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浙江摄影师花10年时间,记录浦东传奇变迁下的寻常百姓

2020-11-11 18: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993年3月5日,吴建平到上海出差。中午在外滩游览,拍到了几位衣着打扮看似农民工的兄弟,在隔江观望建设中的浦东。此图的拍摄,或许为他四年之后拍摄《浦东人家》埋下了伏笔。

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上海的浦东新区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标杆。陆家嘴金融区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所构成的天际线当然是标志性的。但频频亮相中国媒体的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科技园区、上海迪士尼乐园,昭示着浦东想要成为全方位标杆的雄心。

正如官方叙事中所描绘的沧桑巨变,浦东在短时间内由边缘化的郊区转变为现代化的城区。事实上,30年前陆家嘴金融区还是个名为“烂泥渡”的镇,破败拥挤的矮旧房屋与黄浦江对岸气派的万国建筑群形成鲜明对照。

这样的对比凸显了变化之大,但在某种程度上却也忽略了变化之前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以及变化的过程。幸运的是,从1997年到2006年,来自浙江的摄影师吴建平,花了近10年时间,用镜头记录下了浦东的变迁。

从东方明珠电视塔上俯瞰,1997年

以下是摄影师吴建平的自述:

一切始于1997年,我对一位上海朋友的拜访。彼时,浦东开发开放已经有7年,建成不久的东方明珠塔已经成为地标。从塔上放眼望去,我发现脚下还有大片老旧的棚户区。

高耸的东方明珠塔,举目可见的工地,破旧的老式民居,这一混杂的景象立刻激发了我的兴趣。多好的摄影题材!

农历新年第一天早上,居民们在走亲戚之前化妆,东昌路,1999年

一对新人正在举办婚礼,铜山街,1999年

一个女孩打着“大哥大”走过,十八间弄,2000年

两个居民在街边绞干毛巾,东昌路,2000年

排队上公厕的人们,老白渡路,1999年

一位男子在家门口洗澡,白莲泾,2006年

第二天我就回到了那片棚户区,在那里转了一整天。想要接近摄影对象并被他们接受并不容易。这一天,我遇到了一位大姐。她大清早推着一辆破破烂烂的木板小轮车,车上堆了满满当当的两层的马桶。小车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艰难前行。

她见我一直看她,警觉地说:“侬哪能嘎?”她怀疑我是在踩点的小偷。那时她手里拿着一个马桶刷子,卖力地刷着马桶。眼前的景象让我的心情有点复杂。棚户区里没有抽水马桶,需要人工每天早上倒马桶。在多次去拍摄之后,我才知道,她有一个智障的孩子,全靠她倒马桶养家糊口,风雨无阻。

仁记路,1997年

在我拍摄浦东人家的过程中,最让我惊喜的是居住在棚户简屋里的浦东人那种超然于日常生活的艰辛与居住条件的窘况之上的张力。浦东人的忍耐、善良、明理和对生活的乐观令我感动。

去多了之后,很多居民都认识了我,主动与我聊天。有的居民还会热情邀请我去吃饭甚至留宿。当时,拆迁的计划陆续公布,我也很想知道他们的心情。

虽然抱着留恋与乡愁,但大多数与我交谈的人都很高兴这片土地将被重新开发,期盼住进新的公寓房,用上抽水马桶。

正在搬家的男子将电视机搬上车,东宁路,2000年

人们在打麻将,东昌路,1999年

人们在家中使用电脑,姜家弄,2000年

夏日,一位男子在家中打盹儿,东宁路,1998年

一位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家中阁楼学习,东昌路,1998年

一个小姑娘在家中练习写毛笔字,东昌路,1999年

女人在祖母的古董梳妆台前涂口红,东昌路,1998年

一场暴雨过后,踢足球的少年,东昌路,1999年

两个男人看着一场街头足球赛,银城南路,1998年

有一天在从浦西到浦东的轮渡上,我问一位浦东居民,如何看待浦东开发。他望着浦东拔地而起的高楼,意味深长地和我说道:“浦东再不开发,我连个乡下人都不如了。”

长久以来,浦东与一江之隔的浦西比,差距实在太大了。曾几何时,浦东人去浦西会说是去上海,甚至不将自己的区域视为这个大城市的一部分。

2003年,我在浦东陆家嘴举办了摄影展。当时,陆家嘴的棚户区几乎已经拆光,已无处寻觅照片中的场景。很多以前拍摄过的居民看着照片中昔日的家园,都很激动。既念起旧时光,又慨叹变化之大。

搬家的人们,仁记路,1998年

春节放鞭炮的孩子们,东宁路,1999年

一个家庭在农历新年拜访他们的亲戚,其昌栈码头附近,1999年

胡梅嘉正在给她的宠物狗洗澡,烂泥渡路,1997年。这条狗是4年前,她花了1000元从云南西双版纳买回。

工人们在建筑工地打台球,花园石桥路,1997年

2006年之后,因为各方面原因,我就没有继续拍摄浦东了,一晃14年,不知道照片中的这些老朋友们如今身处何方,过得还好吗。虽然一直都未能与你们再见面,心里是一直非常想念你们的,祝你们一切都安好!如果能联系上,想再为你们拍张照。

一位男子在码头吹奏萨克斯,1999年

我很庆幸自己见证与记录了这些老浦东人家的历史,这也是摄影的魅力所在。这历史似乎已烟消云散,却让我们记得从哪里来。如果说今日的浦东是一个标杆,正是这些老浦东居民,无论是行动上还是精神上,积极地参与到了这个标杆的塑造中。

摄影:吴建平

编辑:陆华、丁依宁、王恒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