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清平调?清平乐?盘点影视剧唐宋仕女装束

2020-04-23 16: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王凯演的电视剧《清平乐》是个词牌名?李白写的?”

——“李白写的是《清平调》。《清平乐》是宋词。”

——“不对啊,李白也写过《清平乐》,还是《长安十二时辰》的片尾曲!”

以北宋仁宗盛治为主要时代背景的电视剧《清平乐》(原名《孤城闭》)最近正在热播。而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起这部剧时,出现了如上的对话。

《清平调》《清平乐》傻傻分不清楚?

看到这里,你是否也有一瞬间的迷茫?

清平什么?调与乐有什么关联?

先说李白写的《清平调》,这是一首唐代李白所写的诗篇。

《清平调》唐·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再说《清平乐》:

我们熟悉的《清平乐》是宋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此调正体双调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清平乐是否源自清平调呢?

“清平乐”名之来源历来说法不一。因李白有应制《清平调》三首传世,故后世之人易将《清平调》与《清平乐》混为一谈。但是通常认为,此调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有人说《清平调》是唐玄宗命李白做的乐曲歌词。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云:

《松窗杂录》云:“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李龟年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焉用旧词为。’命龟年宣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承诏赋词,龟年以进,上命梨园弟子约格调,抚丝竹,促龟年歌,太真妃笑领歌意甚厚。”

也有人说李白的《清平调》是依照古乐清调、平调而写,与《清平乐》无关。

张君房《脞说》中说到,“明皇宣白进清平调词,乃是令白于清平调中制词。盖古乐取声律高下合为三,曰清调、平调、侧调,此之谓三调。明皇止令就择上两调,偶不乐侧调故也。况白词七字绝句,与今曲(清平乐)不类。而《尊前集》亦载此三绝句,止目曰《清平词》。”

实际上,李白所进《清平调》曲确为三章七言绝句,《清平乐》词则是四十六字的双调小令,差异甚大,不可混同。

《长安十二时辰》中身着齐胸襦裙的仕女

大唐清平乐——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清平乐》唐·李白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去年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里出现过《清平乐》,这部唐代背景的电视剧以服化道的精良著称,剧中大唐女子的着装也展示了大唐的繁荣与时尚。

《长安十二时辰》中身着齐胸襦裙的仕女

《长安十二时辰》中身着齐胸襦裙的仕女

唐代服饰

隋唐时期,女子多穿短襦、衫子、半臂、帔子等形制上衣,下着长裙。隋唐初期,服装较为紧小;晚唐时奢靡成风,衣袖日渐宽博。

【襦】

隋唐女子常穿襦,尤其是丝罗制作的襦,被称为“罗襦”。唐代白居易的诗中常常写道“襦”:《绣妇叹》中有“连枝花样绣罗襦”;《秦中吟十首 其一议婚》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可见罗襦的盛行。

隋唐时的短襦,一般为窄袖,紧身,长度到腰间,穿着时需掖入裙腰中。盛唐后襦逐渐宽松,款式也更多了,常见的有圆领、方领、交领、直领,甚至鸡心领。(高春明 《中国古代平民服装》)

现代汉服中,把短襦与提至胸口的高腰裙合成为齐胸襦裙,又叫高腰襦裙,形制、配色多参考隋唐陶俑、壁画。

穿对襟襦裙的唐彩绘仕女俑,颜紫陌摄于西安博物院

【裙】

唐代女子所穿的裙子多使用六幅布帛拼接缝制而成,故有“裙拖六幅湘江水”的形容。唐时的六幅裙,大概相当于今日的三米裙,裙用料越多,褶摆也就越华美。唐人裙长通常会覆盖脚面,但也有穿曳地长裙的,走起路来,裙裾扫地,以此展示豪富。孟浩然的《春情》中,就写过这种超长的裙子:“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披帛】

披帛,是一种用纱罗制成、被裁成长条的帛巾,上面通常有各种花纹,在隋唐时期广泛流行。

披帛分两种:一种横幅较宽,长度较短,使用时形如披风,围搭在肩上,又叫“帔子”。唐代张鷟在《游仙窟》中写道:"迎风帔子郁金香,照日裙裾石榴色。"帔(音配)子多为已婚妇女所用。

另一种披帛长度可达两米以上,使用时或搭在肩上,缠绕在手背间,走起路来,仿佛拖曳两条飘带,随风飞扬,多为未婚女子使用。

身披披帛的唐三彩釉陶女俑,颜紫陌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披帛的盛行与盛唐时期奢靡华丽的风气有关。唐玄宗就曾颁下诏令:宫中二十七世妇和宝林、御女、良人在随侍和参加后宫宴会时,都须身披绣有图案的披帛。而宫女们在端午节时,也要披较为华丽的披帛,称为奉圣巾或续寿巾。

【妆容】

唐代的妆容繁复,一般包括敷铅粉、抹敷脂、涂鹅黄、画黛眉、点口脂、描面靥、贴花钿。唐朝女性会在眉心、太阳穴与嘴角画动物、植物造型,称为花钿,若以金箔制成则称金钿。

据《太平御览》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一日仰卧于含章殿下,微风垂落梅花一朵,落于公主额上,清洗不掉。三天后,虽然梅花落下,但公主额上也留下五个花瓣的印记。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纷纷剪下梅花贴于额头,在当时被称为“梅花妆”。

《长安十二时辰》中仕女化妆画面

【发式】

唐代发式丰富多样,文献中记载的发髻样式包括半翻髻、螺髻、双丫髻、反绾髻、乐游髻、双环望仙髻、回鹘髻、抛家髻等。

唐仕女发式,颜紫陌摄于西安博物院

唐制汉服聚会,摄影:若谷的龟池

大宋清平乐-烟轻雨小、溪上青青草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烟轻雨小》宋·晏几道

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

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

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

回归主题电视剧《清平乐》,背景是北宋仁宗时期,如同《长安十二时辰》一般,刚一上映,就迎来服饰爱好者们的关注。

电视剧《清平乐》中身穿褙子、交领襦裙的仕女

电视剧《清平乐》中身穿褙子、交领襦裙的仕女

宋代服饰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宋代受程朱理学影响,人们审美倾向于追求质朴。与唐朝服服饰相比,宋朝极少有唐时的撞色,更注重细节,整体低调而优雅。

宋代继承了唐代的襦裙、袄裙、半臂、衫子,裙、裤等形制。宋代女子服饰中还增加了褙子这样的新型服装。宋代的女子服饰,就像婉约的宋词,有着低调的精致。

【襦裙】

宋代襦裙大体沿袭前朝形制,由上襦、下裙组成,搭配披帛,有的还在裙子中间飘带上挂“玉环绶”,用来压住裙幅,用以“禁步”,在行走过程中保持优雅仪态。

《清平乐》中身着襦裙的仕女

【褙子】

又名“背子”“绣䘿”,亦名“罩甲”。宋制褙子多为是对襟窄袖长衣,在腋下开胯,并在衣领、袖口、衣襟下摆镶有缘边,褙子的左右衣襟分别缝有绳带,但穿着时并不用它系结,只是作为垂挂的装饰物,模仿古代中单(内衣)交带的形式,表示“好古存旧”。

电视剧《清平乐》中身穿褙子的仕女

据说“背子”本是婢妾的衣服。因为婢妾一般都侍立于主妇的背后,故称‘背子’。这种腋下开胯的衣服,做事、行走都较为方便,深得民间百姓喜爱。

宋代褙子的领型有直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领式为多。

黄昇墓出土南宋窄袖褙子

黄昇墓出土南宋褐色罗印花褶裥裙

【发式与发饰】

宋代女子多梳髻,发式与晚唐五代大致一脉相承。有各种样式的高髻、大盘髻、小盘髻之外,还流行使用一种用铁丝做框架、用黑纱罩盖、四周装饰鲜花的花冠,花冠上有时令鲜花外,宋代女子还会使用纱罗、细绢、通草制成桃、杏、荷、菊、梅等一年之内开放的花朵,装饰在花冠上,被称作“一年景”。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桃、杏、荷花、梅花,皆并为一景,谓之一年景。”

宋《女孝经图》中高髻、头插梳、身穿襦裙,挽披帛的仕女,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宋制汉服聚会,摄影:远风男男

无论是雍容的唐,还是清丽的宋,

寻觅其中,都是一段美的旅程。

2020年4月26日晚20:00-21:30,颜紫陌与童小喵在京东直播,带大家体验唐宋仕女的迥异的审美体验。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颜紫陌编著《汉服怎么穿》

影视剧图片资料及部分文物资料来源网络

原标题:《全氏好书|清平调?清平乐?盘点影视剧唐宋仕女装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