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样夸孩子,决定孩子一生的高度丨成长型思维
张怡筠情商教育
人们常说:“优秀的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但你知道,“夸孩子”背后隐藏的真正“教育杀手锏”是什么吗?
别急,往下看就知道了。
美国斯坦福教授卡罗尔,就曾在一个突破性的实验中证实:长期被夸“你真努力”的孩子,不仅比被夸“你真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新挑战,还能越挫越勇。
因为,孩子会认为:
“我现在所具有的优势,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我不断努力才能取得的。所以以后我要更加努力才能继续保持。”
长此以往,孩子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去追求自己要达到的目标,也会比别的孩子更不容易放弃,自然离成功就更近。
这,其实就是成长型思维的力量。
要知道,在孩子3岁后,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开启了吸收性心智。而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赞美孩子的努力、策略和选择等后天的努力;而非他的智商和天资等先天的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养成孩子受益一生的高度。
说这话的人可不是我,而是我身边的一位成长型思维育儿专家——喵姐。
听听她和女儿斗智斗勇的故事,或许你能有所启发。
大家好,我是高寿岩,家长朋友们都喜欢叫我喵姐。
自从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我在儿童教育这已深耕29年了。
这些年,我创立了“喵姐早教说”,还著有畅销书《成长型养育》,受到了千万家长的好评。
我也经常在全国各地分享家庭教育知识,光是开设的线下讲座,就有超过1000+场了。
因为在早教行业深耕多年,算得上是“老专家”了,还被邀请参加了很多电视节目:腾讯视频的中国首档成长观点秀《耐撕爸妈》,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请教请教》.......
甚至,还被邀请成为中央电视台教育栏目、中国幼教年会、亚洲幼教年会的特邀嘉宾,以及成为新浪早幼教研究院特聘专家。
被邀参加各种电视节目▲但最让我骄傲的都不是这些,而是我用自己独创的教育方法,让我曾经被医生诊断为自闭症的女儿,长成了一位独立、自信、内外兼修的大姑娘。
故事说起来要从十几年前说起了。
那年女儿2岁,有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有点异样:
只要身边有陌生人经过,女儿就会像受了惊吓一样。
出于谨慎,我立马带着女儿来到医院,结果被医生检查后告知:她可能有“自闭”倾向。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女儿还这么小,万一有什么闪失,她以后的人生可怎么办?”
周围人都安慰我说:“你别太难过,就做个普通孩子,让她快快乐乐的就够了!”
但沉默了一个多月的我,却立下了一个艰难又伟大的决心:我要给她一个闪光的不平凡的人生!
从那天后,我开始放下焦虑,接纳她本来的样子。同时,我也让自己去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开始研读大量的国内外儿童心理学著作。
每周都要从图书馆抱回一大摞书回家,久而久之,家里的书多的都已经放不下了。
于是家人就给我在走廊装了一整面墙的书柜,用来放我的专业书籍。
家里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书读的越多,研究的越透彻。
我也慢慢地发现:
一个孩子能否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
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往往做事不容易放弃,更能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能力更强,更加坚毅,因此更容易取得成功。
于是,我对女儿的教育,也不再像其他孩子的家长那样,只关注分数高低、有没有给孩子报好的补习班、有没有争取到重点学校的名额......
而是从日常的小事开始抓起,全方位提升女儿的“成长型思维”。
发现她专注力极强,于是便让她自己挑选喜欢的画画兴趣班,而不是随波逐流报最流行的兴趣班;
她害怕尝试和失败,我就把大任务拆解成小目标,增加她的掌控感和探索感,让她克服畏难情绪;
为了提升自制力,我给她制作了生活常规表,慢慢地她也能自己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了;
......
就这样,以前连门都不愿意出的女儿,慢慢地克服了自己的社交恐惧,还成为了朋友里的孩子王。
而且,我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使劲盯着她的缺点不放了,而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她去做一些她擅长的事情。
慢慢地,她找到了自信,变得越来越优秀。
陪女儿克服社交恐惧后来,我也渐渐发现,这些年我着重培养孩子的发展型思维,也让她变得和其他孩子不一样:
面对挫折:
考不好,别的孩子回家要么哭鼻子,要么就放弃;
但是女儿却笑吟吟地说:“困难没有办法多,这次失败了,我再换个方法就好了!”
面对困难和挑战:
学校举办演讲比赛,因为准备时间只有3天,很多孩子都不愿意参加;
偏偏女儿知难而上,自告奋勇参加,最后没想到还拿了一等奖,成了校园里的小明星。
面对别人的优秀:
别的孩子会觉得“人家天生就比我聪明,我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
但我的女儿就会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我也要学习一下!”
......
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但是她也从来不会觉得自己做不到最优秀。
“永远在努力,也永远在进步。”
在18岁那年,女儿竟然考出了19分的高分德福成绩(满分20分),一鸣惊人地考入德国名校学习建筑设计。
争气的女儿入学后不仅每门功课都常常得A,还好几次拿到了校园奖学金!
周围的亲朋好友知道后都羡慕得不行:
“你是怎么教的?把闺女教的这么出色?”
女儿在德国的精彩生活这一切,我这当妈的,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如果当时在女儿上小学之前,我没有意识到成长型思维对孩子的重要性,恐怕今天,女儿还只是一个平凡自卑的小女生吧。”我想。
现在的家长,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各种操心,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闺蜜晓梅也是如此。
前阵子去她家里做客,就目睹了一场家庭风波。
她们家的思思学习小提琴已经有几个月了,最近天天哭着不想去上课,这可急坏了晓梅。
“你这样半途而废的,以后能有啥出息?明天不上课就不准出门了!“晓梅朝思思大吼。
这话不说不要紧,思思听完更闹的厉害了,在家里哭的那叫一个惨。
看到这情景,临走时,我犹豫再三,还是把我的想法告诉了闺蜜:教育孩子,别着急否定他!
给孩子一个正面激励,再给一个“退路”。
“退路?那这样孩子不就更不会学了吗?”闺蜜问我。
“不是的”,我解释道:
“首先,告诉孩子学习小提琴的确困难,但是如果学好了,就可以上台演出,或者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把,给她一个向往感;
其次,告诉她,如果你觉得累了,咱们现在每周少上一节,但是不能间断,因为间断的话之前学的都会忘记,想捡起来需要付出更大的功夫;
最后,给她一个目标,咱们学完这个阶段,考到六级证书,如果你能拿下,那咱们就不学了!“
后来 ,闺蜜把这些说给思思,思思开心的答应,并且说只考下六级证书就不再学了。
然而,结果让闺蜜欣喜不已:思思不仅拿到了六级证书,还坚持练琴一直到现在。
更重要的是,思思越来越“知难而上”,不再是以前那个害怕吃苦的小丫头了。
现在,每当思思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说:“这比练琴简单多了!”
要知道,在0-6岁这个阶段,如果能培养好孩子的“成长型思维”,那孩子成功的几率就能提升至少70%。而从业29年来,我见过太多太多妈妈们因为缺少必要的教育知识,而白白错失了孩子成长的0-6岁黄金期:
因为孩子一次没考好,就数落孩子你怎么这么粗心、不努力?
因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忽略掉他身上的所有优点;
因为孩子犯了个小错,就莫名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冲孩子大吼;
因为孩子取得了某项成绩,称赞孩子宝贝,你真棒!你真是个天才!
......
大部分父母,总是喜欢当“木匠”,让孩子形成了“固定思维”:
殊不知,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通常遇到挫折容易放弃、害怕挑战和高目标,自然也就离成功远了。
而聪明的家长,应该是像“花匠”一样,将“成长思维”根植于孩子内心深处,使之成为一种能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