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殷宋五泽》03禹封虞国孟诸畔
目前,历史学家对先秦时期的朝代一般认为有夏、商、周“三代”。然而,在先秦史籍中却认为在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韩非子·显学》记载:“虞、夏二千余岁”,《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国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就夏商周之前有没有虞朝,普遍的意见是认为没有,以虞舜在位仅五十年来说,这作为一个朝代,是难以成立的。另一种意见认为,虞朝是古代史中实际存在很长时期的一个朝代。据《国语》《左传》等史料记载,可以列出有虞氏的世系有自幕至胡公满等15个名号。有虞氏的世系既可考定,则不能不承认有虞氏是一个朝代。
虞朝的有无尚在学术探考,但以舜为代表的有虞氏部落当是五帝时代的重要力量。夏商周三代之前,有尧、舜、禹相互禅让传说。作为五帝时代首领的虞舜、夏禹与商丘的关系可谓密切:舜的儿子是义均,被大禹封在商(今商丘境内)建立古虞国,而称商均。古虞国的位置在哪里?就在孟诸泽畔毗邻南侧。虞舜时期,有虞国位置本在今陕西平陆一带,到了舜子商均为什么突然迁移到了今河南商丘孟诸泽一带呢?这其间又有着什么样的风云变幻?本期将带您走进远古五帝时期,揭秘那段与商丘的历史渊源。
古虞城探源:大禹封国商均地
虞城旧城遗址虞城,坐落于豫东平原的具有四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邑。当地的文史学者与群众说起家乡的厚重文化可谓是如数家珍,说起仓颉造字、杜康造酒,谈到伊尹佐汤、木兰故里,而他们所讲的历史最久远的、也是与“虞城”之名来历关系最密切的,则是大禹封舜之子商均于此建立古虞国的事情。
说起虞城县,大家会想到如今日新月异的虞城县城。然而,这座县城仅60多年的历史,以前这里是马牧集,从1954年才将这里作为县城所在地。在此之前,虞城县的县城在今虞城县利民镇,从嘉靖十年(1531年)作为县城至1953年共计422年,当地称之为“老城”。更古老的虞城则在旧城李庄(今虞城济民沟与虞单公路交叉处西北300米处,已废),这里就是大禹所封商均的虞国都城所在,从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至明嘉靖九年(1530年)黄河决口此城淹没地下共存在3600年,可谓历史久远,当地称之为“旧城”。旧城遗址处现为农田及杨树林,曾有大量遗物出土。
大禹封商均的史实,典籍多有记载。清光绪二十一年《虞城县志·沿革》载:“夏禹受舜禅,封舜子商均于此,号虞国,从舜旧也。虞之名本此。”《商丘地区地名荟萃》:“相传禹封舜子商均于虞国(故城在今利民镇西南1.5公里),邑于此,故名。”《史记》《竹书纪年》《括地志》等亦有记载,《史记·五帝本纪》正义谯周云:“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城县。”《括地志》云:“虞国,舜后所封邑也。或云封舜子均于商,故号商均也。”《路史·后纪十一》:“女英生义均,义均封于商,是为商均。”
而且,“虞城”之名自古至今,四千多年不改,这在我国地名史上也是个奇迹。“盖自封建变为郡县,地名因革,不知几更。虞虽弹丸,自肇封迄今数千年,其间曰国、曰县、曰州、曰城,不无有异,而虞之号未尝易也。”(清光绪《虞城县志·沿革》)
禹封虞探源:东迁有虞解族群
历史上,虞舜的活动地望在今山西平陆一带。《帝王世纪》:“帝舜,即有虞氏。其先出自颛顼。”《索隐》:“虞,国名,在河东大阳县。舜,谥也。”大阳,今山西平陆县东北十五里。当时,虞舜在那里建立了有虞国及国家统治机构。然而当其年老,由大禹继位之后,他所在的有虞氏部落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与迁徙。大禹将舜子商均及族人迁徙于今商丘孟诸泽一带,在这里重建有虞国。
大禹为什么要将舜子商均封到孟诸泽畔呢?先看两则史料,《史记·五帝本纪》:“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史记·夏本纪》:“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大禹于是遂即天子位。”这里说舜死之后,禹将天子位谦让给舜子商均,自己避居于阳城。然而诸侯们却一致拥戴禹,禹于是继舜而即位。大禹践位以国宾待商均,使其“有疆土,以奉先祀”。不可理解的是禹为何封商均疆土远离故土数千公里呢?和舜的继位一样,关于禹的继位,文献中也有另外一种记载。韩非说:“舜逼尧,禹逼舜。”(《韩非子·说疑》)尧舜禹权力的交接,反映了他们所在的陶唐氏、有虞氏、有夏氏部落地位和实力的彼此消长兴衰与斗争。禹迁商均于东部,正是消解有虞族势力的手段之一,“清晰折射了有虞和有夏两大部族为争夺部落联合体最高领导权而进行的尖锐斗争,昭示着有虞在逐渐衰落的趋势中尽管竭力遏制有夏的兴起,却终于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的过程。”(马平安《中国传统政治的基因》)
对于商均的记载,《史记》谓之“不肖”,只知唱歌跳舞不理政务,而实际上在其它史料如《海内经》《荀子》《墨子》的记载中他并不如此,还是舟船和弓箭的发明者。太史公的记载,是儒家对于大禹正统继位“禅让”的一家理解。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过去史学家由于长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大都以儒家所传的禅让说为实录,信之不疑;而对篡夺说则不予理睬,或直认为系周末人不经之谈。”其实,“禅让和篡夺正是前后两种新和旧的社会因素、犬牙交错的过渡阶段的社会现实”。(王玉哲:《尧、舜、禹“禅让”与“篡夺”两种传说并存的新理解》)而禹终能继舜位、商均东迁的事实表明:有虞氏在逐渐衰落,有夏氏在发展壮大,有夏氏在与有虞氏的利益争夺中终于取得了胜利。再者,大禹选择将商均迁于孟诸泽畔,还因大禹曾在孟诸泽筑堤治水,对这一带熟悉;舜本东夷族人,将其子迁于东夷地盘名正言顺。
古虞国探源:水乡泽国望孟诸
孟诸泽对夏代以前有虞氏谱系的记忆和流传,反映了这个古族在尧舜禹时代所达到的较高文明程度,史籍中往往“虞夏商周”并提并非偶然。1956年杨向奎先生发表《应当给“有虞氏”一个应有的历史地位》,提出“有虞氏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历史时代。”2002年王树民先生发表的《夏商周之前还有一个虞朝》,再次从世系入手,提出了有虞氏的历史地位是较为特殊的,“很有必要探个究竟”。如是说,商均东迁重建有虞国也正是虞朝的延续。
商均建国于今虞城境内后,当时古汴水绕于北,小股河流于南;东临空桐,西望孟诸,曾有水乡泽国之称。万历三年陈旦所撰《虞城县志·序》:“豫州之虞城为商均所封也。‘导菏泽,被孟诸’,其名川广湄,自《禹贡》记之矣。”此记载阐述了商均封地时间与大禹孟诸治水的关系。北宋前,孟诸泽畔的虞城一带为游览胜地,汉代杨雄、司马相如、枚乘,唐代高适、李白,宋代苏轼、欧阳修等历史名人,都曾游历于此,并留有诗文。今虞城有商均墓、商均祠。
作者简介
马学庆,本科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宁陵县商务局局长,宁陵县史志办主任。为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商丘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商丘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先后在国家、省、市级媒体发表论文、文学等各类文章千余篇,专著有《范仲淹与商丘》《古宋七子》《殷宋五泽》《寻踪梁园》《大明名贤吕坤》《宁陵通史》《厚重宁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坚决》等10余部。完总策划:刘少杰
统筹:江涛
原标题:《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殷宋五泽》03禹封虞国孟诸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