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粮食价格会上涨吗:民族的创伤记忆与粮食的结构性短缺

2020-04-02 06: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第二眼财经工作室(ID:HKGaze)原创

作者 | 小徐博士在香港

编辑 | 张望

 

有人问,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最近粮价会不会上涨?

究竟会不会上涨,事先其实很难肯定,但是,粮价上行的压力在短期内是客观存在的。

有人讲,我们口粮储备充足,所以不可能上涨,这可能是机械地理解了供求关系与价格的关系。长期的价格趋势受供求影响,但是,长期来讲,疫情蝗灾都会过去,而我们生活在短期,生活在当下,短期的市场价格有很多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心里要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粮食安全,一个是粮食价格。

一、民族的创伤记忆与粮食主权

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带有非常强的创伤记忆,这个创伤记忆,不仅仅有民族备受欺凌的屈辱记忆,还有与之关系密切的,关于贫穷的记忆。这种记忆是民族性的,也就是在表现上,会反映在政府的行为上。

关于贫穷的民族记忆,最形象的莫过于四个字:饥寒交迫。事实上,这种记忆并不久远,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即便按照官方的标准,整个中国社会也还未彻底脱贫(目标是今年脱贫)。而在饥寒交迫中,最让人没齿难忘的就是饥饿。

因此,不管是从民族感情,还是从国家主权的角度,粮食安全都成为政府施政的重要主题之一。

从粮食安全的角度,中国可以说不存在任何风险,尽管多次出现粮仓事故,但是,在“口粮”问题上,从各个角度我们一直不敢放松。

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小麦供大于求,稻谷出口大于进口,口粮方面是实现完全自己的,谷物的自给率也高达95%,这些都反映出一旦出现粮食安全的风险,我国有能力马上调整相关的进出口和市场政策,保证国内优先。各地的战略粮食储备也基本在一年以上。

另外,中国一直在推倡土豆作为主粮,即所谓的土豆主粮化,有人认为这或者反映我国的粮食生产面临挑战,其实我觉得,这更可能是一种粮食安全的布局,我国希望通过土豆主粮化,来推动“主粮多元化”,进而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其实我们熟知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他首要的意义也恰恰在粮食安全,因为,杂交水稻首先集中的攻克点是产量,这个“产量优先”其实着眼的恰恰是“粮食安全”,或者说“口粮安全”。此外,近年来,关于转基因粮食的争论,除了健康议题外,同样重要或者更为重要的,就是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所以,对于一个人口大国而言,粮食安全,或者说粮食主权,一直是我国粮食政治的重中之重,相关的问题实在太过重大,可以说,在关于粮食问题的方方面面中,“口粮”一直是享有最高优先权的问题。所以,关于会不会没饭吃这个问题,答案是不必过分担心。

二、粮食的结构性短缺与粮价的形成机制

然而,粮食价格,与粮食安全不是同一个问题,粮食价格的形成有他更微观、更具体的机制,这非常复杂,这里只是简单谈谈。

涉及到粮食价格,那我们同样要谈到一个关于粮食数量的问题,或者说关于粮食短缺的问题,那就是,粮食的“结构性”短缺。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我国的粮食总体供应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结构上,我国的优质粮食生产供应不足。譬如,国产小麦以蛋白质含量较低的中低筋品种为主,但制作面包则需要高筋小麦,这方面就需要进口来缓解,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大米上,譬如东北大米算是粳米的一种,而在南方同样比较普及的泰国米是籼米,籼米的蛋白质含量比粳米高,口感上较于粳米,也更松软可口。因此,我国在优质粮食方面的缺口,就需要靠进口来补足。

现在一些国家禁止粮食出口,恰恰冲击的就是我国对优质粮食这一块的需求。

因此不妨稍做推演。

在需求方面,整体而言,对优质粮食需求更旺盛的还是城市。

而在定价方面,优质粮食价格的市场化则相对宽松,不像口粮价格,受政策的影响较大。

而相较于农村,城市不仅是货币充盈之地,更是价格敏感之地,不说短缺,即便是富余减少,都可能会很快反映在价格上。

优质粮食的价格上涨,购买力则可能会转向次优粮食,带动其价格的上涨,进而可能带动整体上涨,在短期中,这实际与相关产品的供给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粮食价格上涨的压力,应该是存在的。

更可况,一是我们有近一年猪肉价格上涨的短期创伤记忆,另一则是恐慌的情绪,不仅会造成一种情绪的蔓延,更可能在短期、局部造成一个事实性的短缺,即所谓的预期自我实现。

三、对抗恐慌与风险意识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当然是我们该怎么办?

说实在的,作为普通居民,你能怎么办?夏天就要来了,散装大米保质期三个月,一般家庭买米也是打算吃一个月的吧?囤三个月的粮食能叫囤吗?这不是侮辱“囤”字吗?

当然,如果你有粮食保存的条件,因此有了“乱局”之中做弄潮儿的冲动,想做囤货居奇的大户?那就要小心了。请翻阅49年“两白一黑”上海粮棉狙击战。

事实上,按照我国丰富的市场调节经验、多元的市场调节手段,在强大的粮食储备和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即便短期内出现城市粮价上涨,也能很快平抑。我国一直强调粮食主权,从制度上(储备粮等)、科技上(杂交水稻等),一直要保证口粮自给,这是粮价即便有上行压力,也难以持久的全方位基础。这跟猪肉的情况很不一样,因为猪肉的可替代物比较多,因此,并不存在“猪肉主权“、”猪肉安全“的问题。

对抗恐慌当然不是掩耳盗铃,而恰恰正是要有“风险意识“,但是,应该是“科学的风险意识”。其实,如果真的出现粮食危机,恐怕牵涉的是整个社会的动荡,那早就不是囤几袋粮食的能解决的了。

交流合作请关注微信公号:第二眼财经

转载授权请添加微信:HKGazer

原标题:《粮食价格会上涨吗:民族的创伤记忆与粮食的结构性短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