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防范冒充“公检法”电信网络诈骗,记好“三不一要”!

2020-04-06 16: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疫情发生以来,天津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发现潜在受骗群众,主动劝阻,为群众避免损失,已经为受骗群众紧急止付、冻结被骗资金超过4000万元。从本市发生的案例看,近期除了以出售防疫用品为名进行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多发,冒充“公检法”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高发。冒充“公检法”类的电信网络诈骗单笔涉案金额动辄几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社会危害极大。市反诈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外省市目前已经发生“蹭疫情热点”,以受害人涉嫌非法出入境等为名,再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的案例,请大家一定要提高防骗意识,有疑问及时拨打110报警。

据天津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教导员苏连儒介绍,通过对疫情期间警情进行梳理,目前四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较多:一是冒充“公检法”诈骗;二是刷单诈骗;三是虚假网络贷款诈骗;四是虚假购物诈骗。其中以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危害最大、单笔涉案金额最高,有的受害者甚至为此抵押房产、倾家荡产。冒充“公检法”诈骗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当头一棒”型,骗子以公安局的名义,直接给受害人打电话,表示在侦办案件的过程中发现你牵涉其中,需要你配合调查,通过不断给被害人“洗脑”,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一种是“拐弯抹角”型,骗子会冒充通信管理、电信运营商、信用卡中心、社保中心等部门,通过事先编造的剧本步步为营,制造出被害人涉嫌案件的“假象”,再热心地“帮忙”把电话转接到“公检法”部门进行诈骗。疫情期间,外省市已经发现有骗子冒充“疾控中心”实施诈骗,还有的骗子称市民涉嫌非法出入境,变换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手段,这些都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天津市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再次提醒市民,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一定要做到“三不一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有疑问就要拨打110报警。凡是要把电话转接到公检法机关的、要点击网上通缉令的、要通过电话视频办案的、要求提供安全账户的,都得先在脑海里打一个问号。即使对方说得天花乱坠,只要自己脑子里树立起牢固的防骗意识,就不会轻易被骗。

市反诈中心表示,下一步将从防范和打击入手,针对冒充“公检法”诈骗开展工作:防范上争取尽早发现潜在的受害者,将诈骗案件遏制在案发前;打击上会主动出击,加强多警种、多地区联动,对冒充“公检法”诈骗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快破案、多破案,最大限度地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

来源 | 平安天津

编辑 | 陈 欣、马 英

审核 | 赵永明

往期精选

【视频】“骑”走外卖小哥电动车 滨海警方抓获盗窃嫌疑人

征稿启事

亲爱的小伙伴们:

“平安天津滨海”现面向广大民警、文职辅警及所有关注我们的好朋友们征集稿件。

主题要和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是微视频、漫画 、图片、音乐、散文、诗歌等等,唯一的要求就是求原创!!!

内容要阳光向上、积极正面,并附带作品说明,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便于我们及时与您联系!

投稿方式:xqjxwxc@sina.com

“平安天津滨海”期待您的作品

原标题:《防范冒充“公检法”电信网络诈骗,记好“三不一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