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史蒂芬·肖尔:你关注我的Ins了吗?

2020-04-11 19: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编辑部 假杂志

©️ 史蒂芬·肖尔

编者按:年轻的史蒂芬·肖尔与安迪·沃霍尔,

或许是肖尔唯一的自拍(除instagram)

史蒂芬·肖尔是谁?是美国赫赫有名的彩色摄影先驱?是第一个在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个展的在世摄影师?还是MoMA自1976年以来摄影个展的常客?

都是。但在一切荣誉和头衔之前,让我们回到1947年。那年一个小男婴出生在纽约一户平凡的犹太人家庭中,父母为他取名史蒂芬·肖尔。六年后,时髦的叔叔送了男孩史蒂芬一套柯达初级暗房套装做生日礼物,就这样与拍照结下一生的缘分。九岁,肖尔开始使用三十五毫米相机,并拍摄了第一组彩色照片。十四岁,当他第一次把作品给时任MoMA摄影部主任的爱德华·史泰钦看时,后者当即买下三幅他所拍摄的纽约市黑白照片,肖尔的职业生涯可以说就从这里开始了。十六岁,肖尔在Filmmakers Cinematheque剧院播映了自己拍摄的电影《Elevator》,而安迪·沃霍尔的电影《The Life of Juanita Castro》亦在同晚面世,就是这次机会肖尔认识了沃霍尔。自那开始,肖尔完全失去了上学的兴趣,日日出入沃霍尔的“工厂”,为来来往往的人们拍照。

安迪·沃霍尔,在银色工厂,©️ 史蒂芬·肖尔

银色工厂内,©️ 史蒂芬·肖尔

1970年对于肖尔而言,或许是个分水岭。上世纪七十年代前,黑白依然是艺术摄影中的视觉惯例,肖尔也与大多数人一样,主要操持着黑白摄影。但在快照、明信片、电影以及电视全都转向彩色之后,肖尔开始对如孤岛般的黑白艺术摄影产生了疑问,并有一种渴望,通过自己的创作质问甚至打破艺术摄影中无处不在的黑白视觉惯例。《American Surfaces》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肖尔试图在此系列中卸下视觉惯例的重担,只想单纯地抓取“平凡生活中一对平凡双眼所见的平凡瞬间”。系列中所有照片色彩明快、构图随意,极为接近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双眼观看时,瞳孔聚焦于某个中心物体,但我们并不在意视线内的竖线是否与地平面基准线垂直。或许今天再看肖尔的这组作品,会让人不以为意,但当我们把一切归入时间的洪流再看,五十年前这样的图像第一次问世,矗立在诸如罗伯特·弗兰克《美国人》般严肃的黑白影像之间,那或许是一枚炸弹。拿语言类比,如果老派的黑白艺术摄影是正式又严肃的书面语,那么《American Surfaces》则更像是灵动自然的口语。

德克萨斯州,达拉斯,1972年6月,©️ 史蒂芬·肖尔

佛罗里达州,迈阿密,1972年7月,©️ 史蒂芬·肖尔

《American Surfaces》之后,肖尔开始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当景框中所有细节都被高度呈现之后,原本画面里所谓的“中心主体”就不复存在了,角落里的一草一木,一片手指盖大小的窗玻璃里上映着男孩呼吸时留下的水汽,只要留神观察,都会被看得一清二楚。如果说《American Surfaces》是通过一个人的眼睛以极其日常的方式观看生活的片段,那么在《Uncommon Places》中,肖尔则企图用照相机无与伦比的描述能力去呈现一张复杂的照片,在这里,肖尔创造的是一个可供观者探索的小世界,而不再仅仅是日常生活中一眼的印象。肖尔希望将观者的注意力牢牢吸住,如果双眼可以穿透被压缩成二维平面的图像,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说这张照片对于肖尔而言成功了。而与任何黑白大画幅作品不同的是,观者可以体会到肖尔对于色彩的把握和运用更为成熟和沉着。

宾夕法尼亚州,伊斯顿,教堂与第二街

1974年6月20日,©️ 史蒂芬·肖尔

编者按:在输出画幅足够大的情况下,可以看到红色汽车上方男孩面前的窗玻璃有他呼出的水汽

而长久萦绕在肖尔脑中的一个问题是,当一个人高度意识到他在进行“看”这个动作时,那双眼睛里的世界又将如何?当肖尔留心“看”的时候,他发现景框中、或者说他的视网膜上,一种视觉联系自然而然地现身了。我们可以以《Uncommon Places》中“Beverly Boulevard and La Brea Avenue”为例,乍看之下照片中的景别纷乱复杂,但是几乎每一个物件之间都存在强烈的视觉联系:远近的电灯杆与各色图标相互联络、牵线搭桥,直至观者的视线来到最后一个角落。肖尔曾写过一篇《形式与张力》的文章来探讨图像结构、图像内视觉联系的问题,他发觉自己很多时候所处理的视觉关系,正对应了古典绘画构图的方式:单点透视,位于中心的深远空间。就像古典画师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整张空白画布上以完成布局、构图,这需要摄影师本人将注意力落在取景框的每一个点,只不过摄影师并非构建,而是选择——选择抓取外在世界的结构。这需要摄影师具有强烈的主观选择意志,但肖尔希望做到的是,像一个受训的演员那般自然。一个优秀的演员走过整个舞台时不会表露任何鲜明的个人意识,但却可以让整个剧场充满他的张力,这种“舞台张力”对应在图像之中,便由被摄影师选择的结构完成,而这种选择应尽量避免留下照相机背后之眼的痕迹。

加州,洛杉矶,Beverly Boulevard and La Brea Avenue

1975年6月21日,©️ 史蒂芬·肖尔

加州,尤利卡,第五大街和广告牌

1974年9月2日,©️ 史蒂芬·肖尔

马萨诸塞州,北亚当斯市,Holden Street

1974年7月13日,©️ 史蒂芬·肖尔

编者按:以上三图都可看出肖尔对于古典单点透视构图的偏爱

1982年起,肖尔肩负巴德学院摄影系主任的职位。巴德摄影系并非按照严格的纯艺术教学,氛围相对自由,他也知道这里的学生很多未来都不会选择成为一名摄影师,于是他试着将摄影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媒介,而非全部,来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无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学生,这都是最有益的途径。

在被图像全面席卷的时代,肖尔也紧跟潮流,玩起了Ins。在那上面,肖尔并没有那么严肃,而是更多回归到日常:他俏皮的自拍、做菜的片段、可爱的狗狗和猫咪,那是我们在大大小小的展览图像前看不到的一个肖尔。

肖尔的Ins界面截图

我们或许会零星地认为史蒂芬·肖尔的作品已经“过时”了,但在他所经历的时代,肖尔以及同代美国摄影师诸如威廉·埃格斯顿所掀起的新彩色摄影风格,影响了后来无数摄影师与爱好者,我们耳熟能详的南·戈尔丁、马丁·帕尔、托马斯·斯特鲁斯、保罗·格雷汉姆等都曾明确表示自己受到了肖尔的影响。而那一代人所经历以及创造的一切、与时俱进的精神,如今看来依然无可比拟。而五十年之后的现在,无论是希冀创造一种新的审美,还是运用其无与伦比的媒介属性,只有拥有同等的精神与信念,摄影才会有更多出路。

参考资料

[1] 史蒂芬·肖尔个人站点,内含代表作品及肖尔自撰文章:http://stephenshore.net/index.php

[2] 维基百科史蒂芬·肖尔词条: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ephen_Shore

[3] 史蒂芬·肖尔MoMA回顾大展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029CTSO0IE

整理&编辑 / 杨怡莹

原标题:《史蒂芬·肖尔:你们喜欢我的彩色照片,但你关注我的Ins了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