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后为什么不直接发钱:消费券、储蓄率与社会“破冰”

2020-04-11 12: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第二眼财经工作室(ID: HKGaze)原创

作者 | 小徐博士在香港

编辑 | 张望

最近因为疫情,各国经济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少国家和地区都给百姓直接发钱,于是,有人就问,为什么我国不和他们一样直接给个人发钱?

一、为什么要发钱?

为什么不发钱,首先要问,为什么发钱?发钱的本质是什么?

发钱的本质就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因为现时的情况是经济停顿了两个月后,各国不少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都陷入了财库困境,大家手里没有钱,既不怎么买得起东西,也不怎么发得起工资,这实际就是通缩的一种最直白的表现了,所以,通缩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就是大家既没有钱,也挣不到钱。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作为市场最重要的外部力量,就应该出手干预的,当然,出手干预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直接发吃的喝的用的,这也是一种干预方式,直接拨钱给企业,这也是一种干预方式,但是,这些做法,尤其是后者颇带有饮鸩止渴的味道,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国家不会代市场行事,而是采取符合市场原则的做法,那就是尊重市场的基本逻辑来干预和调节。

那么,怎么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呢?简言之,一般是两种方法,一种是把钱给个人,一种是把钱给企业。

把钱给个人就是给个人发钱,比如直接给个人发现金,或者给个人的各种账户,诸如社保账户、强积金账户发钱。

把钱给企业的过程主要是通过金融系统,譬如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发债,购买资产,一定程度上放宽某些方面的限制等等,这些都是给企业诸如流动性的方法。

在这个市场上,企业和个人哪个更重要呢?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企业是树,个人是枝干,个人基本都是企业的员工,如果企业崩溃,那么,个人也迟早遭殃,所以,尽管我们看到不少国家采取所谓的直升机撒钱的做法,但是,其实各国措施的主要部分仍然是撑企业。只是因为直接发钱这件事对于个人来讲,比较令人羡慕,所以,我们才会更多留意。

前面讲了,发钱的原因,是因为大家既没有钱,也挣不到钱,这个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为会进入一个通缩的循环。所以,发钱的目的是要让大家花的,大家不花钱,钱就白发了。

而不管是给个人发钱,还是给企业发钱,这并不能直接使大家去花钱。大家是完全可能不花钱的,比如,你发钱给个人,个人因为对未来预期很糟糕,他不花钱,他存起来,比如,你降准又降息,但银行也不想贷款出去回不来,所以,就可能资金流向房地产,或者借给本来就不缺钱的大型企业,因为这两个领域的违约风险都非常小。因此,这几年,“房住不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要完善畅通货币的传导机制,定向降准也有定向二字,就是要让银行把钱发给中小企业和农业。因此,即便你发钱,如果没有配套的刺激措施,很有可能达不到目的,无法使你花钱。

国家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你不花钱这件事实在太严重了。因为,你不花钱,别人怎么挣钱,别人挣不着钱,他可能就不想干了,没人干活了,生产就歇菜了,生产歇菜了,大家就没菜吃了。

二、我们具备给发钱的条件吗?

所以,发钱并不是关键,发钱的目的是要让你花钱。

那么,究竟是该发钱给企业还是给个人呢?

其实这个问题可能是问错了的,问题是,该不该在发钱计划中考虑给个人发钱?因为上面我们已经讲了给企业发钱是一定的。

从长期来讲,给个人发钱,和给企业发钱,个人和企业都会受益(当然,前提是钱花出去了),比如,个人有了钱,消费能让企业挣钱,企业有钱,同样能让员工有钱,所以,长期来讲,给个人发钱和给企业发钱效果是一样的。但是,在短期就不一样的,而短期会对长期会产生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

那么,该不该在发钱的总额中给个人发一笔钱呢?

很多人会说,中国人口众多,人均GDP并不高,银行系统也没有这么健全发达,可能很多人也并没有银行户口,又或者其中可能会存在贪腐问题。

其实,贪腐问题不构成直接发钱的阻碍,低保制度能够推行说明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尽管不是完全的)制度保障。

而针对其他的障碍因素,其实在我国有变通的执行办法,那就是由各个城市在发钱。事实上,我们现在的消费券不就是以城市为主体吗?而且城市本来就是消费的主力,城市发钱,就是在处理私人消费的主体部分。所以,其实人们提出的阻碍因素并不是不发钱的主要障碍。

三、他们为什么发钱?

那么,与其我们问为什么我们不发钱,不如直接问,为什么西方国家,譬如美国会发钱?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经济学原理》的作者曼昆教授说得非常直白,因为许多美国人几乎没有任何储蓄。

储蓄,是东西方的巨大差异。我国有不少因病致贫的,但很少有因为失业致贫的,不少西方国家则不然,他们不少国民几乎没有储蓄,上个月的信用卡账单,就等着这个月的工资发呢?当然,为什么他们敢这么花钱,原因很多,其中一个还是因为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但是,不管怎么样,没有储蓄,又突然失业,没有了工资,这就是非常致命了,在自然人破产制度之下(我国尚未没有此项制度),许多中产就很可能一夜致贫,瞬间破产,(夸张地说)永世不得翻身。欧美许多的街头流浪汉,除了因为嗑药外,就是因为破产所以沦落街头,当然,吃喝甚至营养问题不会太大,毕竟有相应的制度救济他们,但是,就流浪了。

所以,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下,直接发钱,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给个人发钱,除了刺激消费,还有至少同样重要的一重目的,就是用于偿还债务,用于救急,维护社会稳定。

而回过头来看中国。

尽管经过上几轮杠杆,中国的人均储蓄率不如从前,但是,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是一个较高储蓄率的国家,所以,整体而言,居民没有迫切地偿债需求。因此,在这个关系社会稳定的关键议题上,并没有引导出给个人直接发钱的迫切需求。

当然,从储蓄率来论述这件事,在中国,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反例,那就是中国香港,因为香港的储蓄率其实并不低,但是为什么也选择人均发放一万港币的做法。就是效果而言,应该要发放消费券,因为这能够刺激因为过去一年事件而疲弱的消费,但是,至少因为以下四个原因,港府很难采用这个最优解:

1、香港有直接发现金的传统。

2、因为社会的撕裂,政府很难统筹商户。

3、也没有如内地这般发达的电子支付系统来快速地推进消费券。

4、市民当然希望有钱入袋,而港府已经没有政治能量来与这种社会愿望辩论。

因此,港府就只能采取发钱的做法,而因为这件事并不是出于“偿债”这种迫切需求,因此,港府的撒钱计划,尽管早于美国推出,但是,最终发钱到账的时间表却晚于美国。这其实就反映出,在港府眼中,这件事在香港社会并没有如美国社会那么迫切。

四、我们为什么发消费券?

正是因为我国总体而言,仍然有较高的储蓄率,因此,直接发钱的迫切性就那么那么强(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所以,我们采取了一种融合性的做法,即发消费券,其实就是消费补贴的方法。其主要目的其实还是针对企业,即希望能够刺激社会消费,尤其是在外需可能短期内难以提振的情况下,内需对于经济就尤其重要了。

另外,关于消费券,还有一个其中非常重要的设置别忘了,在不少的城市,消费券的使用要求是必须线下消费,即不能用于网购,这其中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希望大家上街,这一方面是要希望大家放低两个月来的恐惧心态,为整个社会重新启动暖场,另一方面,也是为国民经济暖场。

因此,说到底,消费券其实一种“破冰”技术,希望能让因为疫情而突然被冻住的社会和经济,来一个冷启动。

交流合作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第二眼财经

转载授权请添加微信:HKGazer

更多阅读:《美股熔断:一切流动的东西又重新凝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