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驻印度使馆在印度主流媒体刊发庆祝中印建交70周年专版

2020-04-02 21: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4月1日,中国驻印度使馆在印度主流媒体《印度教徒报》和《商业前线报》刊发庆祝中印建交70周年专版。专版图文并茂、内容翔实,通过孙卫东大使致辞、中印建交70周年大事记和数说中印合作亮点三个板块,全面回顾中印建交70年来重要历程,介绍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情况,阐述中印关系发展重要意义及启示,展望未来两国关系发展前景。主要内容如下:

  一、孙卫东大使致辞

  2020年4月1日,中印迎来建交70周年的重要时刻。放眼世界,中印作为仅有的人口超过10亿的新兴国家,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注入强大动能。此时此刻,重温70年前两国建交初心,发扬睦邻友好、团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回顾建交70年历程,中印关系沐雨栉风,砥砺前行,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道路。上世纪五十年代,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作出中印建交的历史决定,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是兄弟)响彻两国大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双方同意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此后中印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得到全方位发展。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开展“家乡外交”,分别在武汉和金奈举行两次非正式会晤,就国际和地区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进行战略沟通,一致同意加强两国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

  中印关系今天成果来之不易,凝聚了几代人的付出和努力。我们从中可得出一些重要启示:一是要坚持领导人战略引领;二是要把握友好合作大势;三是要拓展互利合作动力;四是要增强国际地区事务协调;五是要妥善管控分歧。

  当前,中印关系站在新起点,迎来新机遇。我们应从两国数千年的文明积淀中寻找智慧,按照“增进互信、聚焦合作、管控分歧、共谋发展”的方向,探索出一条相邻新兴大国的相处之道。我们还要掌握“引领、传导、塑造、交融”这四把钥匙。“引领”是指在两国领导人引领下,为两国关系发展达成共识,指引方向。“传导”是指将两国领导人共识传递至各个层级,转化为切切实实的合作成果。“塑造”是指要超越分歧管控模式,主动塑造双边关系,不断积累正能量。“交融”是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利益融合,实现共同发展。

  科温德总统、莫迪总理都曾谈到“天下一家”理念,这与中国“天下大同”的哲理十分相近,古老的东方智慧在今天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我相信,中印有足够的远见和能力,携手实现龙象共舞,在下一个70年再创辉煌,共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二、中印建交70周年大事记

 

  1954年10月,毛泽东主席会见印度总理尼赫鲁。

  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印度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亲如兄弟)在印度成为时代流行语和两国交往史上的佳话。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印,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印,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

  1955年,周恩来总理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共同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29国参加的亚非会议,共同倡导以“团结、友谊、合作”为核心的“万隆精神”。

  1962年,中印关系因边界冲突走入低谷。

  1976年,中印恢复互派大使,两国关系逐步改善。 

  1988年12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

  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华,启动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中印双方一致同意“向前看”,同意在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边界问题解决办法同时,积极发展两国其他方面的关系。

  1991年,李鹏总理访印,恢复了中断数十年的中印总理互访。

  1992年,印度总统文卡塔拉曼访华,是印独立以来第一位总统访华。

  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华,双方签署中印两国政府《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 

 

  199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印, 分别与印度总统夏尔马、总理高达举行会谈。

  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印,是中印建交后第一位中国国家元首访印,双方达成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共识,签署中印两国政府《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2000年,印度总统纳拉亚南在中印建交50周年之际访华。

  2002年,朱镕基总理访印,双方同意增进彼此理解和信任,促进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

  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双方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同意建立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

  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印,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达成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表示欢迎。

 

  200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德里会见印度总统卡拉姆。

  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印,双方发表《联合宣言》,制定深化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十项战略”。

  2008年,印度总理辛格访华,两国签署《中印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

  2010年,5月,印度总统帕蒂尔在中印建交60周年之际访华。同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印,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公报》。

  2011年是“中印交流年”。双方举办多场人文交流活动,签署关于编纂“中印文化交流百科全书”谅解备忘录。印500名青年代表访华。

  2012年是“中印友好合作年”。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期间同印度总理辛格举行双边会见。同年,中国500名青年访印。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南非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期间会见印度总理辛格。5月,李克强总理访印,双方发表《联合声明》。10月,印度总理辛格访华。

  2014年是“中印友好交流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印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印度总理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双方发表《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同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期间同印度总理莫迪会见。李克强总理在缅甸出席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与印度总理莫迪会见。

  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到访习近平主席家乡西安。同年,习近平主席在乌法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期间同印度总理莫迪会见,李克强总理在马来西亚出席东亚国家领导人系列峰会期间同印度总理莫迪会见。中国为印度官方香客开通经乃堆拉山口赴西藏朝圣路线。印度在华举办印度旅游年。

  2016年,印度总统慕克吉访华。印度总理莫迪来华出席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习近平主席同其会见。习近平主席赴印度果阿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期间同印度总理莫迪会见。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旅游年。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期间同印度总理莫迪会见。印度总理莫迪来华出席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习近平主席同其会见。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武汉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非正式会晤。

  2018年,习近平主席同莫迪总理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就国际格局和双边关系中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以及各自国家发展愿景和内外政策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开创两国领导人交往新模式,成为两国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同年,印度总理莫迪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习近平主席同其会见。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分别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次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期间举行会见。

 

  2019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金奈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第二次非正式会晤。

  2019年,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在印度金奈举行第二次非正式会晤,重申武汉会晤共识,一致同意加强两国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加强深层次战略沟通,推动各领域互利合作,促进中印文明交流互鉴。同年,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一次会晤期间举行会见。

  2020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和“人文交流年”,双方商定举办70项庆祝活动,彰显两大文明古国的历史联系和双边关系发展,深化两国立法机构、商界、学术界、文化界、青年、防务部门间各层级交往。

  三、数说中印合作亮点

  (一)政治外交

  2——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迄已举行两次非正式会晤,就国际和地区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8——2014年莫迪政府执政以来,印度人民党共派出4批高级别考察团访华,4次派代表来华出席中国共产党举办的国际会议。

  9——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与印度人民党、印度国大党、左翼政党等9个印度主要政党保持着友好交往,通过高层互访、考察培训、举办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交流合作,为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6——两国高层交往频繁,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自2014年以来16次双边会面,增进政治互信,妥善管控分歧,拓展务实合作,引领中印关系更好更稳向前发展。

  20——中印两国议会互设友好小组,两国议会高层及专门委员会保持经常性接触与往来,双方议员互访近年来超过20人次。

  22——自2003年中印建立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以来,双方已举行22轮特代会晤,在推动解决边界问题、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6——2003年,中联部与印度外交部建立了交流机制。迄今为止,包括莫迪总理在内的印方共10位邦首席部长成功访华,中国中央和地方16位党的领导同志成功访印,成为增进两国政治互信、扩大省邦交流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的重要渠道。

  50——中印之间现有50个对话机制,就双边、区域和全球关注的各类议题进行交流。

  (二)务实合作

  经贸合作

  4——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已与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举行4次对话会,就推动两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维护全球多边贸易机制、推进国际治理机制有序变革和防范国际经济金融风险达成一致。

  4——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前5名中,中国品牌占据4席,深受印民众喜爱欢迎。

  6——中印已举行6次战略经济对话,就基础设施、高技术、节能环保、能源、医药等交流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经贸务实合作。

  9——中印已举行9次财金对话,就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多边框架下的合作、双边投资和金融合作等问题达成共识。

  11——中印已举行11次经贸联合小组会议,就双边货物和服务贸易、投资及园区合作、贸易统计和贸易救济进行广泛交流,不断深化双边经贸务实合作。同时,两国在多边贸易体系和区域经济合作领域紧密合作、相互支持,共同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做出重要贡献。

  32——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印贸易额由不足30亿美元增长到近千亿美元,增长了约32倍。2019年中印贸易额为926.8亿美元。

  20万——约1000多家中国企业不断加大对印产业园区、电子商务等领域投资,在印当地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

  10亿——印度企业积极拓展中国市场,对华累计投资额近10亿美元。据印方统计,超过三分之二的印赴华投资企业稳定盈利。

  27亿——中印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人口超过10亿的大国,拥有超过27亿人口的大市场,两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20%,双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80亿——中国企业对印度累计投资额超过80亿美元。

  科技合作

  2——中印举办了两届中印科技创新联合研究工作研讨会。3——中印举办了三届中印技术转移、创新合作与投资大会。

  3——印度企业已在中国建立了三个信息技术走廊,中印信息技术和高科技领域合作方兴未艾。

  6——中印已召开6次科技合作联委会机制会议,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推动科学家交流、联合研究项目等合作。

  防务合作

  8——中印已举行8次“携手”陆军反恐联合训练,增进了解互信,交流训练经验,共同提高联合反恐能力。

  9——中印已举行9次防务和安全磋商,加强防务领域交流合作。

  (三)人文交流

  2——中印已举行两次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双方在艺术、出版、媒体、影视、博物馆、体育、青年、旅游、地方、传统医药与瑜伽、教育与智库等领域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

  5——已有两所孔子学院和三所汉语教学中心在印度成立。印约有20所大学设有中文课程,8所设有中文专业。“汉语桥”世界中学生印度赛区中文比赛迄已举行12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印度赛区中文比赛迄已举行18届。中文学习在印正发展成为一种潮流。

  8——双方举办4届中印媒体高峰论坛和4届中印智库论坛,加强两国媒体和智库领域交流合作。

  14——两国已建立14对友省友城,正推进福建省和泰米尔纳德邦、泉州市和金奈市建立友好省城关系。

  14——2006年以来,中印百人青年团实现14次互访,迄今已有4000多名中印青年访问了对方国家。

  134——中印每周有134个航班来往于两国各大城市之间,其中中方每周94架次,印方每周40架次(不含中国香港特区与印度各地间的互飞航班飞行次数)。

  200——中国已在印度建有1所鲁班工坊和1所班墨文化研究院,累计培养200余名技术技能型印度学生。

  2000——2000多名中国青年留学印度,2万多名印度青年在中国留学,两国教育领域合作不断加强。

  2万——印度香客赴中国西藏朝圣人数从上世纪80年代每年几百人增加到2019年2万余人。中印两国外交部专门成立印香客朝圣联系机制加强协调,西藏自治区政府投入巨大物力和人力做好接待工作,朝圣成为中印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纽带。

  100万——两国每年人员往来超过百万人次,其中印度公民来华80余万人次(不含印方每年平均约70万人赴港),中国公民赴印20余万人次。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