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拍了两年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如今他们戴口罩读书的样子真美

朱利伟
2020-04-23 09:52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2018年7月,朱利伟在“澎湃新闻·翻书党”发出第一篇写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的文章(《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挤到无法呼吸,也要有精神角落》),将她拍摄地铁阅读者的经历与读者分享,引发不小的反响。她曾从众多照片中整理出“最受欢迎的地铁书单”(《书单|这可能是北京地铁上最受欢迎的12本书》),也对我们讲述了她遭遇的质疑和鼓励(《“偷拍”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当赞美和质疑从四面八方赶来》),让地铁阅读一度成为热门话题。

在2019年的世界读书日,“澎湃新闻·翻书党”曾推出上海地铁阅读观察《上海地铁上的读书人:享受阅读的人,比想象中多》。

2020年的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们再次收到朱利伟的来稿。新冠疫情之下,一贯人潮拥挤的北京地铁车厢曾空无一人。而今当人们终于逐渐恢复地铁通勤时,她重新走进车厢,拍下那些戴着口罩的阅读者。她说,这是地铁读书人群体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珍贵的阅读记忆。

2020年4月17日。厚厚的一大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她有盛大的勇气,敢于把俄罗斯文学的灵魂带上地铁。(本文图片均由朱利伟拍摄、提供)

2018年2月起,我由一次不经意的相遇开启了“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手机随手拍记录。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拍下一千多张地铁读书人的照片,“打捞”了一份500多种书的“北京地铁书单”,记录下数百位地铁读书人的阅读瞬间。2020年初,在新冠疫情防控之下,我再次踏上地铁铁车,上下班通勤路上,我仍然在人烟稀少的车厢里看到了光。

2020年4月7日。是毛姆的《刀锋》。毛姆最为人所熟知的是《月亮与六便士》,还有那句“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部《刀锋》评价也很不错。为加强疫情防控,近来列车加开,车上人流分散,列车启动时,他身后荧光屏广告一一退却,俊朗青年独坐一侧,犹如画中。
2020年4月17日。是史铁生的《记忆与印象》,他正读到“一个人形空白”。

两个多月以来,因为乘客少,地铁上的读书人更容易被发现。我拍下了他们戴着口罩读书的样子,这也是地铁读书人群体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珍贵的阅读记忆。在此之前,我已经拍过很多地铁阅读照片,我被一手拎馒头一手拎着《超越死亡》的乘客打动过,被拿着放大镜一点点放大字体读《斜阳》的老人打动过,被每次都自带马扎上车读深度学习的“布鞋哥”打动过,更被重逢过100多次的地铁阅读“女神”打动过,但我仍然会被戴着口罩的地铁读书人所打动。无论是病毒肆虐的二月,还是防控常态化的今天,他们用阅读对抗阴霾,从文字中汲取力量,那种专注和投入具有感染人的力量,我把这些瞬间记录下来发在网上,很多人从中受到感染。当忙碌不再是借口,当地铁不再人潮汹涌,当我们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再踏上公共交通,你会像他们一样手捧一本书吗?

2020年4月21日。读书的女孩美。《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多次看到过这本书的名字,第一次看到有人在地铁上书,原来这么厚一大本。
2020年4月22日。她背着一个图书馆的帆布包,靠着车窗读《合肥四姐妹》

更使我感动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我看到更多人回到了文学的“故乡”。纯文学作品有种治愈人的力量——在别人的故事里尽情欢笑或悲伤,在短暂的阅读时间里体验命运的跌宕起伏,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免疫力”。一位网友在豆瓣网我的“北京地铁上的读书人”这个相册下留言说,“读的是实实在在的书,也是虚无缥缈的梦”,在一小时的通勤路上“梦”一场,下车转身走进现实生活,何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情绪释放?

2020年4月22日。最近连续两天遇到这个读《安妮日记》的女孩。

《骆驼祥子》《红玫瑰与白玫瑰》《边城》《罪与罚》《刀锋》……经典再次被翻阅,慰藉过无数人的作品在地铁上焕发着长长久久的生命力。最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读《童年》的夫妻。高尔基的作品好像离现实太久远了,他们读的那本小书也很旧。在稀稀疏疏的车厢里,他们二人并肩坐着,不说话,同读一本书。我好奇他们怎么能在一起读书这件事上达成一致:一起选择了这本书并决定把它带上地铁,用同样的速度读完一页再接着读下一页,女士翻书,男士跟随,无需言语,步调一致,这是多大的默契呀。

2020年3月26日。这是一本太古老的《童年》,以至于在众多的版本中很难找到到底是哪家出版社的版本。疫期读书,别样心境,他们就这样一起读这本高尔基的著作,一路无话,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保持同样的阅读速度的,也许这就是默契。
2020年4月14日。是夫妻,也是书友。他两位是一家人,中间时有交谈,但女士始终Kindle不离手,男士处理完手机信息也加入阅读。

2020年3月16日。扑克牌梅花2当书签,是《鹿鼎记》啊。这也是第二次在地铁上遇到有人读《鹿鼎记》。
2020年3月16日。她读《骆驼祥子》。对一些人来说,文学就是一种免疫力吧。
2020年3月23日。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人自备餐食上班。她带了饭盒便当。她读的是张爱玲全集中的小说集《红玫瑰与白玫瑰》,正读到最后一篇《多少恨》。
疫情蔓延,无论主动还是被动,丢掉日常纷扰的普通人有了更多时间跟自己相处。在飞快的地铁列车上,通过阅读书籍这种寻常又难得的方式去认识自己显得更富有思考意义。这段时间,我看到有人读《少有人走的路》,这也是一本地铁书单上的高频书,也看到有人读《太聪明所以不幸福?》这样的心理自助读物。不断认识自己,珍重生命旅程,也是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功课。
2020年4月10日。两位读者,相背而读。特殊时期,殊为难得。一个读《人间失格》,一个读《少有人走的路》。
2020年4月13日。《百岁人生:长寿时代的工作与生活》,百年前不会思考的问题,如今要思考了。

人们关心粮食和蔬菜,也关心病毒和世界。在全球战疫的语境下,地铁上读《全球通史》《今日简史》的画面更令我心生遐思,人类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密链接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当然,也有人读《资治通鉴》《万历十五年》,读《普京传》《毛泽东传》,读《菊与刀》,我想,经由历史和他者,这些地铁读书人或许能更好地体悟当下吧。

2020年3月11日。他读《万历十五年》,随手夹了便签条当书签。摘掉口罩,也是俊朗青年。
2020年3月16日。他读《普京传:他为俄罗斯而生》。在书中,我们关注自我,我们也理解世界。
2020年3月23日。终于在地铁上看到一位刘慈欣的男粉丝——是的,大刘的书在地铁上看到过很多次,但几乎都是女粉丝在读。
2020年3月25日。病毒要防,书也要读。她戴手套读《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名作几乎是世界通史领域有口皆碑的经典。她已经读到第22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 1500-1600年。
2020年4月4日。今天本是休息日,有事外出。想着疫期假日清晨,地铁上应该很难遇到读书人吧,却一上车就见他在读书。看封面似曾相识,想不起是哪本书,后来才知道是开明出版社版《菊与刀》,之前在地铁上遇到过的。今天也是国家公祭日。
2020年4月3日。我们同一站上车,她落座就打开这本《毛泽东传》,读了一会儿开始闭目眼神。在有限的独属自己的通勤时间里,我们希望做的事情很多,有时候也需要休息。
2020年4月16日。《资治通鉴卷第十二》,他正读到汉纪四,在这样一个春风不敢沉醉的晚上。他应该不是第一次读这本书,不仅因为书稍显旧,也因为看到他前面做了笔记。

疫情引发了经济社会的连锁反应,这段时间的地铁读物类型变化也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读经营管理、电商运营方面图书的人比以往更多。《敏捷革命:提升个人创造力与企业效率的全新协作模式》《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运营之光》《从零开始做运营》,从理论到实操,从现状到趋势,社会组织愈发多元,社会分工更加细化,普通人越来越深度地参与到社会运转中,在现代社会这所大学校里重新开始学习。

2020年3月16日。她站在那里,就是一幅画呀。书是《金字塔原理》。
2020年3月17日。地铁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复工节奏伴着春天的脚步快了起来。是《运营之光》。
2020年4月16日。《敏捷革命:提升个人创造力和企业效率的全新协作模式》。他大概是一个对企业或团队经营有要求的人。很多时候,工作中的困惑,可以尝试到书中寻找答案。
2020年3月24日。《时间的玫瑰》,看到书名时以为是诗,实际上是金融投资指南。
2020年4月14日。 她站在车厢连接处,读《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似乎是不错的一本书。
2020年4月2日。电商未来。

病毒未退,前进的脚步不能退。考试可以延期,但备考却一直在路上。无论是备考教师资格考试、人力资源考试,还是备考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成人高考的乘客,无论是背单词书的乘客,还是看《培训审判:再造职场学习,保持与时俱进》的乘客,他们都将学习装进了日常生活,他们也为我们展示了学习场景的另一种可能。

2020年3月25日。很厚的一本书,开始以为是《发展心理学:人与人有何不同》,因为都是紫色封面。后来看到是《徐光华讲刑法》,添加北京地铁书单时,系统提示已经添加过了,也就是说很久以前我曾经在地铁上遇到过另外一个看这本书的人。
2020年4月9日。一本超厚的备考书,里面有“雨水渗透设施”“雨水综合利用”“内涝防治设施”等字样。生活总要转起来,最近遇到的备考书多了起来。
2020年4月9日。上车就看到她,也是在备考吧。她旁边的空座上是自带的午饭。疫情期间,很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小小的改变,比如为了干净卫生,自己带饭。
2020年4月15日。候车读书。他带了一本书进站来,走到这节车厢站定就开始读书。他读的是一本豆瓣上除了有书名、没有封面、没有更多信息的《岩土工程规范杂议》,能读到“杂议”这种程度的,应该已经从业多年,且对作者有一定程度了解吧。工科著作者也有趣,虽是杂议,作品却仍是专业体例,“不离本行”。
2020年4月15日。她在备考企业人力资源四级,职场人的学习之路很多是通勤之路,学习时间很多是通勤时间。

我曾在朋友圈发出感慨:我想和1000个读书人重逢在春天的地铁上。如今,国内疫情防控已经取得成效,复工复产进度加快,期待摘下口罩的那一天,我们也能在地铁上相遇。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