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京沪高铁二通道的“山东算盘”:架构鲁北通道,带动胶东半岛

澎湃新闻记者 张家然
2020-04-20 16:3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尚未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经济大省,正在“恶补”铁路交通短板。

据《大众日报》4月17日报道,山东今年将有多个交通重点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铁路方面,计划开工建设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段等5个高铁项目,争取开工雄商高铁山东段等4个高铁项目。

该报道还透露,目前,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潍烟高铁、莱荣高铁可研鉴修补充材料已报国铁集团,正在推进用地预审、规划选址、社会稳定评估、征地拆迁协议签订、土地综合开发协议签订等前期工作。济滨高铁可研报告已报国铁集团。济南至枣庄、京沪高铁二通道潍坊至新沂段、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德州至商河已完成预可研报告。

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其峰的话讲,“今年是全省交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年,全社会交通建设计划投资1842亿元。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仍然是建设的重中之重。”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梳理发现,与京沪高铁二通道同期推进的潍烟高铁计划在寿光北接入京沪高铁二通道,两条线路将共同架构起滨州、东营、潍坊、烟台这条鲁北高铁通道;而已完成预可研报告的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线路则将山东经济“带头大市”青岛近距离引入国家高铁“主干道”。

这也意味着,本处于交通末端的胶东半岛有望借助京沪高铁二通道补齐发展短板。

连续三年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

山东省对于京沪高铁二通道的重视程度可以从近几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探究竟。

早在2018年初,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及,“加快京九高铁、郑济高铁、鲁南高铁、京沪二通道山东段、环渤海高铁山东段等高铁项目建设,打造‘三环四横六纵’高铁网络。”

到2019年初,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要求,“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郑济高铁、雄商高铁、潍烟高铁、鲁南高铁菏泽至兰考段、黄台联络线5个高铁项目,加快京沪高铁二通道、济南至滨州、莱西至荣成等高铁项目前期工作。”

今年初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直接明确了时间表,其中提到,“持续加大高铁、高速、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工京沪高铁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潍坊至烟台、莱西至荣成、济南至滨州、济南至枣庄旅游高铁等5个高铁项目;加快京雄商高铁、京沪高铁二通道潍坊至新沂段、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德州至商河高铁等4个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

另外,山东省最高层领导也意识到了经济大省的高铁短板。2018年初,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曾痛陈山东高铁短板,他说,“(山东)高铁出省通道只有1条,省内高铁尚未实现互联互通!”

东营将首次开通高铁

京沪高铁二通道或是山东补齐高铁短板的重要一步,比如滨州市区、东营有望借此改变不通高铁的历史,而这也是山东最后两个市区没通高铁的下辖市。

据滨州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网站消息,2019年12月,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在北京组织召开新建天津至滨州至潍坊铁路(京沪高铁二通道)可研鉴修评审会议,滨州市就线路走向、车站设置、站房规模型式、列车开行方案、加快项目实施等五个方面向大会提出了建议,并在分组讨论中,就建议事项积极向专家组进行了沟通汇报。

滨州市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称,这次会议“实现了我市预期目标”。

上述消息透露,经积极争取,专家组表示将全力支持我市提出的关于滨州站和无棣站的设计意见。随后,我市立即将站房设计建议上报至国铁集团等待批复。同时,专家组设计优化了滨州站车场布置方案,确保滨州站全面具备了京沪高铁二通道、济滨高铁、滨淄高铁等项目开行始发车条件。

滨州站就位于滨州市主城区滨城区。目前,滨州市只有在其下辖的邹平市设有一处高铁站。

作为山东省最后一个没通高铁的下辖市,东营也寄望于京沪高铁二通道改变历史。

4月16日,东营市发改委在东营市政府网站回复网友提问时透露,“京沪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段东营站改建方案,按方便乘客换乘、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并站进行建设,目前市委、市政府正与省和国家相关部门单位汇报争取支持。将来,东营高铁站规划设计建设,由国铁集团单独组织招标确定,目前还未组织招标,我市已先期委托有关设计单位进行建设方案前期研究。”

潍烟高铁因此改道

京沪高铁二通道从滨州进入山东后,经过东营,就进入潍坊境内,计划在寿光北与潍烟高铁重合。

2019年3月,烟台市交通运输局公开表示,2019年1月份经(山东)省、国铁集团会商确定项目西端接轨方案由昌邑南调整为寿光北,项目正在由山东铁投集团牵头,研究线路走向优化方案,调整完善可研报告。

这样的调整也引发了潍坊当地网友的议论。

2019年5月,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栏目,有网友向潍坊市委书记惠新安建言,“听说潍烟高铁改走寿光,不走昌邑了。我认为应把寿光这条线作为西线,作为副线;把昌邑那条线恢复过来,作为东线,也就是主线。恢复昌邑那条线的原因:昌邑作为潍坊市的副中心,应发挥交通地理优势,将来应不但打造成山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换乘中心,还应该打造成山东省发达强县和山东农产品和物流交换中心。”

潍坊市交通运输局对网友的建言回复说,潍烟高铁目前的规划仍然经过昌邑,过境通道由之前的昌邑南部调整为昌邑北部。调整的主要原因是综合考虑京沪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段规划建设情况,由国铁集团和山东省政府确定,潍烟高铁项目由昌邑南接入潍莱高铁方案,调整为由寿光北接入京沪高铁二通道方案,以形成鲁北高铁通道。

这样一来,山东鲁北高铁通道将随着京沪二通道天津至潍坊段、潍烟高铁建成后架构完成,依次途径滨州、东营、潍坊、烟台等鲁北四市。

鲁南两市线路之争尚无定论

从潍坊寿光北站继续南下,直至江苏徐州的新沂,这一段被称作是京沪高铁二通道潍坊至新沂段,这一段的走向在鲁南地区多个区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今年2月,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栏目向潍坊市诸城市委书记留言称,“京沪高铁二通道潍新段的进度如何?是否能够经过诸城并设站?”

3月16日,诸城市交通运输局回复说,“经查,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铁路规划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安排精干力量,一直在积极与国家铁路集团和山东省政府等相关部门对接,全力争取京沪高铁二通道铁路过境诸城并设站。”

诸城市交通运输局同时表示,“目前,京沪高铁二通道潍坊至新沂段由中国铁路设计集团中标规划设计,山东省支持该线东线方案。具体线站规划正处在预可研阶段,线路走向和是否过境诸城并设站均未最终确定。下步,我们会继续高度关注京沪高铁二通道潍坊至新沂段铁路的规划设计动态,加强与国铁集团、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和山东省政府对接汇报,密切跟踪,尽全力争取京沪高铁二通道过境诸城并设站。”

与诸城搭界的日照市五莲县、日照市莒县等地也同样期盼京沪高铁二通道过境并设站。

今年3月,济青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发布的《新建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铁路可行性研究及勘察设计招标公告》称,新建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铁路起自青盐铁路青岛西站,最后引入临沂沂水境内的杨庄站。

有自媒体便认定为,日照力争的京沪高铁二通道东线方案被放弃,将采用临沂主导的西线方案,由沂水县杨庄镇进入临沂境内。日照尤其莒县、五莲人民翘首期盼了数年的京沪高铁二线,将在临沂境内设立杨庄-沂水-沂南-临沂北-兰陵-郯城6个站点,而日照“竭力争取”之后的结果为“0站点,0里程”。

不过,日照市委网信办在其官方微信随即解释说,针对市民关心的京沪二通道走向情况,经了解交通运输部门:现在京沪高铁二通道的预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提出了比选方案,目前线路走向仍未确定,最终线路走向及设站方案需经专家评审研究论证,并经国铁集团与山东省政府研究商定后,报国家发改委批复。

日照市委网信办称,济青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发布的《新建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铁路可行性研究及勘察设计招标公告》是对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的线路进行前期可行性研究及勘察设计,与京沪高铁二通道走向确定无关,具体接轨点需京沪高铁二通道潍坊至新沂铁路方案确定后才能最终确认。

新建支线到青岛西站

京沪高铁二通道潍坊至新沂段在山东境内到底如何走向目前尚无公开定论。不过,山东已经启动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这条支线的相关工作。

据《青岛日报》今年3月报道,3月20日,《新建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铁路可行性研究及勘察设计招标公告》正式发布,这意味着这条铁路的前期工作启动,该项目争取年内开工。

交通布局的背后是城市发展的考量。特别是对于青岛来讲,稳居多年的“北方第三城”位置开始面临挑战。

据第一财经4月7日报道,从青岛和郑州两市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两市在GDP、人均GDP、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差距都不大,青岛略微占优。不过,如果按照近年来郑州的发展态势,今年或明年郑州有望取代青岛,上升成为“北方第三城”。此前,青岛已经连续20年位居京津两大直辖市后的“北方第三城”。

《青岛日报》评价称,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青岛与全国铁路网的通达度,向南可快速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有效解决青岛沿海南下高速铁路通达能力不足的问题,还将极大地提升青岛西站的枢纽价值。

与此同时,位于胶东半岛的威海市也将借助既有的青荣城际铁路,改道潍烟高铁或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项目,大大缩短“北上南下”的时间。

京沪高铁二通道、潍烟高铁、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项目建成时,胶东半岛区域内的青岛、潍坊、烟台、威海等市将都可以快速融入全国铁路网,城市发展也或将提速。

    责任编辑:钟煜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