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麦粒肿,中医有办法吗?
原创 邹月兰 石云 DrShiyun
近期,有患者问起麦粒肿的事,我从小时候就听说其俗称位偷针眼。这段时间因疫情限制,很多人久居家中,饮食肥甘厚腻,故容易滋生麦粒肿。麦粒肿是指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引起麦粒肿的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渊源】
中国医学很早就对本病有认识。在隋代的著名医学典籍《诸病源候论》就有描述,其《目病诸侯》这样说:“人有眼内眦头忽结成皰,三五日间便生浓汁,世呼为偷针。”看了才知道,原来偷针眼的来源可以追溯至隋代!
【病机】
中国医学在眼科有“五轮学说”,起源在宋代。根据“五轮学说”,胞睑属“肉轮”,与五藏的脾相对应。脾和胃是一对关联藏府,脾胃功能正常,饮食物的消化和转运就正常,胞睑可以得到脾胃消化转运的营养滋润,功能正常。但如果饮食不节,过多食用肥甘厚味,就会引起局部湿热壅塞,慢慢发为麦粒肿。另外,由于胞睑位于眼珠前部,易受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如果体质湿热,恰逢自然界湿热、风热之邪侵袭,则致胞睑红肿、疼痛、酿脓溃变。
【概述】
麦粒肿表现为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外麦粒肿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现在皮肤面(图1);内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表现在结膜面(图2)。当脓液局限积聚时出现黄色脓头,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很多小孩子容易反复发作,往往是脾虚,不能代谢饮食而来的湿,所以病情缠绵。
早期以湿热敷治疗,应用抗生素眼药水,当炎症得到控制,脓液聚集形成波动感后可切开排脓。很多人都用以前医学不发达时候的老方法,用头发或者铜丝去处理,这样更容易引起进一步的感染;也切忌不适当的挤压,以防炎症向眶内、颅内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海绵窦静脉炎、脑膜炎及脓肿等而危及生命。【鉴别】
平时有一种称为“霰(Xiàn)粒肿”的病很容易被误认为是麦粒肿。这个霰粒肿是因睑板腺排出管道阻塞而形成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又称睑板腺囊肿。在眼睑上可触及坚硬肿块,但无疼痛,表面皮肤隆起(图3),初起眼睑皮色如常。霰粒肿早期较小的时候可以热敷,促进吸收,大的霰粒肿只能借助手术。当霰粒肿感染的时候才会出现肿痛的现象。所以会让人容易混淆。
别看麦粒肿是个常见的小毛病,但疼痛起来也不好受。中国医学治疗麦粒肿有一种特别而且有效的方法——耳尖放血。“放血”二字听上去很可怕,实际是刺破皮肤挤出一点坏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方法的主要过程:【选穴】
耳尖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的穴位。《针灸大成》云:“在耳尖上,卷耳取之,尖上是穴。”即:患者正坐或侧伏,折耳向前,于耳廓上端取穴。取穴方法:耳朵折向前,耳尖顶端,食指所指处。(图4-图5)
【穴位功效】耳尖穴具有抗炎退热、抗过敏、镇静醒脑、明目止痛、降血压、止眩晕等功效,主治眼、面颊、咽喉病、脑神经病症、皮肤病等。尤其对麦粒肿、急性结膜炎、发热、高血压等效果好(您没看错,这个穴位放血还可以临时降压,根据石医生经验,放血后5-10分钟可以降压10-15mmHg,收缩压下降更明显)。
【治法】
耳尖穴最常用的刺法是刺络疗法,又称放血、刺血,具有清热解毒、镇静止痛、消坚散结,降血压等作用。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约1-2mm深,随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根据邹医生经验,对麦粒肿肿痛明显的患者,放血之初血色暗黑。放血并非越多越好,以逐渐转为鲜红为度。治疗后患者痛感即刻缓解,可明显缩短病程。
所要强调的是,这个治疗虽然简单,但本文并不鼓励患者在家自己治疗。因为,感染得风险无法避免。可以就近去中医医院眼科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就诊。
*本文主要撰稿人邹月兰系上海市眼病防治所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医师。
原标题:《麦粒肿,中医有办法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