具体方法?

主要的实施穴位有:曲池、天枢、上脘、中脘、下脘、大横、梁门、滑肉门、气海、关元、足三里、丰隆。

主要实施方法和过程是:患者取适当体位,医者会将约1.5cm长的可吸收外科缝线放入注射针头内。此时注射针头内的毫针稍退后,线头与针尖内缘齐平。

穴位皮肤及操作者手常规严格消毒后,术者左手绷紧皮肤,将针头快速刺入穴内1.5~2.0 cm,稍做提插,待气至,然后将针芯内的毫针向内推进,同时缓慢将9号针头退出,使可吸收外科缝线留于穴内,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并外用创可贴覆盖。

7-10天治疗1次,3次为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可减重3kg~7.5kg左右,个体差异较大,减到理想体重后,建议患者再治疗1~2次以巩固疗效。

埋线减肥的原理

穴位埋线疗法施术时间短,埋线过程中患者基本无痛苦,可避免一周多次针刺治疗的痛苦及频繁就诊治疗的麻烦,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适合生活、工作节奏快的肥胖人群。其与常规针刺相比,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穴位埋线减肥以线带针,一方面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和交感一肾上腺皮质两个系统,使内分泌紊乱得以纠正,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

另一方面,蛋白线在体内软化、分解和液化过程中一直在消耗机体能量,在此过程中患者一直有明显的得气感,同时刺激迟钝的自主神经,使其功能活跃,增加能量消耗,控制肠胃活动,约束热量的摄入,有助于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减少脂肪的蓄积,从而改善身体局部代谢,使减肥的疗效得以提高和持续。

还能调理肥胖并发症?

穴位埋线疗法对中老年人由单纯性肥胖症引起的并发症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譬如中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等病症,在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后,随着体重减轻,原有的症状也会有明显改善。

另外,在减肥过程中,由于要遵循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饮食方式,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得到改变,减肥效果也会更加显著而持久。

名医直播:长按二维码进入

扫描下方二维码,可回看陈春艳医生的直播内容,另直播间永久保存,大家可反复观看和分享给亲朋好友。

长生果健康小编

发表于今天康复杂志

关注:长生果健康,不断拓宽你的健康眼界,好玩有趣的科普,尽在掌间,快点击在看,让更多的人收获健康吧!

文 | 陈春艳

上海市气功研究所主治医师

编辑 | 潘敬秀

-The End-

@康复出品,版权所有

●不吸烟的中国女性为何成为肺癌的高危人群

●你知道吗,肠子是人的第二大脑?

●大肠癌晚期:一个失去肛门,一个高质量生活,什么导致两人不同的结局?

●中医专家推荐:春季不能不吃的5种蔬果

点"在看"更健康

点击【

阅读原文

】进入直播间听课

阅读原文

原标题:《不吃药不节食不运动,中医揭秘埋线减肥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