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英雄,归来!重庆九龙坡区援鄂医疗队首批24名队员回到家乡

2020-04-07 19: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3月25日,迎着灿烂的春光,九龙坡区援鄂医疗队首批队员回家。


走出机舱的队员们。

 

队员们乘坐大巴车前往酒店休养。

 

行李服务生将队员们的行李一一送到房间。

 

她们不能亲密相拥,只能激动地做着一个个拥抱的动作。

酒店为队员们准备的回渝第一餐是一碗小面。

26日一大早,队员们收到12期刊登着“最美逆行者”的《九龙报》。

“虽然回到了重庆,却还要14天才能回家。离家的距离越近,对家的思念就越浓,回家的企盼就越急切。”3月25日,迎着灿烂的春光,重庆九龙坡区援鄂医疗队首批24名队员回家了!

13时25分,重庆航空的三个航班依序降落江北国际机场,消防车在跑道两侧喷出高高的水柱,形成壮观水门,为援鄂归来的339名重庆医务人员“接风洗尘”。

这其中,就有九龙坡区的24名队员,他们分别来自九龙坡区人民医院、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建设医院、高新区人民医院、国药重庆西南铝医院。

他们,在武汉并肩作战一个多月,与死神抢夺生命,在这仲春时节,他们凯旋归来。走出机舱的队员们,一边挥舞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一边齐声高呼:“我们回家了!”

一路夹道欢送

从酒店到武汉天河机场的路,武汉市民用最隆重的方式为他们送行。3月25日早上8时,武汉市江岸区某酒店,在一场简短而温馨的欢送会后,队员们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手中接过鲜花,踏上前往机场的大巴,开始了他们的回家之路。

当大巴驶出酒店,队员们发现,道路两旁,站满了前来送行的武汉市民。他们挥着手,向车队行进方向大声喊道:“谢谢你们,再见,保重!”道路两侧的居民楼里,也有不少市民探身出来,向他们挥手致敬。当车驶入高速,看见车身上的横幅,路上的车辆全部让出中间车道,一会儿,30多辆私家车分成两列,打着“双闪”,自发形成“夹道”,为医生们送行。

看着武汉人民的这一幕幕举动,回想起与武汉人民朝夕相伴的一幕幕,队员们不禁潸然泪下。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陈怡拿出手机,把窗外的一切,一 一拍摄下来。“我想把这一切都保存下来,这是武汉人民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是我这辈子所经历的最崇高的礼遇。”

一米的距离,许久未见的亲人,虽然我们相距只有一米,我却不能拥抱你。

按照规定,队员们武汉返渝后,将在贝迪颐园进行为期14天的休养。得知同事郑玉梅、徐麓、张春霞要回来,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呼吸消化内科护士长李万勤和几位同事早早就赶到酒店门口。两天前,她们就约定,酒店见!

14时40分,大巴抵达贝迪颐园门口,尽管他们使劲地挥手,车还是没有停下来,径直开了进去——这是规定,因为队员们还暂时不能与外界接触。在征得酒店同意后,下了车的郑玉梅、徐麓、张春霞立即跑到大门口,看见已经30多天未见的同事,拼命地挥手。一个在门外,一个在门内,隔着一米远,她们不能亲密相拥,只能激动地做着一个个拥抱的动作。“她们廋了。”李万勤噙着泪对笔者说。显然,她作为科室的“家长”,有些心痛。

一碗热乎小面,端起一碗热腾腾的重庆小面,咽着口水,最后还是让手机“先吃”。

“老公,你看,我已经吃到重庆小面了!”15时30分,端着贝迪颐园为队员们精心准备的重庆小面,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穆安然首先想到的,是要把这个信息告诉自己的丈夫,因为在武汉时,她就告诉丈夫,希望一下飞机,能吃一碗重庆小面。

重庆人对小面的情有独钟,贝迪颐园早就想到了。为队员们准备的回渝第一餐,就是一碗小面。“酒店的服务太贴心,知道我们想吃什么。”穆安然说。

然而作为向英雄致敬的礼遇,远不止一碗小面。在酒店大厅,贝迪颐园还特地举办了“战疫英雄、欢迎回家”的画展,20余幅记录医务工作者在前线争分夺秒救治患者漫画,瞬间把穆安然和队员们拉回到过去34天在武汉所经历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这是家乡人民给予我们最大的鼓舞。因为有家乡的亲人、同事做坚强的后盾,才让我们在武汉有着无尽的动力。”

在贝迪颐园,队员们就是明星,厨师、服务员,纷纷主动上前要求合影。“为英雄服务,是我们的荣耀。”贝迪颐园行李服务生说。他当天要做的,就是把英雄们的行李,一一送到房间,“回家了,希望在酒店能让他们轻松些。”

一句温馨提醒,一句“快把口罩戴上,我们很危险”的提醒,让本报记者瞬间泪奔。

本报作为唯一获准进入机场和酒店采访的区县级媒体,从机场到酒店,本报记者有幸记录和见证了首批回渝援鄂医疗队队员们回家的整个过程。尽情地为他们拍照,留下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是为了心中那份最真诚的记忆。

拍照时,记者周邦静不小心口罩掉落了也没有在意,心想拍完这一组再戴。但就在这时,医生队员们立刻提醒道:“老师,快把口罩戴好,我们才从武汉回来,很‘危险’!”

然而就是这样一句话,让周邦静瞬间泪奔。事后,周邦静在朋友圈里记下了这一瞬间:“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欢迎英雄回家。在拍摄过程中口罩掉了,漂亮的医生小姐姐提醒我……”

“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大家负责,因为我们在武汉经历了太多。”队员们说,尽管重庆相对安全,但仍然要高度警惕。

一份特殊礼物,读着“自己”,想着在武汉的日子,那种动力,源自“大后方”。

“快看,我们每个人都上报了!”26日一大早,本报为每位队员准备的“一份特殊的礼物”——12期刊登着“最美逆行者”的《九龙报》,酒店服务员送给了每位九龙坡的援鄂队员。

或许,他们并不知道,《九龙报》“致敬最美逆行者”的特别报道,是区委、区政府特别安排的,是关爱医务工作者及家属“9个1举措”之一。

“真的很用心,我一定会好好珍藏。”高新区人民医院院感办主任周晓琴说,“虽然过去一个多月我们远在武汉,但家乡人民对我们的关爱,对我们家属的照顾,从区委、区政府发出的那封《慰问信》开始,从未中断。我们通过手机,通过网站,从亲友、同事们的通话中,时刻都能感受得到。在武汉,一声问候,就是‘家’的温暖。”

建设医院护士黄晓莉说:“‘致敬最美逆行者’,无论是报纸还是手机版(H5),都是对我们的一份认可,也是一份荣誉。”

作者:范永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