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浙大援鄂医疗队467人平安返杭,请记住这些名字
浙江大学医学院
来时雨雪飞,归时春花开。刚刚,随着5架飞机相继落地杭州
浙江第五批返浙医疗队胜利凯旋!
校党委书记任少波(左二)在候机坪等待医疗队员们归来这支1010人的队伍,由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浙江援鄂第三批医疗队杭州队和宁波队,浙江援鄂第四批医疗队浙大一院队、浙大二院队和浙大邵逸夫医院队,浙江援武汉防疫组,援荆门前方指挥部等组成。
其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共计返程467人。除浙大一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郑霞(浙江第一位援鄂医疗专家,仍然坚守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七楼重症监护室)外,浙大524位援鄂医护人员已全部返杭。
这一幕太甜了
虽是春寒料峭,李兰娟院士的爱人郑树森院士在春雨淅沥中撑着伞,早早地迎候在停机坪。他笑说,要给李兰娟院士一个惊喜。“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她,感觉非常高兴和激动!”看到飞机降落,郑树森院士特地戴上了眼镜,他要第一时间看清凯旋的李院士。
穿越人海,两位院士牵住了手
这一幕太甜了!
李兰娟院士(中)和丈夫郑树森院士(右)感人的送别场景
李奶奶回来了!今天,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李兰娟院士,也结束了在武汉两个月的驰援,返程回杭。当李兰娟院士走进机场候机大厅时,在场的人群都大呼“女神”!
此次战“疫”中,李兰娟院士已经在武汉连续奋战两个月,时至今日,那张热搜照片,依旧打动人心:脱掉防护口罩的李兰娟,两侧脸颊上是深深的压痕,但却笑得温暖又平和。
救治病人和降低重症、危重症患者病亡率,这是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的使命。她所支援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已有800多位新冠患者治愈出院,200多位重症危重症患者转为轻症。“来的时候心情非常沉重,那么多病人,有的甚至救不过来……”刚到达那段时间,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李兰娟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查房、了解病人病情,会诊、制定诊疗方案,给各地来武汉增援以及本地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团队救治危重症和重症;作为专家给防控工作建言献策;指导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
除了防控救治,在科研战场上,她带领团队进行顶层设计,在进行病原学检测、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救治技术以及诊断试剂、疫苗和药物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在病原学研究方面,李院士带领的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分离出14株病毒毒株,用于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疫苗的研究;此外,她还带领团队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151种已上市的抗病毒药物中筛选到5种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效的药物,通过实验室体外药物抗病毒试验验证显示有抗病毒作用,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了依据。
李兰娟到武汉后,每天都会和丈夫郑树森院士打电话,“他说做肝移植,把一个病人救回来了,我说,我也把一个病人救回来了。我知道他们是怕我感染,打个电话听听我的声音还不错,也就放心啦。”在武汉的两个多月,李兰娟情绪最放松的时候,永远都是病人出院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抗疫局势的持续转好,对她来说,这样的放松时刻,越来越多。
“大量重症病人都已经陆续康复出院。大局已定。”这是李兰娟口中的好消息,但她觉得依旧不能放松,“武汉要防止死灰复燃。另外国际疫情凶猛,我们一定要严防死守。如果结束了,我回杭州后想好好总结一下这次疫情中的事情,应该编一本书,为以后的防控工作留下经验,做点贡献。”初去武汉时,她说,从未想过归期;在武汉奋战月余后,她说,如果需要,她会一直留在武汉。
那些难忘的故事和精彩瞬间
浙大一院:
“医生办公室内,最后一次早交班,最后一份出院记录打印出来,白板上,最后一位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被擦掉,病房内,所有房间完成消毒杀菌,贴上最后一个房间的封条……”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重症病区清零前,浙大一院重症救治医疗队病区主任章渭方、羊炜霞、鲁建丽护士长带队进行最后一次查房以及收尾工作。
章渭方说:“难忘一个月多月,协和医院的老师们饱含殷切期望将病房交给我们,今天,我们郑重地还给他们一个更加明亮整洁的病区。回望无数个日日夜夜,如电影般一帧帧回放,有太多难忘的瞬间。武汉迎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们也要回家了,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今天上午,陈庆丰和哥哥陈庆申为浙大一院驰援武汉的护士丁淑怡送行。疫情期间,丁淑怡的眼镜突然坏掉,她的老公辗转找到陈庆丰和哥哥陈庆申,向两人求助。虽互不相识,但热心的陈氏兄弟一个上午就帮助丁淑怡配了一副新眼镜。而陈氏兄弟其实从大年三十就从温州逆行回武汉,他们为医护人员筹集物资,为大家免费修配眼镜。一副眼镜背后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陈医生他们太有心了,给我送了很特别的礼物:一副变色眼镜。是他们为我量身定做的。他们邀请我下次来武汉看烟花,戴上这副眼镜看漂亮的烟花。又送了两个小玩具给我的两个儿子,他们说,我们的下一辈也结下了友谊。他们就是我在武汉的家人了。”丁淑怡特别开心,又很感动,“其实,他们才是真的英雄。认识了他们,我感受到武汉人民有多不容易,真的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浙大二院:在武汉奋战67天的浙大二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陆群,今晨四点多就起床,去外面最后看看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
浙大二院护士“最小的娃”余赛婷昨天发了一组朋友圈,称大家都是“过命的交情”啦!她“嘚瑟”地晒出与浙大二院援鄂重症医疗队领队、常务副院长王伟林的照片,激动地说自己“追星成功”,还P上了萌萌的兔耳朵,果然内心还是一个少女啊。浙大邵逸夫医院:来自浙大邵逸夫医院武义分院的急诊科张美映护士,就是那位出征前剃了“平安”发型的护士,如今后脑的“平安”俩字已经被长出来的头发盖住。今天要回来,她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睡。
作为援荆门医疗队专家指导组成员之一、浙大邵逸夫医院危重医学科医生王长亮,内心无比激动。这位在荆门新冠ICU内与病毒抢夺生命的“奶爸”曾说:“希望是回家的方向”,他的两个儿子因思念他用画笔画了穿铠甲的“爸爸”,也用橡皮泥捏过“爸爸”。如今,“肉嘟嘟”的爸爸回来了,他还带着一块荆门一医新冠ICU的标牌,这是他们在荆门奋战点滴的见证。王长亮的两个儿子又录制了视频隔空对话在路上的爸爸。他们说“回顾我们在这里的45天,见证了武汉最寒冷的日子,也见证了武汉疫情的高发期。”浙大一院援鄂医疗队队长、院长、党委副书记黄河说,”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队和其他医疗队一样,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我们前后在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和协和医院西院区进行了两场战斗,一共收治病人115位,做到了病人的零死亡,医务人员的零感染。我们齐心协力,取得了这场抗击疫情的胜利。我们也见证了这座英雄的城市和他的英雄们,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们将会永远铭记。”
“来时英勇,归时无恙”,这是浙大二院171人援鄂重症医疗队领队、常务副院长王伟林心中最大的期盼与收获。在武汉天河机场,面对这座昼夜战斗了47天的城市,他深情挥手、动情说道:“在武汉与新冠病毒战斗的日子,我们从没忘记过出征时的誓言: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敢挑重担,医务人员零感染;我们把浙江精神、浙江大学精神带到了武汉大地,我们又把武汉人民对我们的爱带回到了浙江。相信这段抗疫的经历,必将成为我们浙大二院人的宝贵财富,给我们前行的力量和勇气!”
浙大邵逸夫医院医疗队领队、副院长虞洪动情地说道,在疫情前线,142人,47个日日夜夜,两个驻地,两家医院,作为领队,真的是寝食难安。今天,终于圆满划上一个句号。来时雨雪飞,归时春花开。凯旋之际,感谢团队每一个人的努力,感谢在武汉和后方每一位帮助过我们的人。武汉,我们再见,杭州,我们回来了……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浙大的英雄们,
一起记住这些可敬可爱的人!
医视野宣传中心转载自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平台
原标题:《浙大援鄂医疗队467人平安返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