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米兰:意大利的“中国首都”

2020-04-22 18: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田向阳 上海滩杂志公众号

米兰城市风光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晚餐。黄昏似乎还未吞没天空,屋子里的餐桌上摆放好了丰盛的食物,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忧郁地对十二个门徒说道:“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十二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

15世纪末的一天,在米兰市圣玛利亚修道院前,达·芬奇手持着画笔紧皱眉头,他静静地面对着高大的教堂餐厅北面墙壁,思索着如何将这幅《最后的晚餐》中“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勾勒得更加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达·芬奇所绘的这幅“反叛前时代主题,凸显耶稣人性”的巨作成为复兴浪潮里的代表作品,达·芬奇与其他米兰的大师一起,使这座充满中世纪传统气氛的城市成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典范,复兴之火燎燃了整个欧洲。

中世纪手抄本上的米兰城

《最后的晚餐》(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藏)

米兰副市长Roberta Cocco女士接受本刊访谈

前不久,值上海-米兰友诚缔结40周年之际,为一探时尚之都的中国情结及两市互鉴现状,本刊特别访谈了到访上海的米兰副市长Roberta Cocco女士。

米兰的华丽转身与上海的惊人进步

如今,转眼再看米兰,虽然文艺复兴已是过往之事,但在文化领域,米兰依然扮演着不折不扣的领袖角色。

“米兰是中世纪最自由的城市之一,也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中心之一。几个世纪以来,这座城市一直处在文化创新的中心,设计师、画家、建筑师层出不穷。现在米兰的文化遗产占整个意大利的11%,大教堂、宫殿、纪念碑和博物馆等到处都是,艺术家留下来的作品意义深远,这就是米兰的精神所在。”米兰副市长Roberta Cocco女士自豪地说道。这位副市长虽然负责米兰城市的数字化转型领域,但谈起米兰的历史文化却滔滔不绝。

“在意大利,仔细看处处都有雕刻的人物,且每个人物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我们更希望将这些历史名人文化推广到全世界。”

作为意大利第二大城市,米兰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2018年到米兰的游客高达600万,六成以上的游客来自于世界各地。在米兰主教大教堂前喂喂鸽子,逛一逛琳琅满目的奢侈品橱窗,听一听舒缓悠长的歌剧,已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向往。

同时,米兰还是欧洲南部的经济重镇。作为南欧交通要道和经济中心,米兰都会区生产总值占据了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的4.8%,成为意大利的经济金融中心。

“伟大的艺术与经济相伴而生,米兰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艺术,更离不开和世界的交流。” Cocco说。

当然,在太平洋的西岸,米兰也会将自家特色与中国城市分享。米兰与上海自1979年缔结为友好城市以来,已携手共度40年,在这跨世纪的年代里,上海和米兰从陌生到熟悉,从半面之交到促膝谈心,已然成为中国与意大利交流的重要窗口。上海世博会、米兰世博会以及上海进博会、时尚展览等大型国际活动将两城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文化艺术到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上海与米兰的友谊已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今天,上海已走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前列,是世界上最具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作为一座古城,米兰更应该学习上海的先进之处。”Cocco女士此次上海行颇有感触,“今天上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我看到中国公司展列的产品,行动快捷的机器人,还有令我万分惊讶的AI技术,这不正是米兰所要学习的吗?”

意大利的“中国首都”

20世纪初的世界是灰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笼罩着北半球。为阻止帝国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开启了一场左右历史的战争,鲜血染红了欧洲,也浸透到了动荡的中国。

在割裂的世界格局里,14万中国劳工被派遣到这片充满呐喊和嘶吼的欧洲,他们挖战壕、清理战场、回收尸体……一战结束后,40个操着同样口音的浙江籍同胞并没有选择回国,辗转一路颠沛来到意大利,并融入到了米兰的社区里,他们同当地妇女联姻,并扎根此地。这便是近代以来第一批在意大利的华人。

从他们艰难融入,到第二代的努力奋斗,而如今的第三甚至第四代华人,已成为了意大利这块土地熟悉而又陌生的主人。在这道不尽的故事里,有同乡情,有同胞情,还有中国人与米兰人之间似近又远、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关系……不知不觉,中国人在米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如今,米兰已拥有了意大利最大的华人社区,位于米兰第八区的萨勒匹路(Via Paolo Sarpi)街道里中国话也慢慢成了日常用语,煎饼、油条、饺子等小吃也慢慢将舌尖上的中国味儿传递给更多的米兰人,中国味道俨然已成为米兰人生活的一部分。

“我喜欢吃中国菜,有时候我也会去感受一下中国的味道,这真的是一种享受。”Cocco笑眯眯地讲道,笑容里透露出对中国美食的喜爱。

2011年,意大利人欧利阿尼和斯达亚诺在其合著的《不死的中国人》一书第六章开头这样写道:“米兰,意大利的中国首都——萨勒匹路——著名的中国城。”作者觉得,中国人在米兰的市中心扎根,从寥寥几个流动商贩,到现在遍地都是中国人的商店,逐渐形成一个在欧洲最大的中国城。

米兰的风采似乎被具有神秘色彩的东方移民抢了个精光,他们过去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却很幸福,意大利人不由得惊叹:这是意大利还是中国?

意大利媒体《华人街》曾这样描述米兰华人社区:这里遍地机遇,这里充满竞争,这里有人衣锦还乡,这里有人失意而去,这里是文化碰撞的中心,这里是中华流长的起点,这里是米兰华人街。

Cocco女士说:“华人社区对米兰非常重要,是米兰市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米兰现在也在建设智慧城市,我们会考虑数字化和便民化的政策服务。对于华人社区而言,我们已经推出了针对华人生活的手机应用,软件有多种语言,功能都很齐全,这都是为了让华人更好的融入到意大利社会。”

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历史多少都会有令人惊叹的相似,中意两国新时期的友谊早已在前人的脚步里埋下伏笔。

2019年,当意大利总理孔特从丝绸之路的西头来到东端出席今年中国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或许早就清楚他并不是历史上第一个穿过“丝绸之路”和东道主握手的意大利外交使节。

公元166年,古罗马使者第一次浩浩荡荡地穿过丝绸之路,来到洛阳,朝见东汉桓帝时,双方举杯欢庆,相谈甚欢。自此,东西方两大帝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来自这片东方大国的丝绸和茶叶开始滚滚地流向西域,而这也成为意大利通过古丝绸之路开启东西方外交关系的第一个重大外交事件。

1271年,17岁的旅行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从意大利出发一路东行,跋山涉水前往中国。坎坷的路途总是凶多吉少,在艰苦的前行中,马可·波罗总会听一听父亲和叔叔给他讲关于东方旅行的动人故事。带着对东方神秘色彩的好奇和憧憬,1275年马可·波罗到达元朝的首都,会见了忽必烈大汗。由于他聪明谨慎,懂得几种语言文字,受到大汗的特别宠爱。

马可·波罗在元大都晋见忽必烈

旅行家的共性总是管不住自己的腿,于是马可·波罗开始游历中国各地,访问中国古城,在中国一住便是17年。回国后他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编成《马可波罗行纪》,随后,这部著作在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了解东方世界的一扇窗口。美国著名政治地理学家罗伯特·卡普兰曾感叹道:“马可·波罗来往中国的陆地和海上路线,与中国今天倡导的“一带一路”几乎一模一样。”身为旅行家的马可·波罗自然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这件事也成为中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这位出生于意大利的旅行家为中意两国的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疑发挥了神话一般的作用。”Cocco说。

当我国进入明朝万历年间时,世界已经是大航海时代,此时“将汉语世界化第一人”登上了历史舞台。1582年,伴着荡起的海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路航行来到中国,他努力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逐渐熟悉中国的历史地理和民俗风情,并与士大夫广泛结交,成了一位拥有中国字号的白色面孔的“中国通”。

之后,他撰写的《天主实录》,最早把星期制度引进中国;他制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让中国人首次接触到了近代地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玛窦还编修了第一本中西文字典《平常问答词意》,首次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将汉语世界化。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曾专门写有一篇文章:《丝绸西去 字母东来》,称利玛窦为字母运输队长。

历史的过往巧妙的为未来埋下伏笔,中意两国的交往因丝绸之路而源远流长,因“一带一路”而历久弥新。2019年3月,意大利总理孔特表示:“意大利和中国之间应该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关系,让关系好上加好。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意大利和欧洲来说是发展机遇,意大利希望与中国深化经贸合作以获得更多发展机会。”

Cocco说:“‘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令人着迷的世界工程。意大利在历史上位于古丝绸之路的最西端,地理上连接着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又与中西欧接壤,理应在当下‘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米兰是意大利的商业中心,有意大利最多的商品展销会。同时意大利一半的航运货物都来自于米兰的马尔彭萨机场,米兰早已和中国有着深厚的贸易往来。”Cocco说:“全面投入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将会为米兰乃至意大利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我们非常期待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未来发展。”

米兰的“时尚长廊”一直延伸到了上海

嗅着时尚的气息,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的游客,最喜欢在游赏完米兰的城市风貌后,到维托伊曼纽二世长廊走一走,就算不买几件时尚潮品,浏览一遍长廊里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店铺,也会大饱眼福。

宽敞的长廊两侧是数不清的时装店,诞生在意大利的一线奢侈品品牌,总会在第一时间把自家新品展示在橱窗里,驻足试衣的游客或许会将自己比作为“穿普拉达的女王”,长廊也就成了自己的T台。

提起米兰的时尚,Cocco女士竟给人一种出乎意外的谦虚,但她的衣着却掩饰不了扑面而来的意大利风情。受访时,一身白色着装的Cocco女士,宛如一朵白玉兰,盛开在夏末的上海。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米兰人自然会对艺术时尚有较深的理解。如果你问一问国外的游客对米兰最深的印象是什么,答案肯定是米兰人优雅的穿着打扮。”Cocco说:“米兰有很多世界一流的设计师,他们知道如何将优雅融合到服装里,这定义了米兰的时尚品质。”

在这样一座充满艺术和时尚的城市里,难怪有人会说,米兰人天生就是艺术家和设计师,他们对时尚的理解已经融入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

米兰能够拥有世界时尚与设计之都的美誉,植根于意大利浓厚的文化艺术历史。文艺复兴涌现出来的艺术家们将米兰建设成了文化之都,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了艺术家灵感的体现,从建筑到油画,再到时装,没有一处不将文化与创新发挥到了极致。

时尚的气氛将米兰这座城市包裹起来,对年轻设计师的包容,对创新的鼓励使得米兰成为文艺界的天堂。1967年,米兰时装周正式创立,一批冠以设计师本人名字的意大利成衣品牌应运而生,米兰作为世界性的时装之都开始崛起。

如今,米兰时装周与巴黎、伦敦、纽约一同被称为世界四大著名时装周,米兰时装周虽然崛起得最晚,但如今却已独占鳌头,聚集了时尚界顶尖人物,米兰的时装周也自然成为世界时装设计和消费的“晴雨表”。

带有“深入骨子里的时尚”设计美学,米兰的“时尚长廊”一直延伸到了上海。作为姊妹城市,上海也在不断地向米兰汲取时尚灵感,上海发展起来的时装周成为中国原创设计发展推广的最优化的交流平台。在建设智慧城市,迈向卓越全球城市中,上海时装周已成为除米兰、巴黎、纽约和伦敦之外的第五大时装周,时尚产业也已成为支撑上海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

意大利时尚商会主席兼米兰时装周主席Carlo Capasa曾表示:“上海时装周是很重视年轻人的,这一点很重要,年轻人的想法和态度是引导当下时装界发展的主导力量。”他还表示,米兰时装周正在积极和上海时装周展开合作,他很愿意为上海时装周带来意大利品牌的新品发布。

Cocco说:“近几年,在米兰时装周上,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元素,这也是中意设计师思想碰撞的结果。”

“米兰有着世界一流的艺术教育环境,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和马兰欧尼设计学院就是典型的例子,它们保持着传统的文化素养,又引领着时尚的发展潮流,因此每年都会有大批中国年轻人来这里学习深造,我希望他们能够为自己的城市创造更高的价值,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更多中国元素融入到这里。”副市长语重心长地说道。

米兰大教堂

垂直森林(建筑师 Stefano Boeri 设计的超现代高层住宅)

米兰时装周2019秋冬展示会

中国馆成为米兰世博会上唯一需要排队参观的展馆

2010年,上海承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令世界格外瞩目,各国将自身城市的特色与多元的设计思维融入到城市展馆的设计中,为游客展示了不同的城市发展理念,让人们对未来城市生活充满憧憬。

当年,以“人之城”为主题的意大利馆,是游客浏览最多的外国国家馆之一。

意大利国家馆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高度18米,呈四方形建筑,由20个功能模块组合而成,可以组成多样的图案。展馆汇聚了弄堂、庭院、小径、广场等传统城市元素,宛如一座意大利风的微型城市,美丽的花园、散布在展馆内部的水和自然光,营造出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参观者行走其间,可以尽情感受别样的风情,它不仅展示了意大利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和深厚的文化艺术,还通过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方式,展现了意大利多样的文明、意大利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优雅浪漫的特质。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意大利馆的建筑灵感竟来源于上海。意大利国家馆20个功能模块组成的建筑积木可以进行小规模的拆卸和组装,意大利设计师Giampaolo Imbrighi表示,这样的功能设计恰恰来自60年代在上海儿童中风靡一时的游戏棒。在这种游戏中,孩子可以将几根游戏棒随意的摆成不同的形状组合,而意大利设计师恰巧从中获得灵感,采用可任意组合的功能化模块搭建起意大利展馆,形状就像游戏棒一样可以随意变幻,从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这座基于上海灵感而设计的意大利“人之城”,成为了上海世博会夺目的焦点,参观人数达数百万人次,这也成为了上海记忆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海世博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将我们对城市建设的理念传递给世界,同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上海这座现代化都市的风貌,让世界更加了解到中国的真实面貌。” Cocco说。

五年后,第42届世界博览会上,以“滋养地球,生命之源”为主题,聚焦农业、粮食和食品,米兰市成为2015年全球最受关注的城市之一。中国馆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为主题,以4590平方米的第二大外国自建馆精彩亮相米兰世博会,为世界吹来了中国风。

中国馆建筑外观形似“风吹麦浪”,融合了“天、地、人、和”的核心理念,将农作物融入其中,展馆从正面看是自然的天际线,从背面看是城市的天际线,意喻中国广袤的土地,隐喻中国古老的文明,展现中国现代的风貌。

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独立自建馆的形式参加在海外的世博会,也是中国第一次通过独立设计全面展示国家形象,其别具匠心的设计理念广受好评,乃至有人感叹道:“这可是米兰世博会上唯一需要排队参观的展馆!”意大利民意调查也显示,中国馆跻身米兰世博会最受欢迎的三大场馆。

Cocco说:“中国馆让人流连忘返,这不仅是中国设计师智慧的体现,也是米兰世博会的成功所在,我相信中国和意大利都会为这样的大型博览会欢呼喝彩。”

2019年11月,第二届进博会在上海开幕,意大利毫不吝啬地将自家文化瑰宝“搬”过来了。意大利展台以商业和旅游景点为主要设计灵感来源,融入米兰大教堂、比萨斜塔等富有意大利文化底蕴的建筑风格,创立一个“小城市”的概念,将复兴之国的千年文化浓缩于256平方米之间,为参观者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意式风情。

“我很期待今年的上海进博会,这不仅是文化上的交流,更是经济上的互动。它还为意大利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国际化平台。”Cocco意味深长地说。

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

“中国对米兰的经济支撑实在太重要了”

“近些年,中国人对米兰的历史和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在今年的米兰设计周上,中国顾客购得设计周40%的免税商品,中国对米兰的经济支撑实在太重要了。”Cocco说。

“同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意大利人对中国文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现在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开始学习汉语,目的就是以后能与中国有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商业往来,能够与中国进行更多的信息技术合作。”

针对当下的信息化建设,Cocco说:“现在,米兰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我们计划到2021年建设米兰市民网络系统平台,在数据驱动下,平台可以实现实时的城市管理和人工智能操作。”

“今年我们正在做覆盖整个米兰的5G网络测试,我们希望未来的数字化系统能够为米兰市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绿色节能的城市生活服务。当然,我们的创新应用在保护和传承珍贵的历史文化上也会有显著的作用。”谈起自己服务领域的工作,这位副市长更是自信满满。

Cocco接着说道:“这次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让我大开眼界,我看到中国公司展呈的产品,行动快捷的机器人,还有令我万分惊讶的AI技术,这不正是米兰所要学习的吗?”

“在数字转型的道路上,世界上每一个城市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我们可以从彼此的发展经历中相互借鉴。上海作为一座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的城市,其公共交通、网络支付等现代化发展成效已然让人激动不已。”

“上海和米兰作为国际友城,更值得相互学习。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下,我们对两市乃至中意两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2019年8月30日Roberta Cocco(左二)出席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国际日开幕式

end.

本文选自《上海滩》杂志2020年第1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