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神奇的心理学效应系列(五)——从众效应
以下文章来源于应用心理科学 ,作者许老师
应用心理科学浙江省联合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在“立足心理应用,服务大众健康”的理念下,联合国内外顶尖心理专家,助力于推动心理学产业化发展,院下设六大服务:EAP服务、心理体检、儿童发展、人才培训、产品研发、党建管理,在这里,总能找到您所需。
新朋友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老朋友 点击右上角分享
不知你是否听过作家詹姆斯·瑟伯(James Thurber,1894~1961)的一段传神描述:突然,一个人跑了起来。
也许是他猛然想起了与情人的约会,他已经迟到很长时间了。
不管他想些什么,反正他在大街上跑了起来,向东跑去。
另一个人也跑了起来,这可能是个兴致勃勃的报童。
第三个人,一个有急事的胖胖的绅士,也小跑了起来……
十分钟之内,这条大街上所有的人都跑了起来。
嘈杂的声音逐渐清晰了,可以听清“大堤”这个词。
“决堤了!”
这充满恐怖的声音,可能是电车上的一位老妇人喊的,或许是一个交警说的,也可能是一个男孩子叫的。
没有人知道是谁喊的,也没有人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两千多人突然都跑了起来。
“向东!”人们喊叫了起来。
“东边远离大河,东边安全。向东去!向东去!……”
这段描述有没有很熟悉?
我们的生活中,总有某些时刻是随着众人的行为来行动的。
这时候,你是否会说:这些人太没有主见了吧,我就不会,马路上发生什么事情,我也不会去看。
那么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的研究吧。
社会心理学家阿希(Solomon Asch, 1907-1996)做过一系列的验证从众效应的实验,实验结果令所有人都沮丧不已。
下图中,X为标准线,A、B、C为比较线段,你认为比较线段中哪一条与标准线等长?
和你一起参加判断的其他人,都是心理学家安排的“托儿”。
假如,你是这个实验里真正的被试,前面5个人都选择了正确答案C的时候,你选择正确答案没什么奇怪。但是,如果第一个让你选了A,第二个人站起来盯着看了很久,最后还是选了A,第三个人也是这样的选择,这时,你的内心怎么想?等第5个人也这样选择时,你还会坚持自己的选择吗?
实际上,参加实验的真正被试几乎都经历了内心的冲突。
最后,实验结果表明:
当真正的被试独自判断时,他们的正确率超过99%;
如果“托儿”均给出相同的错误选项时,有75%的被试屈从群体压力,做出从众的错误判断。
想象一下,朋友聚会时,有一个人讲了一个笑话,可是你觉得很无聊,或者没有听懂,大家都笑了,你会选择「不和大家一起笑」吗?
早在一百多年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就在《乌合之众》中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深刻理解了“ 从众效应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有效结论:
1、当一个人和多数人不一致时,通常更倾向于怀疑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进而会将自己调整为与多数人趋于一致的状态。
2、凑热闹和随大流是人性的弱点,但并不一定会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遇事冷静,独立思考,试着让自己置身事外,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做到“独立”是一个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我们要努力克服“被大众化”的群体引力,保持自己的观点,真正做到有独立完整的自我。
供稿单位简介
浙江省联合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省4A级科研单位,业务主管单位为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由三十多位心理学、教育学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组成。研究院在“立足心理应用,服务大众健康”的理念下,联合国内外顶尖心理专家,潜心研究心理学前沿技术在各实际领域中的应用,助力于推动心理学产业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扫描上方二维码,
可关注浙江省联合应用心理科学研究院。
来源:应用心理科学
原标题:《神奇的心理学效应系列(五)——从众效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