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抗疫日记 | 首次中班就等来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原创 上海市护理学会 上海市护理学会
编者按: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上海广大护理人员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她们用行动践行使命,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为展现广大护理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文素质和精神风貌,弘扬护理工作者“扶危度厄、勇往直前、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上海市护理学会于近期开展了2020年“抗疫天使”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并在官方微信订阅号上开设了“抗疫天使”专题栏目。本栏目发布的原创事迹的图文资料均由上海市护理学会团体会员单位护理部供稿。特此鸣谢!
本期“抗疫天使”专栏,我们讲述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护士鞠莹的故事。
传说古代有一个年兽,每年都会带着疾病与瘟疫降临人间。2003年,它被称为“SARS”,今年它的名字叫“2019-nCov”。
在2019年末,我已经通过各种推送零零碎碎地听到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肺炎的新闻,然而这戴着“王冠”的病毒犹如汹涌的潮水,随着春运瞬间席卷了我国大部分地区。湖北、广东、浙江、北京、上海……一个一个城市在地图上渐渐染上红色,尤其是湖北,已是触目惊心的深红色。
当我站在门诊13楼紧闭的两扇门前,我的内心是忐忑的。仿佛门里面关着一个张牙舞爪的怪兽,正对着我们虎视眈眈。好巧不巧,支援任务的第一天,就是中班,我能胜任这个中班吗?我需要做些什么?会有长时间的职业暴露吗?在临危受命接受支援疑似患者护理任务的那一刻,我的情绪是有些焦躁的,对于隔离病房的职业防护仅限于书面知识没有实战经验,且经常被同事戏称为“虚人”的我来讲,真的是巨大的挑战。然而,既然已经身穿白衣,头戴燕尾,时刻牢记南丁格尔女士的誓言那是必须的。于是,在战战兢兢抖开隔离衣,仔细研究了一下如何穿戴,按照提示一步一步做好防护后,我缓缓地打开了大门,迎接我在仁济医院抗击武汉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战线支援的第一天。
与往日人来人往的病区相比,隔离病区显得格外空旷,各个病室也是大门紧闭,透过门上的玻璃能看到被隔离的疑似患者们或面无表情,或一脸苦闷;或睡在床上看手机,或来回踱步。我知道,他们其实都有些焦躁,都在等待着一纸报告。其实于我来讲,何尝跟他们不一样,也在等着那纸报告,虽然真心期盼着阴性,现下却要将他们当做阳性患者来隔离。
在这首次的中班里,我等来了一个好消息以及一个“坏”消息——病区里八位患者,有七位已经在昨日送检了第二次的标本,且全部为阴性,这就代表着,他们解除警报,明日就能出院,在接受常规治疗后,很快就能恢复健康。“坏”消息是,唯一没有采样送检的患者,需要我在晚上8点完成采样并送检,这就代表着我要独自完成穿脱防护服,采样,送检等步骤。这让我再次怀疑起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这一系列操作了。
由于完全没有经验,我首先仔细回忆了一下穿戴防护服的方法,按照要求在治疗室里完成了穿戴,果然,穿好防护服的我,被严严实实地包裹了起来,身上真的是密不透风,因为才一小会儿,我的防护眼镜上已经有了一层薄薄的雾气。当我握住病室门把手的那一刻,紧张、担忧、疑惑,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此时此刻,似乎能体会到此时身在疫区的人们的心情。我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尽量轻快地完成采样工作,待到我退出病房,浑身湿热,头上背上已经沁出汗水。我迅速地处理用物,脱掉防护服,当更换好隔离衣后,居然有一些小小的成就感。
但我知道,这场战役才刚刚开始,这里是属于我的小小的战场,这里并不是最前线,在这场战斗里,我要保护好自己,既为了我自己,也为了更多的患者,还为了圆一个美丽的谎言,因为家中长辈们,还不知道我与病毒的距离那么近……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撰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鞠莹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图片编辑:张诗怡
原标题:《【抗疫天使】我的支援日记——鞠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