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别只知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背后的故事更传奇

方志江苏
2020-05-02 14: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将苏州的寒山寺的声名远播,寒山寺因寒山子而得名,寒山寺竟不在寒山上。

寒山是谁?

寒山(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寒岩,自号“寒山”,被人尊称为“寒山子”。他常至天台国清寺,与寺僧丰干、拾得为友。拾得,本是孤儿,由丰干携入天台山国清寺为僧,故取名为“拾得”。

寒山寺里的“和合石”/摄:行色匆匆

寒山是唐代著名诗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寒山诗集提要》中指出:“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最大特征就是接近口语。胡适在其《白话文学史》中认为,寒山、拾得是七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三五个白话大诗人”之一。寒山的诗歌的最早传播者是道士,唐人的志怪小说就把他编作成仙的道士下凡。到了宋朝,他却被佛家公认为文殊菩萨再世。元代,他的诗流传到朝鲜和日本。明代,他的诗篇收入《唐音统签》的《全唐诗》中,被正统文化认可。清朝皇帝雍正甚至把他与他的好友拾得封为“和合二圣”,居然成了老百姓礼拜的婚姻神和爱神。

寒山的声名甚至远播海外。因《枫桥夜泊》在日本被编入教科书,可谓家喻户晓,因此日本人从小就知道“姑苏城外寒山寺”。日本东京也有一座寒山寺,寺里有块刻了《枫桥夜泊》诗的石碑。在日本各地有以“寒山”命名的料理店,也有多种以“寒山”命名的酒、精品墨块。元代的寒山拾得图,被日本人得到后,成了日本的国宝,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更使人难以置信的是,20世纪50-60年代,寒山诗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风靡于西方。美国的嬉皮士运动中他被封为祖师爷。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却连真实姓名也没有留下,只是以号行世--寒山子。

元•因陀罗《寒山拾得图》

寒山寺在哪儿?

明代“缁衣宰相”姚广孝《寒山寺重兴记》称:“出阊门西行不十里即枫桥,桥之南去寻丈地,寒山寺在焉。寺临运河塘,其塘北抵京口,南通武林,为冲要之所,舟行履驰,蝉联蚁接,昼夜靡间。唐元和中,有寒山子者,不测人也,冠桦、衣冠、著木履,被蓝缕衣,掣风掣颠,笑歌自若,来此缚茆以居,暑暍则设茗饮,济行旅之渴,挽舟之人施以草屩……寻游天台寒岩,与拾得、丰干为友,终隐入岩石而去。希迁禅师于此创建伽蓝,遂额曰寒山寺。寺当山水之间,不甚幽邃,来游者无虚日,唐诗人张懿孙赋《枫桥夜泊》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天下传诵,于是黄童白叟皆知有寒山寺也。”

寒山寺的最高点——妙利普明塔

寒山寺一进门便可以看到被称为“和合二仙”的寒山、拾得像,这寺庙为什么叫寒山寺而不叫拾得寺?大概与寒山的关系比较大吧。据姚广孝的说法,因为寒山子曾经在此地居住过,所以希迁禅师创建伽蓝时命名为寒山寺。该寺地处运河边上,行旅众多,加之《枫桥夜泊》诗的“天下传诵”,成就了其知名度。可以说是“寺因僧名,更因诗名”。

寒山是何山?

在苏州,还有一座叫寒山的小山。那么这座山与寒山和尚、寒山寺有无关系?答曰:既有关又无关。

说到寒山,是在苏州天平山西北,一处不起眼的小山。在明朝万历年之前,还是个无名小山包。寒山的得名肯定晚于寺庙得名,相反山之命名兴许是受到寒山子诗的影响而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此山被一个叫赵宧光的人看中,选为赵氏坟茔之地。为了守墓,赵宧光便在山中隐居。经过四五年时间的经营,这山俨然成为一方名胜之地,甚至乾隆皇帝六次南巡,一次不落地光顾,至今山上还有所谓的乾隆御道的遗迹可循。

赵宧光草篆书法《金刚经后叙》,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藏

据史志记载,赵宧光(1559—1625),字凡夫。赵姓在苏州不是什么大姓,可赵家却是赵宋王室之后,世居太仓璜泾。到赵宧光父亲赵枢生(1533—1593)这代开始移家吴市。赵枢生“为人厚重简默,博学著书,屡征不仕”,最后遁迹空门。赵宧光是赵枢生的第三个儿子,从小风流倜傥,泛览经史,贯串百家,虽然策名上庠,却终生不仕。赵宧光娶了书画家陆师道的女儿陆卿子为妻,夫妇俩皆以诗文名世。赵宧光的儿子赵均,字灵均,从小跟其父亲学习“六书”,娶文徵明的孙女文淑为妻。清兵入关后,文淑的父亲文从简亦隐寒山,与赵家一起居住在山中。

山中有这么多文士高人隐居,也吸引了骚人墨客的眼球,不断前往造访,还有吟咏诗篇传颂,这小山便渐渐地有了名气,地方志书中也频有记载。崇祯《吴县志》云:“寒山,即支硎右一支。此山先未有名,万历中士人赵宧光为父卜葬,遂隐居于此。宧光胸中富有丘壑,其力亦能副之。凿石为涧,饮泉为池,疏松深竹,可以忘世。”寒山名胜中,最有名的千尺雪,其实是个人造瀑布,经过赵宧光的凿山引泉,让泉水沿着石壁飞流而下,飞瀑如雪,故名。山中的人文景观主要是赵宧光在此修建的房屋,称寒山别业。

随着岁月的流逝,所幸这座小山竟然还有志书传世,就出自赵宧光之手。《寒山志》1卷,《江苏艺文志·苏州卷》著录上海图书馆藏清抄本。民国30年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刊印的《吴中文献小丛书》之十一《寒山留绪》,乃赵宧光裔孙赵耀所辑,其中亦有《寒山志》并赵耀跋。此志是名胜重辉的文化支撑,被收入在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的《苏州地方历史文化读物》之《吴中小志丛刊》中。全志约4000字,跋文1700字,专门记述作者于万历甲午年(1594)春奉先父遗言,披蓁历莽,慨然任修五世祖墓,“营筑三四年,而荆蓁瓦砾之场皆成名胜”的历程。

 

    责任编辑:方志江苏6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