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丨婴儿“趴睡”死亡,别当商家育儿神话的小白鼠

澎湃特约评论员 张盖盖
2020-04-22 14:4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近日,一名3个月大的婴儿在所谓的“趴睡训练”中死亡,这一过程中其母亲在“某付费睡眠引导群”中的提问求助经过被曝光,引发大量讨论。有网友认为母亲的盲从无知害死了宝宝,也有网友将矛头直指上海一家叫“芝士小馄饨”的育儿知识分享机构。机构在声明中却称孩子直接死因并非趴睡,希望网友停止对这位母亲的“二次伤害”。

婴儿母亲毫无疑问会成第一焦点。网传资料显示,4月16日下午,这名新手妈妈提问称小孩翻身趴着睡觉一直哭,想向群内的“老师”寻求帮助。她连续问了多遍但群里的“老师”并未回复。约两小时后,这位妈妈在群内表示孩子嘴唇发紫,最终孩子不幸身亡。这名母亲录制的现场视频直接记录了全过程,她事后在群里询问结扎了是否可以再生育也令网友气愤。

不仅网友,笔者所在的多个母婴群成员都对此表示不能理解:一岁前孩子谨慎趴睡是基本常识,口鼻被堵导致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是婴儿意外身亡的一大重要元凶。3个月宝宝的直接死因有争议,“芝士小馄饨”推广危险且不科学的“趴睡训练”却是事实。在这起死亡事件中,训练不会翻身的宝宝进行趴睡,本身就是极大的错误。

但犯错仅仅是这位妈妈吗?这个群就有125名成员,有些还很自豪地宣传“成功解锁趴睡”,另外多少妈妈买了多少“芝士小馄饨”标价“1999-6000”的课程细思极恐,市面上五花八门收“智商税”的育儿机构更是不计其数。对于失职的妈妈,网友常用“当妈妈不需要考试”表达怒其不争,但这些妈妈不是不思进取,她们愿意去学习、愿意付费,甚至愿意经历躲在门口听孩子哭声的痛苦精神折磨,只为让自己的养育更接近“科学”的标准。遗憾的是,当妈妈缺乏对科学的分辨力,又太想当一个商家编造的“合格的妈妈”时,育儿焦虑就容易被伪科学利用,最终迈入商家圈套。

母亲,一个责任无比重大但容错率极低的“职业”。如果因为自己的无知让孩子遭罪,哪怕初心是好的,错误往往难以弥补,也难以被原谅。但造成悲剧的只是能力跟不上欲望的母亲吗?更难被原谅的是那些利用这层焦虑,传播伪科学、伪知识牟利的人。

营销领域有个定律,最好挣钱的群体:小孩、女人、老人、宠物。育儿圈子里的妈妈们也经常自我调侃,从给娃花钱这件事上,似乎看不出什么经济下行压力,大家依然容易被“种草”,一旦听说哪个东西好用,无不跃跃欲。嘴上说着“粗养”,背后在悄悄下单。即便这样,我到底够不够资格?孩子能不能更好?我是否耽误了孩子的某种能力开发?这类自我诘问依然如影随形。

正是利用这种心理,商家们变着法地“急你所急”,“音乐早教”“右脑开发”“趴睡训练”“量子波动速度”.……五花八门。发达的社交平台,更是降低了育儿行业的进入门槛,编造一个“海归知识精英”“知名育儿博主”的身份并不难。只不过在那里,常识可能被传播也可能被完全扭曲。这不仅取决于妈妈的分辨力,还取决于商家的编故事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取决于平台和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时代在进步,育儿知识不断更替,没有一个妈妈敢自称通晓所有育儿知识。如何养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要靠妈妈不断进步、提高分辨力,也要靠专业的社会组织、可信赖的市场主体从旁协助。这里的确有一片商业蓝海,但如果让伪科学在此兴风作浪,后果可能需要整个社会来承担。

    责任编辑:沈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