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援鄂医生吴生华:上班前吃一桶泡面,曾一天诊治224名患者
“我们俩夫妻上班的时候,经常是十岁的女儿照顾两岁的儿子,习惯就好了。”从武汉回来后,吴生华聊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两个孩子和还在护理一线工作的妻子。
吴生华是广东省南雄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名医生。2月8日深夜,接到出发去武汉的通知后,吴生华简单收拾了几件换洗衣物,次日一大早就踏上驰援武汉的征程。“早晨6点出的门,小孩还在睡觉,太太也在单位的隔离病房支援。”
吴生华在方舱医院的办公室里工作。受访者供图
初到武汉
东西湖方舱医院是当时武汉最大规模的方舱医院之一,也是吴生华在武汉坚守了一个多月的阵地。
“我所在的治疗组负责方舱医院里床位最多的A区,平日里诊治的患者数量也最多。”回想起在方舱医院的点滴,吴生华感慨万分。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武汉曾经创造过一天诊治224名患者的记录。
“去之前就知道病人很多,但没想到这么多。”吴生华说,在方舱医院里的第一个星期,他最头疼的就是病历文书的书写工作。
收治新冠患者时,医生要着重采集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既往病史,以及跟踪血常规、核酸检测、胸部CT等检查结果。这是医生平日里的常规操作,但是如此庞大数量的患者,吴生华还是第一次遇见。“头一个星期简直是在混乱中度过的。”
一周左右时间,吴生华和战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将开医嘱、写病历、跟踪检查结果等工作内容细分到每个治疗组,将繁杂的工作细化到个人,操作立马就流畅了起来。”
“来方舱医院半个月后,我才知道信心树在哪里。”吴生华笑着说,“平时上班太忙了,满门子心思都是病人,根本没时间去了解方舱医院的内部设置。”
当提及当时网上热传的“医护人员穿纸尿裤上班”时,吴生华哈哈大笑。“那东西我穿了两次,实在是不习惯,之后就没有再穿过了。”
“上班前只吃一桶泡面,不喝水,咬着牙熬一熬,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吴生华说出了他的处理办法。“只是经常出汗,汗水一蒸发,护目镜就模糊了,视野看不清,干扰工作。”
吴生华在方舱医院里的“信心树”前。受访者供图
诊治之外
许多轻症的新冠患者在住进方舱医院时,已经在社区、酒店等地隔离过一段时间,甚至有些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不久又复阳。“除了日常的诊治外,他们更需要心理辅导。”
37岁的患者罗女士刚住进方舱医院时,就已经在当地的酒店隔离了半个月。“罗女士的发热、咳嗽症状不明显,但总是胸闷,刚来的时候心率达到了160次/分钟。”时隔一个多月,吴生华还清晰记得这名患者入院时的情况。“了解了罗女士的情况后,第一印象就是她太焦虑了。”
“干嘛这么紧张?”
“能不紧张吗?现在整个武汉都是这样,我都害怕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别这么担心。你看我们从千里之外过来,就是为了大家。我们有信心,你也要有信心。”
之后的每天,吴生华都会挤出时间跟罗女士聊天,时而聊聊疫情形势,时而谈谈子女教育,甚至跟她请教起了武汉的风土人情。
“虽然我没有见过你的脸,但是我认识你,你是来自韶关的吴医生。”出院那天,罗女士还特地要求跟吴生华合影留念,并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正如吴生华的女儿写给他的信中说的那样,“在爸爸心中,病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2月底收治了一名62岁的患者,刚入院就死活不肯吃东西。”想起这位患者,吴生华眉头纠紧。
“治疗又没用,把我关在这里干什么,我想回家。”
在与患者的聊天中,吴生华得知她的老伴因为新冠肺炎在一周前去世了。“老人家倔得很,生活了一辈子,肯定是不舍得老伴儿。”
上报指挥所,派遣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辅导,了解老人家的问题,吴生华丝毫不敢耽搁,立即采取了干预措施。
“老人家在3月5日出院了,当时远远地看着她出院时脸上若隐若现的伤感,我还是有些担心她,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吴生华叹了口气。
罗女士(左一)出院前与吴生华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千里温情
方舱医院的医生是6小时一班,层层防护的医生们往往只能出舱后才可以用餐。“如果是早上8点上班,下午2点才能出舱。回到酒店后,要差不多4点才可以吃午饭,饭菜搁在房间门口,都凉透了。”
据吴生华回忆,为了避免去酒店厨房热饭菜时造成交叉感染,他和战友们下班后大部分时间都会选择吃冷饭冷菜。“将就着吃点就可以,有很多人在岗位上连饭都吃不上呢。”
“后来有许多热心的市民捐款捐物,捐了很多吃的给我们。东西都多到吃不完,之后就再也没有吃过冷饭菜了。”吴生华笑着说。
吴生华还记得有一次刚回到酒店,队长就让他赶紧拿一个盒饭给门外的货车司机。原来有一名潮汕司机给广东支援队运来了一车潮汕橘子,刚把橘子从车上卸下来。
“当时师傅正在车上吃泡面,不肯收盒饭。他还说吃过后要赶着去服务区休息,已经一夜没合眼了。”在与司机的交谈中,吴生华才得知橘子是前一天刚从树上摘下来的,这位师傅单枪匹马,开了一夜的车,把橘子送到了武汉。
“一千多公里啊,他就这样马不停蹄地跑了这么远,为了给我们送一车橘子。”
这样爱心人士还有很多,这也让吴生华更加坚定信念,“当时,我就想一定要竭尽全力,争取早日战胜疫情,不能辜负他们的嘱托”。
吴生华与同事坐在椅子上小憩。受访者供图
期待回家
吴生华与妻子因医学结缘,两人都在南雄市人民医院工作。早在1月,夫妻俩就商量好一起报名参加一线抗疫。“太太2月1日就开始在我们医院的感染科隔离病区支援,我去武汉的时候,她还在上班。”
“太太给我的支持太大了。在武汉期间,全靠她照顾家里,消除了我的后顾之忧。”谈起自己的爱人,吴生华脸上洋溢着的温柔都快挤出水来,幸福满满。
“基本上每天都会跟她视频,各自分享一下上班时的趣事。不过聊得最多的,还是我的两个孩子。”
最让吴生华感动的,是他十岁的女儿写给自己的一封信,“我要快点长大,我也(要)做医生,让病人早日康复……”
“实在没想到女儿的梦想竟然是当医生。”吴生华既激动,又感动。“我的父亲、哥哥、侄子都是医生,一家人聚在一起都可以开一家医院了。”吴生华开玩笑,脸上满满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女儿很懂事,电话里总是跟我说会照顾好弟弟,让我在武汉放心,也要注意安全。前阵子医院的工会代表去家里慰问时,两岁的儿子还知道给客人倒茶,当时太太都很诧异。”
3月20日,在武汉奋战了一个多月后,吴生华跟随驰援武汉医疗队,回到广东韶关接受医学隔离。“看到患者一个个康复出院,再辛苦一些也是值得的。”40多天的夜以继日,吴生华道出了心中最开心的事情。
“遗憾的是没有好好地看看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没有吃到武汉最出名的热干面,也没能去武汉大学的珞珈山看看樱花。下次来武汉,我要拖家带口过来,尝遍武汉美食,逛遍武汉美景。还要告诉我的两个孩子,他们的爸爸曾经就在这座英雄城市大战新冠。”
4月4日,吴生华解除医学隔离回家。“隔离期间,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尽快回家,拥抱爱人和孩子,我很想他们。”
(原题为《援鄂医生吴生华:曾一天诊治224名患者》)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