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CMO治疗47天的六旬老先生在沪出院,女儿送来锦旗感谢
4月15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名曾经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出院,这也是上海最早出院的两名ECMO患者。
上海卫健委的通报显示,有17例病例当日出院,其中两例为本地确诊病例,一位62岁另一位64岁。
“这47天我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全部都在做梦,醒来时已经是第48天。”童先生说,今天也是他第一次出来晒太阳,天气很好很暖和,阳光明媚。对于昏迷中的梦,他已经不记得自己梦到些什么,当时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过去。
今天出院前,童先生还吃了一碗面。“我觉得很香,很想吃,很快就吃完了。”他说,非常感谢医护人员对他的照顾,“特别是护理,照顾得非常到位。”如今,他也可以走路了,最多连续走过5分钟,全身也有力气了。
等到回家以后最想做什么?童先生说,他还是要好好恢复,好好养病。“我虽然退休了,不能给国家做很多贡献,但是要做一个好公民是可以的,我会积极参加社区的活动,特别是公益活动。”他告诉记者,自己也离不开家人,想告诉家人很爱他们。
现场,童先生的女儿童女士送来了锦旗,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父亲是来上海过年的,于1月23日到达上海,刚开始症状很轻微,但病情发展得特别快,短短五天内,就从轻症病人发展为需要上ECMO救治的危重症病人。
“在救治过程中,所有医护人员都付出了很多,包括专家的决策、医护人员的日夜精心照料,时刻监控各种指标,不停地开会想办法解决一道又一道难题。”童女士说,作为家属,其实也帮不上什么忙,除了感谢所有医护人员的付出,上海人民、各级政府的支持外,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才能感谢大家。因此,这次就专门定做两面锦旗,之后也会对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逐一上门拜访感谢。
童先生的家属送来锦旗。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中山医院医生李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类似的病毒性肺炎或者其他的疾病,这个上机时间算很长的,“我们任何一个重症的病人,ECMO的时间越长,风险就越大。我们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把所有的风险始终保持在一个可控的程度。”
李欣坦言,这一方面是医方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医护人员非常尽心尽力,特别小心地维护所有情况,稍有风吹草动,结果便可能会发生变化。
他还介绍,所有医务人员分为各种团队,比如治疗团队、呼吸团队,护理团队也一直在轮换。ECMO也是一个团队,前前后后一共有7个医生在里面轮换。团队力量的付出特别大,上海在新冠肺炎治疗上投入和保障都很大,加之整体医疗质量、医疗水平,以及日常的学术沟通、学术交流,还有其他的生命支持技术,包括其他的感染控制等,这些细节都有了保障。所有的细节决定了病人的状态,“可能一个细节做不好,这个病人可能就没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