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只因一个动作,孩子被送医抢救,这种病真不是矫情
孔令凯 丁香医生
养个食物过敏的孩子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知乎上有一个妈妈是这样回答的:可怕。每天小心翼翼、跑了无数次医院、换了无数次奶粉、连睡觉都睡不安稳......
图片来源:知乎@一切孩子食物过敏,对于父母来说意味着:
家里的饭菜要经过安检般的筛查
营养搭配必须额外关注
还要承受旁人不理解的目光
......
但很多人,特别是老一辈一听到「过敏」两个字,第一反应是:
这不能吃那不能碰,矫情!
以前的孩子也没这么金贵。
吃一点怎么了,多试几次就好了。
甚至还会不顾劝阻,偷偷往孩子的食物中加东西。
婆婆偷偷给孩子吃虾仁蒸蛋,导致孩子送医抢救
图片来源:微博其实过敏真的没那么简单,更不是娇气。
说严重点,偷加致敏食物,好奇让孩子尝试,无异于是在给孩子「下毒」!
我们特意请孔令凯医生来仔细说说,孩子食物过敏到底是怎么回事?
孩子过敏不是矫情8 类易致敏食物要谨记
1. 过敏是免疫系统的 bug,严重可致命
食物过敏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将某种正常食物,认为是对身体有害的物质,释放出免疫介质,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一系列反应。
孩子受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太早或者太晚添加辅食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免疫系统偶尔会出错,食物过敏可能就出现了。
过敏不仅仅是通常认为的红肿瘙痒,有的孩子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2017 年,英国一个 9 岁的女孩只吃了一口煎饼,就全身起红疹、发紫肿胀、休克,5 天后不幸离世......
图片来源:网络
父母们小心翼翼地检查孩子的每一口食物,不是矫情,完全是因为冒险不起啊。
2. 8 类常见的致敏食物
奶以及奶制品,包括牛奶、羊奶、奶粉,以及含奶的糕点、饼干;
蛋类,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等;
甲壳类,比如虾、螃蟹、牡蛎;
鱼类;
大豆;
花生;
坚果,比如杏仁、腰果等;
小麦;
大多数过敏反应发生在进食后 5 分钟到 1 小时内,很少部分在几天内才出现。
食物过敏 VS 食物不耐受
傻傻分不清?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除了很多人认知的「过敏=矫情」,还有一部分人会混淆过敏和不耐受。
据统计,大约 30% 的家长认为孩子进食某种食品后,有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大约占到所有儿童的 3%~10%,剩下 20% 左右的食物不良反应是食物不耐受。
1. 孩子食物过敏有哪些症状?
➊ 皮肤黏膜症状
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口腔、皮肤瘙痒等。
食物过敏导致的荨麻疹和嘴唇的血管神经性水肿➋ 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便秘等。
➌ 呼吸道症状
流鼻涕、喉头水肿、哮喘等。
2. 食物不耐受主要和吃的量有关
食物不耐受是因为体内的相关酶缺乏,导致吃下去的东西不能被完全消化利用。举个例子,
孩子喝 200mL 奶,感觉还行。
但如果让孩子一次喝 2000mL 牛奶,那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恶心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乳糖酶被用光了,奶里面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成气体、酸性物质等,导致孩子不舒服。
简单来说,食物不耐受是吃得越多越不舒服,食物过敏是无论吃多少都会出现不良反应。
如果想准确判断孩子是不是过敏,可以做一下回避-激发试验(如果孩子过敏表现有点重,不建议在家里激发)。
如果宝宝摄入某种食物后,出现了过敏反应;之后停止摄入这种食物,过敏反应消失;再之后,再次摄入这种食品,又出现了过敏反应,两次过敏反应的强度可以不同。如果孩子有反应,基本就可以确定过敏了。
以毒攻毒不靠谱
食物过敏重在忌口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有些家长会认为:孩子过敏就是身体不够强大,以毒攻毒,不断让孩子尝试这个食物,时间长了不就好了么?
从理论上来说可行,但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掌握不好剂量,孩子的过敏症状会越来越严重,甚至死亡。
最好的办法是忌口,但不是终生忌口。大部分食物过敏,到达青春期时都能消退。
1. 怎么忌口?
只对该过敏食物忌口就行,以及所有含过敏物质的食品。比如孩子对鸡蛋过敏,那么就不要吃鸡蛋,也不要吃含有鸡蛋成分的蛋糕、面包等。如果孩子还在吃母乳,那么母亲也不要吃含鸡蛋成分的食物
2. 忌口多久?
不同食物,建议的忌口时间不同。比如花生,建议忌口 1 年再得到医生同意后进行激发实验;水果,建议 6 个月左右实验。
5 个方法
预防孩子食物过敏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1. 孩子出生后母乳喂养至少到 6 月龄
2. 母乳妈妈食品种类要丰富
3. 引入辅食的时间不要早于 4 月龄
4. 少用消毒剂、杀菌剂
5. 不滥用抗生素
食物过敏,在很多老人家和外人眼里是矫情,是金贵;但对孩子和父母来说,是痛苦,是无奈。
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不要随意调侃,更不要随便逗喂,意外只有 100% 和 0%,孩子的健康我们真的输不起。
本文经由卓正医疗儿科医生,湘雅儿科学博士 钟乐 审核责编 梅姨
题图来源 站酷海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