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菜品涨价、菜量变少,复工后的海底捞我不约
作者:龚进辉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有所好转,报复性消费没到来,海底捞倒是让消费者感受到了“报复性涨价”,让人失望不已,无疑将影响顾客的消费积极性和热情。
原来,最近不少消费者在微博上晒出了海底捞消费账单,吐槽海底捞菜品涨价、菜量变少,看到价格完全傻了眼,大有一种感觉不会再爱了的失落感。
“人均220+,血旺半份从16涨到23元,八小片;半份土豆片13元,合一片土豆1.5元,自助调料10块钱一位;米饭7块钱一碗;小酥肉50块钱一盘,过分了啊。”有网友吐槽道。另一位网友则表示,最近两个人吃了344元,而在疫情之前算上折扣,两个人消费不到200元。
对此,海底捞方面回应称,涨价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涨影响,但整体菜品价格调整控制在6%,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不过,在我看来,海底捞方面的回应一半对一半错。
对的一半是涨价原因,由于疫情尚未完全结束,海底捞必须一边狠抓防疫一边积极复工,门店消毒支出必不可少,加上餐饮食材成本上涨。考虑到羊毛出在羊身上,整体成本上升将直接反映在菜品价格上,涨价势在必行。
错的一半是涨价幅度,海底捞方面称涨价幅度控制在6%,潜台词是只有些许涨价,不至于吓跑潜在消费者,但这与上述网友反映的情况并不相符,实际涨幅远不止6%。为了防止被打脸,海底捞方面多加了一句“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暗示可能有的城市涨幅超过6%。
海底捞方面的回应并未打消外界疑虑,依然有人在抱怨其涨价,但也有人表示理解。反对的一方直言涨价涨得满脸问号,而且工资没涨,消费却涨了,感觉不可思议;支持的一方则认为眼下成本都在涨,再加上疫情受到巨大损失,海底捞通过涨价来回血无可厚非。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无法说服谁。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海底捞在疫情期间的确损失惨重。其从1月26日开始停业,2月15日起外卖恢复、3月12日起堂食陆续恢复,前前后后停摆近50天。中信建投曾发布研报,判断疫情估计为海底捞2020年营收带来损失约50.4亿元,归母净利润损失约5.8亿元。
因此,无论是为了恢复元气还是因应成本上涨,海底捞都不得不涨价,属于无奈之举,尽管会让消费者不高兴。或许你会说,海底捞可以通过降价促销来拉动业绩,这一策略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行不通。
一方面,迫于现实的成本因素和业绩压力,海底捞并没有太多降价促销的本钱,显得有心无力;另一方面,降价促销固然能吸引更多客流,但如何服务好短期内激增的消费者无疑是个巨大难题,服务不好可能会让海底捞辛辛苦苦建立的服务金字招牌蒙羞。
要知道,平日里全场爆满的海底捞排队就无比疯狂,而现在疫情并未完全结束,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其必须缩短经营时间、控制进店顾客数量、控制桌间距和上座率等,导致整体服务能力下降不少。这意味着,消费者需要比平时等更长时间才能用餐,此等消费体验必然造成顾客流失。
事实上,涨价的确会对消费者的情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考虑到海底捞的受众以中等偏上的消费人群为主,如果真的只涨可以忽略不计的6%,那对其整体生意影响并不大,但如果在个别城市甚至很多城市涨幅远超6%,那整体生意不可避免受到冲击。
“涨幅虽然不是很大,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不会像以前的频次来了。”一消费者说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换做是我,即便再喜欢海底捞,涨价也会使我减少消费频次,能不约就尽量不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