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援鄂心理专家分享如何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

2020-04-09 08: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健闻毛晓琼 八点健闻Plus

4月5日晚,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唐伟教授做客健闻公开课,结合抗疫一线心理干预案例,就疫情之下的心理调节做了极具指导意义的分享。以下是文字实录。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八点健闻给我们组织了一个在网上相互了解的平台,我也不知道大家是在哪个国家,今天我也不算是讲课,只是把我的感想和大家分享。

我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的主任医生、教授唐伟,我主要是搞心理危机干预的,是国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的成员,也是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成员,这一次在武汉待了49天,现在在浙江的莫干山隔离,已经隔离了7天,第一次核酸检测是阴性,7天之后再做第二次检测,如果还是阴性,我们就可以回家。在隔离期间,很焦虑,很紧张,也很不安。

我是2月8日晚上11点50分左右,接到领导电话,叫我第二天一早赶到杭州。9日晚上6点左右就到了武汉天河机场,下了飞机就很害怕。当时我的学生问我说,老师,那边这么危险,你去了不害怕吗?我说,怕,真怕。他说老师你是搞危机干预的,怎么也会说自己害怕呢。我说我首先是个人,都有恐惧心理,尽管我搞危机干预20多年,什么世面都见过,温州所有的台风、泥石流,包括车祸,甚至是7.23动车事故,这些(心理援助)都是我主持的,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我也参与了。对于我自己来讲,我觉得我的心理素质是很好的,可这次我是真的害怕。为什么?因为一切都是未知的。以前我们害怕的东西,都是确定的。比如说女生害怕小动物怕蛇,或者我们害怕某一件事情,但这次我们只知道是一个病毒,但是病毒在哪里我们不知道,谁有病毒我们不知道,怎么传染我们不知道。尽管我周围都是医生护士,但他们会不会是感染者,我也不知道。在这种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冲了进去,所以很焦虑。

按照我以前做危机干预的经验来说,这次来也就是10天,最多半个月,但是没想到待了两个月,两个月还没有结束,收尾的工作我们现在还在做。包括我最近还在平台上接海外的微信和电话,留学生的电话,现在他们的处境和当时的武汉是一样的。但他们比我们当时在国内更焦虑,更恐惧。因为每个国家制度不一样,救治方案不一样。有的国家不让戴口罩,有的国家轻症不能入院,这种情况下,大家焦虑抑郁是正常的。我最近接了一个海外的电话,留学生,连续三天在微信上不停地和我说,他每天都在看新闻,每天统计死亡率,睡不好觉,就抱着手机,在房间里走来走起,刷微博刷消息。我就跟他讲,我说你算死亡率对你有什么意义啊,一点意义都没有啊。我举个例子,如果死亡率是千分之一,这个一摊在你身上,就是百分百。如果死亡率是99%,但你是那个1%,摊不到你身上,你也是百分百安全。所以这个数字对你来说,一点意义也没有。我这么说完,他就豁然开朗了。

顺带着我就开始讲今天的第一点,我们在新冠疫情中的焦虑是如何产生的。焦虑最初从哪里来?信息的不对称。一开始说病毒不传给人,后来又传给人,再后来又说传给了猫,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让人焦虑。包括我们去了以后,真的害怕,害怕到什么程度?因为我们去了以后的任务,是要进方舱,当时一个护士和我交流,她没哭,我哭了。她和我说,主任,我们现在进去,是一命抵一命的。我说你为什么这么说呢。她说我们现在防护措施不行,进去以后很有可能感染,就是跟赌博一样在赌。后来,这个护士14天以后没事,她跟我说,主任我赌赢了。其实我们当时都是这样,拿自己的命赌别人的命。

我现在每天大概会接到10到15个微信或电话,从海外打过来的,非常害怕。他们害怕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对新冠病毒不了解,就像我们当时刚去武汉时候一样。我们那时候最大的恐惧就是不知道谁带着病毒,有人发烧,到底是新冠还是普通感冒,搞不清楚。后来通过一系列临床症状,核酸检测把这事搞清楚了。现在大家又有新的焦虑,因为出来了一个无症状感染者,他自己没事,但也有传染性。

我们现在对这种信息很敏感,包括一些小道消息,传来传去,互联网这么发达,其实是在传播焦虑的种子。包括我今天看了一个消息,说有两只猫感染了,是人传给猫的。结果今天我就接到两个国外的电话,问我,唐主任,我家养了猫,要不要把它扔掉。它传染给我怎么办,我传染给它怎么办。我们现在往往是把个别案例当成普遍案例来对待,所以产生了焦虑。你试想,每年国内车祸的死亡人数是多少,初步估计是20多万,这次死亡了多少,3000多。为什么这次3000多大家怕得不行,但车祸一年20多万大家一点事没有,还要去开车,还要去坐车?说明大家对车祸有预见性,但病毒,我们是真的没有判断。就像今天还有人在网上说,这次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比二战时候还多,二战的时候还允许你投降,但病毒不允许。甚至有人为此给我打电话说,主任我要不自杀算了。我说为什么,他说反正我得了新冠也得死,还不如先死呢。这是恐惧到极点了,他产生灾难性的思维,认为人类要毁灭了。

我接了很多国外的电话,他们问我,主任,现在网上卖的特效药,草药,吃了就好,我要不要买。我说价格多少,他说翻了好几十倍。我说那不要买了。现在世界上公认的还没有特效药,网上传的药方基本是不可信的,如果你说要买一点,你有钱,做个安慰,那是可以的,不然我就觉得没必要了。还有人焦虑到什么程度,去超市买了好多醋,家里洒得到处都是,还每天喝,我说你喝这个干吗,他说喝醋能把新冠病毒杀死,我们这儿都是这样的。我就跟她说,如果醋能解决问题,那我们这么多人驰援武汉,为什么要带隔离服,带口罩,每个人配两桶醋就完了。

焦虑下一步就会导致疑心。有人跟我说,我最近胃肠道不好,嗅觉不灵了,是不是得新冠了。我碰到过一个,给我打电话,说发烧了,每天量体温,一次拿两个,左手量腋下,右手量口腔,体温计不放下的,一天能量几百上千次,然后把温度都记下来,给我发图片看。我说你别发了,你把我也弄焦虑了。我说你五分钟量一次,有什么意义呢?本身体温不高,你一紧张一焦虑,把体温给整高了。因为焦虑可以导致人的体温中枢调节出现积极作用,会导致体温升高。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疑病——焦虑——躯体不适——更加焦虑,反反复复,甚至有人出现难以控制的冲动。有个母亲给我打电话,说我每天叫我小孩洗手,他不洗,我就打他,一打他他就哭,他一哭我更烦,形成这种恶性循环。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确评估自己。

还有一种是替代性创伤。就是当个体目击他人所经历的灾难,因为共情,导致他的心理出了问题。就像你们虽然没去过武汉,但是从电视报纸网络上看到消息,有些人出现了精神崩溃。类似的还有同情创伤,也叫二次创伤压力,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志愿者,去帮助别人之后,自己心里也受到了冲击。像我们在方舱里有很多志愿者,打扫卫生的,送饭送水的,这些人的创伤可能比我们还大,因为他们没有医学知识。

如何化解过分焦虑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一旦被切断,你就是安全的。我们要保持远离新冠病毒的传染源,谁是传染源现在不明确,谁是携带者也不知道,但我们知道新冠病毒是通过飞沫传播的,那就把这个途径切断就好了。那就戴口罩。我们的口罩有很多种,有医用口罩,外科口罩,N95口罩,还有普通口罩。一般来说,医用口罩就足够了,但你如果要到医院这些传染源存在概率比较高的地方去,你就要用外科口罩。一般的人,用不到N95口罩,我都没用这个。再一个就是洗手,我反复强调这一点,洗手洗手洗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每天洗10几次是正常的,有消毒液最好,没有用肥皂也行。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居家隔离是最好的办法。在家里还要加强锻炼,规律作息,提高免疫力。我一再和我的学生讲,现在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我们现在唯一可以抵抗的就是自身的免疫系统。

得到信息要权威,比如说我,我每天只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所以你们一定要确定一个渠道,你要知道你所在的国家对疫情控制到了什么地步,评估你周围的环境,才能决定你的行为。很重要的一条是限制自己看手机。

第三个就是要接纳自己的焦虑情绪,我们每个人都有焦虑情绪,要跟它共存,而不是消灭它,那是不现实的。我们用认知行为疗法,用自己的认知来纠正行为。

第四个是合理安排生活,获得自我掌握的平静。疫情期间,我们每天都在关注疫情新闻,哪里又确诊多少,哪里又没口罩了。要把这种注意力转移出来,比如看看书,做做瑜伽,玩玩游戏。你像我刚到武汉的时候,也不具备什么条件,我就是洗澡。每天洗两次,水温在45度左右,每次冲20分钟。洗澡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想,只感受水通过身体的感觉。

网友问答

问:因为焦虑出现胃肠道症状怎么办?

答: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出现了躯体焦虑,这种情况你要放松,缓解焦虑情绪。建议每天花半个小时做做运动,以背部出汗作为标准。现在有证据证明,每天快走40分钟左右,能够很好缓解焦虑。

问:居家隔离期间,夫妻经常产生矛盾,这种情况怎么缓解?

答:我们现在已经发现这个问题很普遍,疫情过去以后离婚率可能会升高。为什么要出现这个问题?因为以前夫妻都是各忙各的,两个人交流不多。现在家里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无话不谈了,二是没话可谈了,这都会出现问题。从心理学上来说,女性和男性的大脑构造不一样,女的喜欢唠叨,每天需要说7500个单词左右。而男的呢,每天只要说2500个单词左右就好了。这种情况怎么办,让她和她闺蜜去讲,因为她的7500个单词没讲完,她闺蜜也没讲完,你让她们两个去讲,讲完就没事了。或者是找本书给你妻子,让她读,我每次都这样,我老婆跟我吵的时候,我就会说你先别这样,我给你本书,你先去读,读7500个单词你再回来。基本上每次她读完以后就不来找我了……

问:我想在疫情结束以后,去把流感疫苗都打上,这是不正常的表现吗?

答:最好的疫苗就是我们的免疫力,你把流感疫苗都打上,能防得住所有病毒吗?我告诉你一个大概数字,我们目前的流感病毒总共有260多种,不是特别准确,你能打几种?所以又回到刚才的话题,锻炼是最好的办法,让自己的免疫力增强。

毛晓琼|整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