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楚汉战争:刘邦的领导艺术
张国刚 中华书局1912
《资治通鉴》这部书“网罗宏富,体大思精”,毛泽东一生读了17遍,说每读一遍都获益匪浅,是一部难得的好书。的确,《资治通鉴》是一部不可替代,更是一部不可不读的史学经典。然而,这部书卷帙浩繁,一般人很难通读,即使通读一过,也很难体会其中的智慧。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张国刚教授潜心研究《资治通鉴》数十年,用了6年时间精心撰写了《资治通鉴启示录》,是一部当代著名学者解读《资治通鉴》的“当量级”新作!
书中对《资治通鉴》中重要人物的命运沉浮、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读,深刻剖析了改革中的刚性与柔性,人生职场上的进与退,军事斗争中的奇与正,权力平衡中的轻与重,驾驭部属时的宽与严,政治生涯中的方与圆……是人生成长各个阶段的必读书。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作者总结出的122条启示。这122条启示,立足当代视角、观照现实,包括修身养性、治国理政、为人处世、选人用人、家风家教等各个方面,既具实用性,又发人深省、令人深思,体现了学者的高度、思想的力度、面向的广度。
可以说,《资治通鉴启示录》让《资治通鉴》这部体量宏大的古典巨著变为通达实用的大众历史读本,为读者架起了一座“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桥梁。
今天,我们选取书中“楚汉战争:刘邦的领导艺术”这一节的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看看刘邦的成功能给我们带来哪些经验和启示。
草莽出身的刘邦,没有专门学习过领导力之类的管理课程,他的领导风格既自出机杼,又中规中矩,不离大道。
公元前202年,刘邦定都洛阳,两年后迁都长安,群臣宴会,酒酣耳热之际,一向行事不拘的刘邦,竟然一本正经地总结起成功经验来。他询问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而且预先声明要讲真话,“毋敢隐朕,皆言其情”。群臣恭维说,陛下与大家一同分享胜利的成果,项羽却不能。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于是他自己娓娓道来:“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
《楚汉传奇》剧照大家都很佩服刘邦的结论。刘邦把成功归于张良、萧何、韩信,说他们才是人中豪杰。说明他不仅有自知之明,而且有知人之智。假如做进一步的分析,刘邦用萧何是可以理解的,萧何与他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刘邦用张良也是可以理解的,张良出身高贵(韩国相门之后),秦二世元年刘邦起事不久,与张良相遇于留,二人就有合作关系。张良的智谋是久经沙场考验的。
最体现刘邦识人用人魄力的是用韩信。
韩信像韩信的家乡淮阴,离刘邦的故乡沛县、项羽的故乡下相并不远。项羽的大将龙且瞧不起韩信,因为韩信年轻时胆小怕事,忍受“胯下之辱”。大约这也是韩信在项梁、项羽叔侄手下,一再献计却不得重用的原因之一。
韩信少年时代的平庸,项家军知道,刘家军一定也知道。刘邦以汉王之尊,入主汉中,韩信只身来投,不得重用,便可想而知。但是,经过一系列事情,在夏侯婴、萧何的力荐下,特别是在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刘邦一改先前的轻视态度,拜韩信为大将,这就不能不佩服刘邦的气度了。
第一,刘邦的大将周勃、灌婴、曹参、王陵、樊哙,都是从沛县起兵的“老人”,论年纪、资历、军功,都在韩信之上。任命年仅28岁的韩信为大将军,地位在诸将之上,刘邦不仅要说服自己,还要说服军中高层。看后来陈平来投之时,刘邦用以监督诸将,招来周勃等一片反对之声,不难想象,重用韩信时的阻力,一定更大。事实证明,诸将都能服从韩信,刘邦能把自己的意志贯彻下去,体现了其非凡的领导力。
第二,韩信拜将之后,提出的“汉中对”,分析刘、项双方的战略态势,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刘邦相见恨晚,立即付诸实施,表现出高度的判断和决断能力。彭城之败后,刘邦又采纳韩信建议,开辟北方战场,授以数万之众,令其独当一面。并且故意南下出兵宛、叶,把项羽引向南阳方向,配合韩信在北边开展的军事行动。
第三,如何驾驭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也考验着刘邦的领导智慧。首先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刘邦重用韩信,言听计从。韩信破齐,龙且救齐被杀,项羽感到了危机,派武涉去游说韩信,策反韩信背汉。韩信谢绝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可见,刘邦的恩德感召了韩信。其次是“用人要疑,虽疑要用”。刘邦驾驭韩信,并不仅仅停留在恩宠笼络上,而是有制约措施。韩信的监军张耳,是刘邦的儿女亲家。韩信手下的大将周勃、樊哙等,都是刘邦的铁杆心腹,韩信的军队保持着对于刘邦的忠诚,破赵之后、灭楚之后,刘邦轻易就把韩信的军队收回了。因此,韩信要想背叛刘邦,并不那么容易。
能识人,能用人,能驾驭,在用韩信问题上,刘邦的领袖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项羽爱面子不同,刘邦的最大特点是务实。他能够把握住根本利益与次要利益之间的关系,把面子之类的事情看轻。
刘邦西进的第一站是陈留。郦食其来见刘邦,大约所托之人只是一个骑卒,身份不高,介绍的又是一个儒生,刘邦不太重视。郦食其被引见时,刘邦正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这是很失礼的事。但是,当郦食其显露出不同凡响的气度后,刘邦马上整衣冠,以礼见。听郦食其高谈合纵连横的谋略后,刘邦马上请他吃饭,问“计将安出”。这中间前倨后恭的态度变化,毫无过渡。
务实需要理性,要审时度势。刘邦入咸阳,住进了阿房宫,很是享受秦宫的金宝美人、狗马之物。先是樊哙、后是张良提醒他,是要做富家翁呢,还是要成就天下业?刘邦猛然警醒,立即搬出阿房宫,还军霸上,以待项羽所率诸侯大军,表现得很理智。
遭到项羽猜忌后,刘邦放下身段,以主动请罪的方式去项羽军营释嫌。鸿门宴上更是准备厚礼,卑躬屈膝。刘邦忍气吞声,放下身段,躲过了一劫。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最先入关中灭秦的刘邦,被安排到汉中为王,因为项羽、范增忌惮刘邦在关中会如鱼得水。此时的刘邦,真想与西楚霸王拼命。但经萧何、周勃等人一劝,刘邦很快就放弃了鲁莽的想法,乖乖去了汉中。有一个地盘,总比与项羽拼命找死强。
《鸿门宴》,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出版理性的结果难免冷酷。彭城失败,刘邦回老家接家眷。孩子们与大人们走散了。刘邦接了儿子女儿上车。后面项羽的追兵逼得紧,刘邦几次推儿女下车,要独自逃跑,是随从夏侯婴一次次把孩子们抱上车。刘邦甚至用剑逼夏侯婴,让他不要管孩子。这件事让刘邦背了黑锅,面子丢大了。其实,也许刘邦意识到孩子们跟着军队一起逃命很危险,放下孩子,楚军未必会加害他们,否则在乱军中反而会遭遇不测。事实上,刘邦的其他家属被抓,并没有被害,只是成了人质。
退一步说,刘邦即便是为了逃命而放弃孩子,这也需要深入讨论。“为天下者不顾家”,大约是古人的普遍认识。正因为刘邦活着,刘邦的家人才有人质价值,才都保住了性命,后来由于双方和解,都被释放了。设想一下,假如刘邦被俘,刘邦的孩子是否能保住性命呢?这就不好说了。在广武山楚汉对峙之时,项羽威胁要烹了刘邦的父亲。刘邦笑嘻嘻地说:我爸即你爸,你要烹了我爸,别独自吃了,记得分我一杯羹!残忍的项羽还是忍住了没有动手。这不仅是因为项伯在旁劝说“为天下者不顾家”,而且也因为刘、项之争不是私怨,而是争夺天下的大事!
刘邦理性务实,处理家国问题态度冷酷,而在处理功臣问题上,更是如此。韩信功高盖世,刘邦之所以有天下,军事上大抵皆韩信之功。可是韩信在楚王的位置上也就一年左右,刘邦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把他降为淮阴侯。从此韩信因为“失职怏怏”,满肚子牢骚,五年之后,因为涉嫌谋反被吕后杀掉。刘邦是现实主义者,兵不如楚军,将不如楚王,韩信的楚国成为大汉江山的安全隐患,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把韩信主政的藩国撤掉,改封为侯,刘邦心里才踏实。司马光认为,高祖确实有负于韩信,但是,韩信也是咎由自取。
理性务实地处理功臣的恩怨,在雍齿和季布兄弟身上看得更清楚。
雍齿曾经随刘邦起兵,为刘邦留守丰邑(今江苏丰县),却投降了魏国的周巿,刘邦攻打不下,搞得很难堪。后来雍齿又辗转归附了刘邦,由于立功很多,刘邦虽一直怀恨在心,却没有动手。张良告诉刘邦,陛下依靠这些将领得天下,诸将人人争功,却担心不仅得不到分封,反而会因为往日的过失遭到清算。张良建议,要想稳住各位有功将领的心,就要封一个你最恨的人为侯,这样大家才放心。于是,刘邦选择了雍齿,择日举行宴会,封雍齿为什方侯,食邑二千五百户,果然稳定了人心。
雍齿,《楚汉传奇》剧照季布的情况也是这样。季布是项羽手下著名的猛将,多次追击汉军,窘困汉王。刘邦称帝后,悬赏千金缉拿季布。季布隐姓埋名,髡发毁容,藏匿民间为奴。有人告诉刘邦,说季布是能人啊,逼急了南走越,北走胡,岂不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吗?不错,季布是项羽的大将,但楚汉相争,为项王出力的人还少吗?能够抓捕杀净吗?应该赦免季布。刘邦采纳了这个意见,请出季布,任命为郎中。汉文帝时,季布官至河东郡守。
季布的同母弟丁公,本名丁固,也是项羽的部将,但命运却与季布迥异。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败,丁公追击刘邦,形势危急。刘邦说,两贤狭路相逢,何必逼迫太甚。丁公乃放了刘邦一马。及至刘邦登基,丁公想来邀赏。刘邦却说,丁公为项羽将,不忠,有私心,项王之所以失天下,就是有丁公这种人。刘邦把丁公捆绑在军中作为反面教材巡回批判,最后把他杀了。司马光作“臣光曰”,对此大加赞赏,不仅不说刘邦刻薄寡恩,反而称赞他能“断以大义”,“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这是从巩固政权的高度看问题,不为儿女恩怨所左右。
总之,与项羽的“沽名钓誉”相比,刘邦既注意维护自己宽大长者的“仁者”形象,又务实、理性地处理当下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作为一个开国的统治者,刘邦确实高人一筹,项羽不是他的对手。至于嬉皮笑脸的形象,那不过是体现刘氏领导艺术的外衣而已。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启示录》,中华书局2019年8月出版
《资治通鉴启示录》(全两册)张国刚 著
简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39129
68.00元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原标题:《楚汉战争:刘邦的领导艺术 | 资治通鉴启示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