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野生动物与新的病毒:为什么有人要吃野味?
关于新冠病毒来源,有一种说法是乱食野生动物。我就在思考,吃野生动物肯定不是一天两天,为什么2019年年末会发出这么一个奇怪的疾病。根据病毒特性,推测有两种较大可能,一是可能有人生食野生动物,或由于未经高温烹饪杀灭病毒而引发感染;二是可能所圈养的野生动物患病,加之南华海鲜市场条件脏乱差,在未被烹煮前就已经开始传播。
【东汉灾害与《伤寒论》】
早年看过《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 一书,出于对《伤寒杂病论》的敬仰,特别重视东汉的疫病情况。据统计,发生在十一月、十二月、正月的疫病共7次,占了两汉总疫病的1/6。其中,“灵帝熹平二年(173年)春正月大疫,使使者巡行致医药”、“灵帝中平二年(185年)春正月,大疫”、“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曹操屯驻赤壁之军大疫。”的三次记载与《伤寒杂病论》作者张仲景在原序中的记载完全吻合——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196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意思就是,疫病厉害,10年不到,整个家族200口人死了三分之二。足见当时疫病控制不力,引发东汉末年大范围的大流行。而且彼时,东汉末年除了黄巾军起义外,西北、东北、南部都有反叛军,战争连年。战争之年,百姓吃什么呢?以前没有细细思考。
当然,仲景《伤寒杂病》205年左右问世后,疫病最终得到了控制。以至于主要论述治疗疫病的上半年部分《伤寒论》部分不断传抄,而下半部分《杂病》部分散失近800年,直到北宋仁宗年间才由大学士王洙从国家图书馆书库中发现。以前一直在想,张仲景真乃旷世奇才,可以针对性编著《伤寒杂病论》以扑灭疫病。后来细想,整个编纂过程也是相当长的,其经验来源于实践中得到的真知。
我自己喜欢《伤寒论》的方子,自己小朋友和熟人家的小朋友感冒、发烧、咳嗽主要用到的都是其中的方法。效果至今都是很好(以上内容我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中医文献源流“聊聊吧讲解中也经常提)。
【饥荒与食物的选择】
中间插入这么一段内容,就是在思考疫病究竟从哪里来的。我觉得和战争之后造成饥荒,百姓改变饮食有关。前几天一直在说《大明劫》,其中战争的背景尤为重要。吴又可的生活年代是1582年-1644年,作为明末开创温病学派的大医家,其思想一直影响到清末。温病学家王孟英撰写《随息居饮食谱》(之前关于保健食品的一篇文章中有提到)时,成书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背景是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连年战争使江南百姓苦不堪言,粮食不足,造成饥荒。我记得湖州老家乡下一座”王爷庙“似乎就是为了纪念了那个时代私自放粮救灾而畏罪自缢两个校尉。他俩得到了百姓的纪念,永食人间烟火。《随息居饮食谱》后记中记录了写书真实原因:“呜呼!《饮食谱》何为而作耶?盖世味深尝,不禁有饮水思源之感也。窃谓食毛践土,二百余年,岁无奇荒,国无苛政,竟至禽兽食人食,而涂有饿殍,岂非亘古未闻之奇事哉!”可见王孟英撰写此书就是为了让饥民知道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难怪,其书中毛羽类,除了正常圈养的家畜外,还有老虎、豹、象、獐、貛、水獭、狸甚至狼。其中关于狸一条,有这样的记载:“狸类甚多,惟南方有白面而尾似牛者,名曰牛尾狸,亦曰玉面狸。专上树食百果,俗呼果子狸。冬月极肥美,亦可糟食。”大家看看,这些东西不就是网传的南华海鲜市场菜单上的吗?!即便如此,正本《饮食谱》也没有什么鳄鱼、蝙蝠!
这样看来,自古就是在兵乱灾荒之年,有人迫不得已吃这些野味。东汉末年几十年的战乱,中原大地百姓被逼无奈之下,抓取充饥。一旦有人吃,就容易产生瘟疫。这可能就是疫病产生的原因。东汉如此,元代如此(下文另行分解),明末如此,太平天国如此!只不过,2003年和眼前,都不是没有吃的,而是吃得太饱!
人类历史上,从能人到直立人、早期智人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经验传承,告诉了晚期智人(现代人),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为什么古人不去圈养那些野物?除了难以驯化,更有可能就是容易传染疾病(一种猜测)。
【呼吁】
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序中说“若饱食无教,则近于禽兽”!礼仪之邦,泱泱华夏,我呼吁,做文明人,从饮食文化开始,远离“野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