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19孔子问礼的对语

2020-04-07 15: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春秋战国时期曾涌现很多大思想家,各种学说像井喷一样爆发。据统计,这段时期一共出现200家大大小小的学派。这些学说互相吸取和碰撞,产生“百家争鸣”的局面。与此同时,不仅中国,全世界的范围内也涌现出许多大哲学家。这段时间被称之为地球的“轴心时代”。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与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生活在同一时代,这两位大思想家也曾经有过交流,为后世留下一段历史佳话。

在很多典籍中都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记载。而且时间、地点都不同。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件事情是杜撰出来的。相反,孔子可能多次去拜访老子。其记载的壁画屡屡发现于包括山东、河南、江苏、陕西和四川在内的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从历史文物方面提供了有力地证据。老子大概比孔子早出生20年左右。孔子非常尊敬老子,是以一种弟子对待老师的态度对待老子,两人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这一中国文化史上重要事件为研究儒道思想之关系的发展脉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历史信息。

老子对话孔后生 思想犹龙启智慧

孔子问礼于老子

中国两位最伟大的圣人老子和孔子的相遇,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邂逅。孔子当时积极奔命于各国之间,主张自己的学说礼仪和仁政,但是事不遂意处处碰壁,没有国君采纳其主张。那时孔子还年轻,未免出现沮丧而迷茫的心境。孔子听说周朝的收藏史老聃,是一个博学的圣人,便欲求教。孔子于是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听罢,便准备车马,共赴老聃之所。《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对此,《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亦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这一年是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地点在周都洛邑(今洛阳)。

几天后,孔子辞别老子;老子也不强留,送孔子到官舍之外。老子说道:“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听罢回到鲁国,对弟子说,老子的思想就像龙一样捉摸不定,变化多端,不能窥全貌:“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中说孔子见过老子以后,像闻《韶》一样,三天沉浸在老子的教导之中不说话。

孔子问礼于老子,除了洛邑这次,可考的还有几次。一次是孔子17岁时问礼于老子,即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 年),地点在鲁国的巷党。《礼记·曾子问》载有孔子向老子问礼的四则故事,其中载:“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土恒,日有食之’”。《水经注·渭水注》记载:“孔子年十七,问礼于老子”。一次是孔子53岁时,即周敬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地点在一个叫沛的地方。《庄子·天运》载:“孔子行年五十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另一次在鹿邑,具体时间不详。《吕氏春秋·当染》载:“孔子学于老聃、孟苏、夔靖叔”。

孔子问礼孟诸台 别有意蕴听棹歌

老子到了鲁国西南比邻的宋国古孟诸泽畔,在这里隐居了多年,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在这里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问修道之方、学术之旨、处世之要,于是其弟子遍天下。此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隐居孟诸泽时,孔子之乡曲阜距离孟诸泽仅100多公里,祖籍宋国又经常游于宋的孔子便携弟子到此问礼求道。两人相见的地点是在孟诸台。《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河南五”载:“孟诸台:在虞城县西北十里。古孟诸之地也,台因以名。”《太平寰宇记》云:“虞城孟诸泽俗呼为湄台,盖泽中有台也。”虞城县的龙王庙即是孟诸台故址。

孟诸泽中有孟诸台,又称湄台,为游览的好去处。这里林木葱郁,云烟苍茫,有一种大自然的神秘和原始之美,老子与孔子在这里相见,别有一番意蕴。清光绪二十一年《虞城县志·山川》:“孟诸泽:今陂中有台,民呼为湄台,其地高腴,禽鸟滋泳。”该志《古迹》:“按《寰宇记》云:‘虞城孟诸泽俗呼为湄台,盖泽中有台也。’今湄台,龙王庙即其故址。春游称胜观焉。”孟诸台为什么又称湄台呢?考《左传》:“吾赐尔孟诸之糜。”杜注曰:“孟诸,宋薮泽。水草之交曰糜,古糜字与湄通用。”《诗·秦风》:“在水河之湄。”《小雅》:“居河之糜。”朱注:“俱云水草之交。”可见是由台畔长满了水生植物而称之。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其《子虚赋》中就有“观乎成山,射乎芝罘。浮渤澥,游孟诸”的说法。扬雄《赋》曰:“奢云梦,侈孟诸。”高适《封丘作》亦曰:“我本渔樵孟诸野。”戚同文擅长作诗,著有《孟诸集》20卷。

明清时期,“孟诸春游”作为“虞城八景”之一,又因孔子曾在此问礼老子,引无数文人绅民竞相来此游览。清光绪二十一年《虞城县志·古迹》:“孟诸春游:‘导菏泽,被孟诸’,即其地。章炳文《古迹序》:‘在城西北一十里。’”明代范志懋《孟诸春游》诗云:“被孟导菏泽若何,平芜遥带故田莎。游人争看枝头鸟,孺子不闻沧浪歌。万里春光笼晚色,千家农事涣星罗。当年傍水观鱼化,此日寻芳倾卷荷。”范良彦诗云:“世远陂荒近若何,泽南泽北尽青莎。空馀鸟雀噪郊树,无复鱼龙听棹歌。雨霁尚饶烟横渚,风来犹忆水如罗。清肖还忆当时月,曾照游人醉芰荷。”柳泽诗云:“孟诸泽上午风清,鱼跃鸢飞各遂情。随柳傍花真乐景,可怜能有几人行。”张嵩诗云:“载酒携琴孟泽游,锦鳞桃浪逝悠悠。黄蜂粉蝶花间闹,争似沙头睡白鸥。”

巅峰对语映后世 儒道相融显文明

孔子见老子,是儒与道的巅峰对语。两人相惺相惜,孔子将老子赞曰为龙,老子将孔子比作高飞入云的南方之凤。可见虽然老子和孔子主张不同,但是还是互相认可对方的。孔子的后人孔融曾经拜访名士李膺,声称自己是李膺的世交。李膺不解,问孔融缘故,孔融说:“我是孔子的后人,您是老子的后人。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两个人亦师亦友。所以我们是几百年的世交。”

孔子问礼于老子这件事不是我国古代两位学者简单的历史会面,而是儒、道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需要指出的是孔子、老子的时代还没有儒道之分,诸子门派对立是发生在孔老逝世之后,诸子崛起各执师之一端互相非难的百家争鸣之时,这个现象从《汉书·艺文志》诸子百家的著作目录中可以看出。在出土汉画像石中,关于“孔子见老子”雕刻图像非常常见,它们共同的主题是积极宣扬谦虚好学、尊老敬贤美德的思想,反映出儒、道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儒、道文化同源而异流,两家文化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诸多共通之处,只是由于不同的文化主张,产生了两条风格各异的思想文化发展道路。因此,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图像也反映出了儒、道两种思想文化在中国不同历史阶段中的交流与发展。

作者简介

马学庆,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宁陵县商务局局长,宁陵县史志办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范仲淹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商丘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商丘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商丘市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其专著有《范仲淹与商丘》《古宋七子》《寻踪梁园》《大明名贤吕坤》《宁陵通史》《厚重宁陵》《古葛探源》《己吾考略》《老坚决》等

总策划:刘少杰

统筹:江涛

原标题:《殷商之源 文化沙龙|《古宋七子》19孔子问礼的对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