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40元一个钟,淘宝一个“男朋友”?为何宁愿找陌生人倾诉?

2020-04-02 11: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简单心理 简单心理

江湖边 ✑ 撰文

最近刷B站微博和抖音,到处都是“虚拟恋人”评测视频。

如果你想知道年轻人有多疯,就去淘宝点一个“虚拟男朋友”。

——注意,不是人工智障、不是Siri,是可以语音/连麦陪你谈心、说土味情话的、100%真人男/女朋友。

“这是UP主们之间最近特别流行的选题。我自己花钱,买一个会说话的小哥哥/小姐姐,然后把聊天过程录音,贡献给喜欢磕糖的姐妹”,一位UP主说。

这些“假”男女朋友的说话声音往往非常好听。要么会聊,要么会撩。一般花上几十块钱,你就可以跟他们聊上几十分钟的天:

某个网红店铺的报价

高级一点的店铺,接单的“恋人们”还有各色技能傍身。

比如算塔罗牌、唱rap、朱一龙声带模仿……有的店铺还提供学霸恋人,可以帮忙看文献、写作业:

甚至还有虚拟精神小伙/小妹(喊麦、暴躁版本皆可)、虚拟唢呐、虚拟小鸭子(可以语音鸭叫超逼真)、树洞、熊大、熊二、花园宝宝……

有人给朋友下单了一只真人扮演的电子青蛙。扮演者不用说人话,只需适时地发出呱叫。

总之,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体验用金钱买到感情的快乐。

那些点了“虚拟恋人”的人,究竟得到了什么?

一些买家说,虚拟恋爱,让姐妹感觉到了“萧亚轩的快乐”:

有人说,被哄得太开心,想送对方出道:

但我也发现,中差评也不在少数。比如这位:

“闺蜜说回信息速度很慢,像是买了个渣男”:

吐槽对方业务能力不行:

还有人说,自己点的这个男朋友,还不如海底捞的服务生:

看了一圈下来,大家都有各自的悲喜和尴尬。

那“虚拟恋人”们又是如何看待顾客的?

“虚拟恋人”从业者:倾诉其实是最常见的类型

2年前,高二学生@天月明空就是一名“虚拟恋人”。

因为说话声音好听,她在QQ空间组了几个人的“声控铺子”做兼职,“虚拟恋人”就是她们的业务之一。

“做这一行,最重要的是会聊天、会安慰人、会哄人(当然沙雕也可以)。声音倒是次之的——除非特别好听,因为有些客人下单,只是为了听声音。从声音中找到一点温暖的感觉。

我个人觉得,服务业是一种让人得到幸福感的工作。陪你聊一个小时的天,这就是我们的赚钱方式。”

@天月明空说,这个行业的客户群,大部分都是女生。所以店里的男生接单会比较多。但女生的客户群,也主要是女生。

在“虚拟恋人”这个行业,不同于UP主们喜欢评测的“土味情话对决”,在@天月明空这里,倾诉单反而是最常见的类型。

因为感觉自己会更懂女孩子的心理,@天月明空觉得,自己在工作中也存在优势。

“曾经有一个高三的姐姐,点了一个小时的陪睡单。

她成绩很好,在班里总是考第一第二,但周围人期待也高,导致她压力很大。

我前半个小时陪她聊了会天,后半个小时为她读了些睡前故事。但我们结束了就没有再联系。”

为了一探究竟,我在不同的淘宝店,下单了3个“随便聊聊”的虚拟男友(分别是各家最贵的):

几分钟后,虚拟男朋友们A、B、C陆续到货

因为明确要求“不尬聊”、“不强撩”,我成了他们口中“最难应付的那类人”:

“不少人看了B站、抖音的视频,觉得新奇就来体验一下。这种其实就不太好说,有点难。因为你可能没有明确的诉求。

但在我接的客人里,很多是有自己难过的事,不方便跟朋友和父母说,想要找个陌生人聊聊天。”

曾经的“陪聊者”@口口哼说,遇到后一种情况,你需要做的就是:让他感到你把他的话听进去了,并可以给他一些建议。“我的做法,就是说说自己有过的相似经历”。

不过,有时他们也会接到“比较严重的电话”,比如对方有抑郁症,或者存在抑郁倾向,A说。

人们为什么选择对陌生人倾诉重要的事?

在网上找一个陌生人倾诉,并非什么新鲜事。

只要看看微博上大大小小的树洞号,就能知道,每天有几百万人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表达对象”是不是真人。

几年前,简单心理曾向读者做过一次调查,问的是:什么时候你会需要一个树洞?

他们的回答是相似的:当不想被贴标签时,觉得周围的人无法理解自己,或者是这件事过于“隐私”时:

@米茕:在朋友都不支持我的决定,或者不想以被可怜者姿态出现的时候。

@蔚蓝:当这件事情很隐私的时候,我会想要找信赖的陌生人(树洞)来倾诉。

@hy:不想给朋友添麻烦的时候,心事过于隐秘和细微的时候。

@莹莹:我想说给自己听,但是确实需要另一个人听见,只一个人,彼此不认识。

心理学和社会学中关于自我表露的研究大概有一千多个。

虽然,家人、朋友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许多学者也认为,“我们只能从真正的朋友(而非仅仅是熟人)那里得到真正的同情(Smith,1790),或者,“有些事情我们只与我们非常亲近的人讨论”(McPherson等人,2006)。

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我们愿意告诉朋友的那些事,很少有不愿意告诉陌生人的——“事实上,我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自我保护”。

在哈佛学者Mario Luis Small的研究中,近一半(45%)的参与者最近倾诉过一件重要的事(涉及家庭、职业、财务、幸福和健康),但谈论对象都不是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人,而是陌生人。

Small观察到,在这个倾诉的过程中,听者是否有兴趣,其实不太重要。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仅仅是表达——真的仅仅就是说话——就能对事情产生影响。

另外,当我们宁愿选择寻找一个陌生人倾诉的时候,主要是出于这几个原因:

1)不能跟亲近的人说

在一些时候,人们会明确回避亲近的人。比如:

一个丈夫得了癌症,他知道这件事妻子是无法承受的;

一个北漂的年轻人丢了工作。如果告诉家人,他们会给你寄钱,然而他们自己也过得紧巴巴。

2)寻找与自己有相同处境、能够同情自己的人

比如匿名戒酒会(Alcoholics Anonymous)。这是一个为酒精成瘾者建立的互助组织。

成员们不会把你当作一个酗酒的、不负责任的人。他们知道这是一种病,知道被酒精折磨却停不下来的痛苦,也更愿意付出理解、支持和同情。

3)他们只是在单纯寻求发泄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是和那个人说话,因为“那里有个人”。

“虚拟陪聊”之所以存在,正是部分切中了人们对陌生人倾诉的需求。

Small认为,这个被低估的事实,可能会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人性的重要信息,以及我们对抗孤独时,内心真正的诉求。

"Perhaps that’s why prayer works, sometimes, for some people. Because God is muteand He/She doesn‘t give advice or try to fix things. So please listen and just hear me."

也许这是祈祷时常对一些人有帮助的原因。因为上帝不言语,不给建议不直接去解决。所以,请听我说话,且认真地听。

这件事情的隐喻是什么呢?

真正陷入困境的人,不是那些没有亲朋好友的人,而是那些不能经常遇到“陌生人”的人、那些连“树洞”都没有的沉默者。

写在最后

翻翻淘宝,这款最近很火的产品,评价却并不是很高。与此同时,我们很容易把它跟前几年叠纸出的手游、拥有数百万用户的《恋与制作人》做比较。

在这个游戏里,有4个英俊成功的男人都在浪漫地追求你。

制作团队说,他们花了很多时间了解现代社会女性的精神需求,解决她们的心理感受,让这4位男士“比大多数真男友都体贴”。

比如,每当你遇到危险,都会有一个叫白起的警察飞过来救你——这可能会鼓励不切实际的期望,因为现实中不可能有这样的人。

这跟外界对“虚拟恋人”的负面评价差不多。

许多媒体说,沉浸在“假恋爱”中,会导致你不会恋爱、陷入幻想等等。

这种担心可能是合理的。但事实上,朋友,你知道那是假的,我们都知道。

我们所身处的商业社会虽然鼓励“爱情买卖”,但“虚拟恋人”这样的产品,有点像是一个随时可能漏洞百出的“沉浸式游戏”:只有当你主动交互、积极探索、有限期待的时候,参与感和满足度才会得到提升,否则就可能是全新强度的尴尬暴击。

哎,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啊!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心理学科普文章阅读原文

原标题:《“你点的男朋友到了,微信收一下,40块一个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