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90%父母都会犯的喂养错误,快看看你做了几个?

2020-04-15 10: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儿科医生鱼小南

鱼小南:80后儿科医生妈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主治医师。

健康中国优秀科普作者,新浪育儿母婴自媒体金牌专家、十佳自媒体、值得妈妈信赖的育儿书作者,新浪微博十大影响力育儿大V,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今日头条年度优秀自媒体品牌、头条健康金处方作者,年度健康头条号。

辛辛苦苦养了几个月娃,一上体重秤,“我有没有看错?体重一点都没长?”爸妈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觉得自己太没用了,连养个娃都是“光吃不长肉”型,然后,有的爸妈会陷入自责,有的爸妈会拼命让宝宝多吃多吃……

这些啊,都不是正确的育儿,正确的育儿是要复盘,看看哪个环节出了错。

怎么看?小南罗列了几个饮食方面最常见的坑,看看你们踩了没。

胖乎乎是检验育儿的“标杆”——

很多爸妈(和长辈)都觉得,宝宝吃得胖乎乎,小胳膊小腿一节节藕段似的,才说明养娃养好了,体态均匀的“不行,肯定是吃太少了,没用心喂养”。

且不说小胖墩们会有各种健康隐患,这种心态也容易给爸妈很大的压力,其实只要宝宝的生长发育曲线在正常范围内,不必追求别人家宝宝的那种肉嘟嘟。

零食不断——

有的爸妈看宝宝正餐不好好吃,生怕他饿肚子,想着只要肚子能吃饱吃啥都一样,从眼睛睁开就吃吃吃。

如果宝宝吃了大量的糖果、糕点甚至膨化食品等零食,绝对会影响健康。就算是水果酸奶这类零食,吃太多了也会影响到一日三餐的正常摄入。

早餐只吃鸡蛋牛奶——

鸡蛋牛奶虽好,有足够的蛋白,但能提供的热量太少啦,宝宝吸收也不会太好。

一份好的早餐,吃点啥?谷物、动物性食品、奶类及蔬菜水果这四大类。特别是馒头、面条、稀饭、面包等谷类食物,能给宝宝提供足够的热量,不能缺少。

药补比食补好——

这也是很多爸妈容易踩的坑,觉得宝宝吃得少,肯定会营养不够,就各种补,锌铁钙……一顿操作猛如虎,不光给宝宝的脏器增加了负担,还白白浪费了银子。

即便宝宝真缺了什么营养素,也是需要去医院确诊,然后遵医嘱适当补充。

不爱蔬菜吃豆制品也一样——

很多宝宝都不爱吃蔬菜(小南家的也一样),老母亲们操碎了心,怎么办?“有了,吃豆腐喝豆浆!”

豆制品确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植物性蛋白质,但是豆腐不能取代蔬菜尤其是绿叶菜的营养,长期用豆制品替代蔬菜,宝宝会缺乏维生素和纤维素的。

吃低脂食物更健康——

低脂食物?小南的第一反应:不是妈妈们减肥最佳搭档吗?怎么给宝宝吃了?

偶尔吃吃没问题,长期的话就要注意了,宝宝会营养不良的。尤其是小宝宝,不要喝低脂、脱脂牛奶,还是要喝全脂牛奶。

就拿幼儿园宝宝的饮食结构来说,脂肪供能占比需在30%左右,这可不是低脂食物能撑起来的。

宝宝辅食怎么吃?

坑说完了,然后呢?当然是说说怎么吃啦。小南还是分阶段来说吧,爸妈可以挑自家宝宝年龄段的那些内容看。

6-8个月——

母乳或配方奶,还是宝宝主要的口粮,每天奶量应该在600-800ml之间。辅食只是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帮助宝宝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维生素D确保400IU/天。

辅食的第一口,要吃富含铁的婴儿米粉,再开始慢慢添加半固体或固体食物,比如果泥、菜泥、肉泥等(肉泥可以从红肉泥开始)。每添加一种食物先观察3~5 天,看看宝宝会不会过敏。

9-11个月——

和之前一样,母乳或配方奶,还是宝宝主要的口粮,奶量也维持不变。维生素D还是要确保400IU/天。

这个时段食物品种要逐步多样化,逐渐过渡到成人食物,而且也是食物质地转换、宝宝学习咀嚼以及自己吃饭饭的关键时期。

12-36个月——

1岁后,宝宝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家常食物,可以少少添加一点盐,一日三餐的规律最好全家人一样,一家人整整齐齐坐在餐桌边吃饭(宝宝可以坐在餐椅上,用自己的餐盘)。

有条件的话,还是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只要妈妈有奶,宝宝也还要吃的话,可以喂到2岁。1岁-1岁半,每天奶量要确保有400-600ml。

然后,这个阶段开始,宝宝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了,不要挑食偏食,15个月要戒掉奶瓶,改用杯子喝水、喝奶了。

总得来说,宝宝的食物需要有这些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又叫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水和食物纤维。

尤其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这3类热量营养素,分别能给人体提供60%-70%、20%-25%、10%-15%的热量,要保持住这个比例平衡才能健健康康。

所以,宝宝必须摄入多种多样的食物来确保营养成分充足。宝宝6个月起必须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否则就会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像鸡蛋缺乏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宝宝的饮食一定要比例恰当,不能过度,也不能不足。

原标题:《90%父母都会犯的喂养错误,快看看你做了几个?你耽误孩子没?》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