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爷爷走了我想和他一起去”面对死亡时,我们才明白生的意义
原创 团长问答室 团长说心理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一个节日,也是一个节点。于己,清明是缅怀、追思故人的情感出口;于家,清明是追溯源脉的寻根之行;于国,清明是缅怀英烈、追思历史的"家国同构"时刻。它标记着感恩与珍重、逝去与铭记、过去和未来。
问答Q
“团长,爷爷去世了很久,他是最疼我的人,我无法放下,有时候会想,还不如让他带走我好了,他为什么不把我带走呢……我该怎么办团长"?
袁枚
A:袁枚,从你的文字中,能感受到你对爷爷深厚的牵挂,看得出来你很爱爷爷,爷爷一定非常疼爱你,他在你的记忆中,给你留下了很多温暖、有爱的记忆,这是多么美好的感情啊。
今天是清明节,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爷爷说,我们可以一起和爷爷对个话。
也许你会对他说"为什么不把我带走呢,爷爷",表达对他深深的思念。那爷爷会怎么回应你呢?
你抬头看着天空,他在天堂有灵的话,当知道自己那么疼爱的孙女竟然想放弃自己的生命,追随自己到天堂,他会有多不忍心啊。
我想,这个爱你的爷爷,一定希望把自己所有的美好和祝福都给到你,希望你在这个世界好好体验自己的生命,希望你快乐,平安,希望你被爱,被呵护被照顾,就像他曾经对你那样。
而你如果一心只想着去到他的身边,也许他还会自责,不该那么早就离开你,让你如此伤心,你愿意看到爷爷那么自责吗?
没有哪段离别,不叫人难过,可是死亡终结了生命,但并没有终结一段关系。
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单》谈到: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
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电影《寻梦环游记》讲述的也是关于死亡的维度的故事。影片还提出一个思考,死亡必然是痛苦悲伤的吗?也未必,这是一部墨西哥的影片,墨西哥人经常把死亡挂在嘴边,他们调侃死亡、与死亡共寝、庆祝死亡。
对爷爷的铭记和思念,也并不意味着必须悲伤与苦痛,它可以是温情的、有力量的。
缅怀先人,不仅仅是单纯的思念,也是一种内化于心的传承,一种祝福和自勉,时刻激励着我们感恩、奉献、珍惜当下、踏实奋进。
袁枚,清明节安康,世界和我爱着你。
Q
团长好,我觉得我是不是有点问题,一到清明节我就不自在,我觉得我没多少悲伤的,我自己的父母,还有媳妇那边的老人都去世了,但我真觉得没啥好悲伤的,人固有一死,这不是很正常吗?但是到了清明节我真的很不自在,我会回避这个节日,我不喜欢去想那些过去的事情,也不喜欢哭天抹泪的,就不是个老爷们做的事。人不应该朝前看吗?老沉浸在那些事情里有什么用?还不如理智一点,不要被情绪牵着走。总之,我很不自在,或者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心如止水,早日开悟。
安东
A:你好,安东,你仿佛已经"心如止水"了啊,已经可以控制好情绪了,为什么还要继续"修炼"呢,你已经是个开悟的高人了。
好了,上面是玩笑话。
看到你的留言,也让我想起来过去的自己。
在我学习心理学以前,我和你一样,我的爸爸去世了我也觉得,生老病死乃人间常事,何须悲伤。但我不知道那时的我,其实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
我从小就被教育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处事冷静,逻辑缜密,从不会为情绪所困,就算遇到大的困难,也不会感到痛苦。
因为我很善于管理那些"负面情绪",决不能让它们干扰到我的人生,但无奈的是,它们偏偏严重的干扰到了我的人生。
首先是工作,因为我是一个冷静的人,所以非常不喜欢那些情绪化的人。多愁善感的人我觉得他们脆弱,易怒的人我觉得他们肤浅,犹豫不决的人我觉得他们胆小懦弱……
结果,我的公司总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我总觉得无人可用,于是我这个老板又忙又累。
在生活上也不例外,我认为努力工作,给家人好的生活环境,孩子好的教育资源是我对家人最好的爱。但我的太太仍旧抱怨我不够爱她,这让我曾经十分委屈。
好在我有缘接触心理学,知道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我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害怕情绪。
黑夜与白天交替,有阳光就会有阴影,有快乐就一定会有悲伤。一个允许自己感受各种情绪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他悲伤时真实地悲伤,快乐时才能真正地快乐。
那些看似永远理智的人,并不是没有痛苦,他们只是用理智去屏蔽痛苦。慢慢地,将变成一个只活在大脑里的机器人。
这与一个人的应对模式有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萨提亚女士认为,人在不同的成长环境影响下,会形成四种不同的应对模式--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
而团长曾经和你一样,就是这种"超理智"的人。
情绪只是一种能量,各种情绪都有其功能,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一个不允许自己感受悲伤的人,是不能感受真正快乐的;一个不允许自己感受痛苦的人,也无法感受幸福,因为当你压抑了某种情绪感受的同时,你同样压抑了感受其他情绪的感知能力。
要让超理智的人允许自己的情绪流淌,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并不容易,但不是没有可能。趁这个清明,不妨试试,只用5分钟的时间,和离世的故人,说说心里话,看看会怎样。
一个真正得道的人,也并非没有痛苦,他们的痛苦和我们的不一样,但是他们可以让能量自如地流淌,而非去堵塞或屏蔽。只要你愿意学习心理学,打开自己的心,你也可以做到真正的"开悟"。
祝安康。
Q
逝者如斯,生命可贵,如何提高生命的广度与深度?
雪花
A:你好,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我会把这个过程叫做人生的"圈层突破"。
先来说"圈",当我们生活的圈子只有一种观点时,你接触的人,看到的事,站立的角度都是一样的,因而你的世界就会止于此,因为你的信念已经为你的世界筑起了一堵墙,自己封闭起自己的发展空间。
行为的固化其实就是内在信念的固化,当我们执着原有的信念时,就会习惯于做同一种行为,交同一种朋友,生活在同一种圈子中。
这时,往往听到的只是你愿意听到的、看到的也只是你愿意看的,很难客观地、清晰地看待自己,因而会待在一个舒适区,并且对这个舒适区越来越迷恋,认为世界就是这样,并且即使生活再艰难,自己的世界也只能这样。
可以试试:
1、从视觉上突破:试试去穿一些平时无法接受款式的衣服;换一个与过往风格完全不一样的发型;
2、从听觉上突破:试试去听听那些你平时并不喜欢的音乐类型,比如交响乐,不要急于下一个不好听的结论,那些著名音乐大师的作品之所以会受到那么多人追捧,一定有其原因;
3、从味觉上突破:去尝尝那些你以前所不能接受的食物,比如榴莲、臭豆腐、日本纳豆等,这些食物有那么多人喜爱,总有其特别的地方……
4、从行为上突破:去做一些以前没做过的事,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去世界各地走走,了解不同地方,不同的文化,打开自己的视野,内心的世界自然跟着打开……
再来说"层"。
我在书中,把人分为"奴、徒、工、匠、师、家、圣"七个层次。
一个人能否站上更高的层次,并不取决于他拥有多少财富,也不是他的权力有多大,如果他的心是不自由的,权势与财富再高再多,还是会受外物所掌控,被无形之力所缚。
个人往更高层级上升的过程,其实就是心灵成长的过程。
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疗愈内心的创伤:
内心的匮乏,大多源于成长经历中的创伤。
可以找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或者上一些疗愈性的心理课程。
2.有意、刻意地放大自己的胸怀:
考虑问题时试着把更多人考虑在内,提升自己思考问题的维度,把总想着自己的旧习惯打破,当你能够从更大的范围看事情时,自然可以达到我好、你好、大家好的多赢效果。
3.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当你有能力为身边的人提供价值时,你自然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因为你的需求已经从满足自己上升到自我实现了。
4.学点心理学知识: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既然高层次的诞生是为了协调原有层次的成员关系,一个高层次的人必须拥有协调人的能力。协调人的最好学问就是心理学,只有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只有了解别人才能有效地协调他们的关系。
祝大家安康!
原标题:《“爷爷走了我想和他一起去”|面对死亡时,我们才明白生的意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